罗 凌
(三峡大学 文学与传媒学院, 湖北 宜昌 443002)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盐井寺,始建于唐武德初年,后多次废毁重建,曾经是鄂西一座拥有相当大规模的古寺,明代末年尚有上百僧人住寺,实堪为武陵山民族地区佛教的一大道场。近年来,盐井寺恢复为佛教传教的宗教场所,又开启了重建的步伐。2011年,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民族文化研究会等编撰成《盐井寺》一书,收录有《四界碑》《福有攸归碑》等碑文。因为成书仓促,且缺乏专业性的识读考辨把关,碑刻释文没有得到细致地比对校勘。其委实有过录整理的先造之功,但令人遗憾的是,碑刻的释文中存在大量文字识读以及标点断句的错误。
笔者在长阳佛教协会的帮助下,先后两次踏勘盐井寺,结合原碑,与《盐井寺》一书所录《四界碑》《福有攸归碑》之释文逐字比对,考释校证如次。
《盐井寺》一书所录《四界碑》原释文:
环寺皆山也,不以山名寺,而曰传庆寺,盖因奇峰秀岭拥翠上下,清流溶漾映带左右,凤麟呈芳,华龙现艳,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闲敷舒,难以胜数,奇势迭出,气象万状,遥盱俯瞩,山之高,水之流,云之浮廻,巧献伎,逸兴遄飞,俱效灵于此寺之下,盖以一善难名,故收众善而统名传庆矣。亦以名释牒有所传授而鸣邦家之有庆者也。文曰:盐井寺由因盐池而名焉,马囗古哲未必与俗人附和也,若夫云传庆者,古之遗址也。其创始于唐,继兴肇于宋,虽代远年湮,而源之远流之长,其所由来者旧矣。今以关祖二殿侧,再建文昌、玉皇二阁,地巩金瓯,峰迥玉嶂,屏开图画,囗尘襟接爽气于太上,心空谷相似就囗祇之,凌虚烟凝霞辉聚众德之传功,永勒金名,著宙宇之大观。厘奠山河,故喜而为天下后世道也,于是乎序。
儒学生员曹正名撰
其有佛地,常住四界仍照唐宋古碑旧界
东至虎椿(冲)干溪
南至清江大河
西至砂子岭李家溪
北至黄龙岩囗
界内俱系佛地万古永昌
乾隆四十一年丙申岁(1776)菊月吉旦立[1]33
《盐井寺》一书所录为《盐井寺四界碑》,碑形保存基本完整,碑高114厘米,宽98厘米。但是文字有所脱落,稍显漫漶。文字分十五行排列,字体为楷书,略带魏碑风格。
校证如次:
1.盖因奇峰秀岭拥翠上下,清流溶漾映带左右
校释:“奇峰秀岭拥翠上下,清流溶漾映带左右”一句,断句稍有不当,当四字一逗,则碑文节奏感更强,且下文“凤麟呈芳,华龙现艳,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闲敷舒,难以胜数,奇势迭出,气象万状”皆四字成句。故校证者重新点断为“盖因奇峰秀岭,拥翠上下;清流溶漾,映带左右。”
另“凤麟呈芳,华龙现艳,远吞山光,平挹江濑”亦当成句,“平挹江濑”之后施一句号,更为稳妥。
2.幽闲敷舒,难以胜数,奇势迭出,气象万状
校释:此四句主在对盐井寺以及周围风光特征进行整体性地评价和感叹,尤其“气象万状”之后,语意已经完结,与下文“遥盱俯瞩”不在同一层次,故当施一句号。
3.遥盱俯瞩,山之高,水之流,云之浮廻,巧献伎,逸兴遄飞,俱效灵于此寺之下
校释:“云之浮廻”难解,结合上文“山之高,水之流”,则当为三字成句,“云之浮”适与前之“山”“水”句形成排比,故“廻”字当下属。“廻巧献伎”,本相对成文,“廻巧”现作“回巧”,即呈巧。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云:“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不难见出,《四界碑》碑文乃化用柳宗元之成句而来。但是柳宗元所云“献技”,此碑文作“献伎”,“伎”有“技巧,才能”义,两通。
另“俱效灵于此寺之下”,语意已经完成,当以句号截止。
4.盖以一善难名,故收众善而统名传庆矣。亦以名释牒有所传授而鸣邦家之有庆者也
校释:“矣”字之后,语意未完,下文“亦以名……”,仍在补充说明“传庆寺”命名之由来,故不当施一句号。
又,“传庆”为专名,故加一引号为允当。
5.文曰:盐井寺由因盐池而名焉
