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中的天水选择

2018-08-15 00:45田彩芬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天水市丝绸之路经济带天水

田彩芬

(中共天水市委党校,甘肃 天水 741018)

“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一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战略,已在全国各地全面有序地推进,这项战略也成为世界各国积极参与并牵动和影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合作新战略、新模式。作为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陆上经济大走廊交汇通道中的天水,也步入到发展的关键节点。如何抓住国家总体战略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发展壮大自己,是丞需解决的课题。

一、以装备制造业为切入点,带动工业经济转型跨越

1.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是天水发展的一个主题。天水是全国老工业基地之一,是我国最早的“三线”工业基地,在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较大,产业结构化特征十分明显,“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艰巨。根据天水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自然条件,突出加快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进程,建立新能源利用机制,保护民族优秀产业,对一些落后、不适应时代和发展要求的产业淘汰一批,升级改造一批,提高科技含量,突出地域特色,破解工业发展难题,培育打造新的增长点是加快天水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2.加快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围绕天水市的总体规划和目标任务,坚持以装备制造业、电工电器等为切入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主业突出、技术领先、管理先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集群,把天水建成中国西部和关中平原城市群西端先进装备制造业重要基地,为关中地区航空航天、装备制造业做好配套,延伸产业链条,并进一步强化天水与关中及中东部地区的企业联系,尤其是在核心技术合作、产品销售等方面,构建大区域交流合作格局,达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推进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增容扩区,努力建设成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重要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天水地处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牢牢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机遇,与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深入开展经贸合作,一鼓作气,乘势而上,打好平台牌,用好通道路,借力外交运,做好交流活动,全力提高服务质量,全面优化产业结构。

3.借助园区功能,发展县域经济。加快秦州区暖和湾工业园建设,积极推进东十里工业示范区创建甘肃省电工电器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重点发展机械电子、装备制造业以及食品加工产业,为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供协作配套;加快麦积区东柯河工业园建设,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生物工程、电子信息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武山县城关工业园建设,重点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中药饮片、农资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积极发展现代新型建材、节水材料、仓储物流等产业;加快甘谷县冀城产业园建设,重点发展以轻工加工为主,新型建材、机械化工为辅的综合性产业集聚区;加快秦安县何川工业园建设,重点发展果品、塑料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及轻纺等产业;加快清水县西部循环经济产业园、东关生态工业园、黄门产业承接区三大工业园区建设,重点发展新能源、仓储物流、农副产品加工、酒饮及药材加工产业;加快张家川县东部矿产品加工工业集聚区和西部皮毛加工贸易工业集聚区建设,争创省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二、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依托,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1.强化农业产品新品种的培育工作。天水自古以来就以农垦为主,农业占据主导地位,应充分发挥和挖掘天水市在农业方面的传统优势,向一些沿线国家作好农业的有效对接,针对中西亚大部分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缓慢、农业生产设备落后、特色农业还处于空白的状态,积极主动提供温室大棚、膜下滴灌、农产品改良、优质牛羊繁育、林果花卉栽培等技术支持,通过这些基本的技术来进一步向高深精领域拓展,依托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借助互联网技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开展特色农产品种植,同时开展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城市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等特色农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合作;加大农业产业化资金向农产品出口企业倾斜力度,鼓励支持天水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中西亚、中东欧国家和地区合资合作共建农业园区,以沿线地区和人民的需求为目标,构建绿色农产品输出的产业链。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充分利用天水农业高新科技园的依托,主动与西安高新科技园区、杨凌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协调联系和合作交流对接,促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2.推进新型城镇化基本设施建设。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依托,从生态农业入手,实施生态移民工程,以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开展异地搬迁。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互促,重视加强五县两区城际周边建设及环境治理;整合扶贫资金和相关涉农资金,实行环保基础设施攻坚行动,加强重点行业和重点流域的治理工作,使河长制发挥其有效作用。不断完善道路、水电暖气、通讯和农村垃圾、污水处理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高县城带动乡村发展的承载能力;深入开展新型城镇化试点,采取集中力量重点扶植的办法推动城镇化建设由单纯的数量型向质量型发展,着力打造一批“小而精、小而美”的特色小镇和风情小镇,让乡村的淳朴牵动乡情,让真正的美景带动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鼓励农村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进镇落户,优先考虑宜居宜业宜发展前景的村镇建设,使其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和影响作用,真正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3.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美丽乡村,除基础性的硬件建设以外,软件建设也刻不容缓。一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天水市要在农村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鼓励企业与农户联盟搭建电子商务平台,依托特色产品和优势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二是加快“万村千乡”农家店信息化改造,在每个行政村都有电子商务便民服务点并由政府出面引导向专业智能方面发展。三是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工作,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员的管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规范农家店网络信息化平台,不断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扩大电子商务供应商、服务商和网店队伍,全力推动电子商务在各领域各行业的全面开展。四是以藉口、东柯河、三阳川、天水空港物流园区的建设项目为主,对各区县建设一些农副特色产品为主的物流中心园区和货运集散项目,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开发物流潜力,规范货运网络和物流企业的市场行为,推动较大规模工商企业的产品运输向第三方物流转变;建立农村日用农资产品、农副产品流通服务网络,构建连接城乡、双向流通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

4.进一步完善城乡商贸流通体系。全面推进集贸市场改造升级、城乡对接工程,加快推进天水市县乡综合市场、专业市场、特色街区建设,对传统商贸市场进行整合改造升级,对新兴业类积极论证设计、研发培育;从百姓的需求出发,积极发展多层消费,刺激农村市场的活跃繁荣,探索多种养老模式,打造精品休闲旅游基地,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文体活