校释:“文曰”二字,相当突兀,尤其是下段文字,无所谓“文”。且碑文中,一般不会有“文曰”一类的表述。细察原碑,“文”字当为“又”。通观全篇碑文,主旨在为寺名作解说,前段解说为什么命名为传庆寺,接下来又陈述为什么命名为盐井寺,前文有“而曰传庆寺”,所以这里称“又曰盐井寺”。
又,“由因”费解,一般无此表述,不当成词。校证者以为,或当为“犹因”,适与前“盖因奇峰秀岭”之“盖因”相对。“犹”“由”二字音同,或为误刻。且“焉”字,可以下属,则断句为“又曰盐井寺,犹因盐池而名”。
6.马囗古哲未必与俗人附和也
校释:“焉”字下,“古哲”之上仅有一个字的空间,《盐井寺》的释文作“马囗”,“马”字明显是衍文,可惜另外一个字涉漫漶,无法释读。但是碑文大意比较清楚,上文所云“又曰盐井寺,犹因盐池而名”,也就是说,传庆寺又名“盐井寺”,是根据寺旁的盐井而得名,这是民间寺庙命名的一般规律,可以山命名,可以水命名,可以周围之特殊地名命名,故不必求之古哲。则这一段可以断句为“又曰盐井寺,犹因盐池而名。焉囗古哲,未必与俗人附和也”。且“也”字之后,当绝句。
7.而源之远流之长
校释:“源之远”与“流之长”,相对成文,中间断开,节奏更好。
8.今以关祖二殿侧,再建文昌、玉皇二阁,地巩金瓯,峰迥玉嶂,屏开图画
校释:“关祖二殿”指关帝殿、关王殿或者祖师殿,故“关”字后,当施一顿号。
又,“峰迥玉嶂”,考察原碑,“迥”字当为“廻”字,其字形与前文之“廻巧献伎”之“廻”字完全一致。且“迥”字一般为形容词,而“峰迥玉嶂”与前后文之“地巩金瓯”“屏开图画”本是对应文字,前后所用之“巩”和“开”皆为动词。“峰廻玉嶂”指传庆寺周围的山峰像玉嶂一样环绕,则“廻”字,与“巩”“开”二字相映成趣。
9.囗尘襟接爽气于太上
校释:此句费解。细考原碑,“尘襟”二字之前,当有二字的空间,且四字成句,与前之“地巩金瓯,峰廽玉嶂,屏开图画”刚好构成一组。但是所脱落之二字,不可识读。则整句当断为“地巩金瓯,峰廽玉嶂,屏开图画,囗囗尘襟”。
10.接爽气于太上,心空谷相似就囗祇之,凌虚烟凝霞辉聚众德之传功,永勒金名,著宙宇之大观。厘奠山河
校释:这一段文字标点大误。释文所云“就囗祇”,“就囗”之下空“囗”并非脱落之夺文,而是一个“鹫”字,这是古籍校勘中常见的拆一字为二字。所谓“鹫祇”,指佛教常见之灵鹫山和祇园,“似鹫祇之凌虚”与前之“接爽气于太上”对应。
又,“心空谷相”亦费解,查原碑文,“谷”字当为“色”字,“空”之与“色”,皆为佛教基本概念。
另“著宙宇之大观”,“宙宇”二字涉倒,原碑为“宇宙”。
结合上文的文字识读,则此段文字是严整的四六成句,当断为“接爽气于太上,心空色相;似鹫祇之凌虚,烟凝霞辉;聚众德之传功,永勒金名;著宇宙之大观,厘奠山河”,且“厘奠山河”之后当绝句。后文云“故喜而为天下后世道也,于是乎序”,语意已经另转一层。
11.其有佛地,常住四界仍照唐宋古碑旧界
校释:“其有佛地,常住四界”,似不当断句。“佛地”一般指寺院,单言“其有佛地”,纯属画蛇添足,并无意义。而“常住”一词,僧、道称寺舍、田地、什物等为常住物,略称常住。“其有佛地常住四界”指传庆寺所拥有田地区域的四至,所以下文云“仍照唐宋古碑旧界”。
12.北至黄龙岩囗
界内俱系佛地万古永昌
校释:“黄龙岩囗”,原碑“岩”字后为“岭”字,尚明晰,并非脱文,当补出。
又,“界内俱系佛地万古永昌”,“佛地”之后,当断开,“万古永昌”为祈愿之语。
《盐井寺四界碑》原释文除了上述细节方面的不足之外,整篇碑文仅有两个句号,基本上是一逗到底。另,引文当施加引号处,亦缺略,殊不规范。
全碑文校证隶定如次:
环寺皆山也,不以山名寺,而曰传庆寺,盖因奇峰秀岭,拥翠上下,清流溶漾,映带左右。凤麟呈芳,华龙现艳,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闲敷舒,难以胜数,奇势迭出,气象万状。遥盱俯瞩,山之高,水之流,云之浮,回巧献伎,逸兴遄飞,俱效灵于此寺之下。盖以一善难名,故收众善而统名“传庆”矣,亦以名释牒有所传授而鸣邦家之有庆者也。又曰盐井寺,由〔犹〕因盐池而名。焉囗古哲?未必与俗人附和也。若夫云“传庆”者,古之遗址也。其创始于唐,继兴肇于宋,虽代远年湮,而源之远,流之长,其所由来者旧矣。今以关、祖二殿侧,再建文昌、玉皇二阁,地巩金瓯,峰回玉嶂,屏开图画,囗囗尘襟。接爽气于太上,心空色相;似就鹫祇之凌虚,烟凝霞辉;聚众德之传功,永勒金名;著宇宙之大观,厘奠山河。故喜而为天下后世道也,于是乎序。
儒学生员曹正名撰
其有佛地常住四界,仍照唐宋古碑旧界
东至虎椿干溪
南至清江大河
西至砂子岭李家溪
北至黄龙岩岭
界内俱系佛地。万古永昌
乾隆四十一年丙申岁菊月吉旦立
《盐井寺》一书所录《福有攸归碑》原释文:
福有攸归碑
传庆寺,长邑之古刹也。始仞唐宋之兴,盛朝上下数百年,其间或为增,修方补葺,而庙貌巍峨,神灵显赫者莫不由神国乎,久而大亦类乎神也,林已未春,住持僧会司讳农者,谋于余曰:本寺数百年之修葺,靡不仗老尧君等之力,宗庙貌粗可而,圣像欠光,何以动士民之瞻仰,装严之功不下数百金,下水何枝全曰:惟妥是囗之襟,尧诚均有同志或解己囊,或为募化,竟于是岁之秋,而经功成焉,绩匠勒石,以彰众善囗囗一,以昭后续志之君子云耳[1]13。
校证如次:
1.始仞唐宋之兴,盛朝上下数百年
校释:“始仞”之“仞”,原碑字形从并从刃,当为“创”字异体。
又,“始创唐宋之兴”,语意不明,实断句有误。“之”字,查原碑,并无,不知何所从来。前之《盐井寺四界碑》有云“其创始于唐,继兴肇于宋”,则此处或当补一“继”字。且“始创唐宋,继兴盛朝,上下数百年”,文字通畅,语意明晰。
校释:“修方补葺”,难以理解。校证者以为“修”字当上属,“或为增修”,自成一句。下文之“方”,实当为“为”字,且“为补葺”与“为增修”,上下则浑然一体。
3.而庙貌巍峨,神灵显赫者莫不由神国乎,久而大亦类乎神也
校释:这一句亦费解。原释文隶定为“国”字者,甚为模糊,只见上部之空围字形。
“乎”字,原碑实似“平”字。
“类”字,原碑明显为“赖”字。
综合上述文字识别,则本句可以大致点断为“而庙貌巍峨神灵显赫者,莫不由神。国平久而大,亦赖乎神也”。
4.林已未春
校释:“林”字,原碑实为“其”字。
“已”字,当为“己”字,字形近似致讹。
5.宗庙貌粗可而,圣像欠光
校释:“而”字置于句尾,不当,当下属。
6.装严之功不下数百金
校释:“装严”并不成词,佛教有所谓“庄严国土”之词,与此有异。细考“严”字,疑为“饰”,则“装饰之功”当断句。
7.下水何枝全曰
校释:“下水何枝”,大谬。实为“一木何枝”,“枝”当作“支”。
又,“全”字当为“余”字。故“一木何支”之后当施一问号。
8.惟妥是囗之襟
校释:“妥”,当为“受”字。然此句之脱文,原碑空缺,无法补出,仍费解。
9.尧诚均有同志
校释:“尧诚”费解。“尧”字,原碑似为“老”字。“老诚”,意为年长忠厚之人。
10.而经功成焉
校释:“经”字,原碑诚然,校证者疑当同“径”字,音近误刻,通“竟”,竟然义。
11.绩匠勒石
校释:“绩匠”不可通。查碑文,实当为“倩匠”。“倩”有请求人做某事之义。
12.以彰众善囗囗一,以昭后续志之君子云耳
校释:第一个“以”字前脱落了一个“一”字。“一以彰”与后文之“一以昭”相对成文。故“囗囗”后之“一”字,当下属。
全碑文校证隶定如次:
传庆寺,长邑之古刹也。始创唐宋,〔继〕兴盛朝,上下数百年,其间或为增修,为补葺,而庙貌巍峨神灵显赫者,莫不由神;国平久而大,亦赖乎神也。其己未春,住持僧会司讳农者,谋于余曰:“本寺数百年之修葺,靡不仗老尧君等之力,宗庙貌粗可,而圣像欠光,何以动士民之瞻仰?装严之功,不下数百金,一木何枝〔支〕?”余曰:“惟受是囗之襟。”老诚均有同志,或解己囊,或为募化,竟于是岁之秋,而经〔径〕功成焉。倩匠勒石,一以彰众善囗囗,一以昭后续志之君子云耳。
长阳盐井寺所存碑刻长时间没有受到关注和施加必要的保护,碑刻的破损和剥泐是造成原释文讹误的最主要原因。另外,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有的石刻文字材料,其隶定字形以及点校过录,态度上也应该特别慎重。本文结合原碑,对《盐井寺》一书二碑的原释文予以重勘,检出二十多条不同意见,在盐井寺的重建历程中,可以为它提供比较规范的历史文本,同时对武陵山民族地区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或有些微之助。
[1] 刘光容.盐井寺[M].北京:中华诗词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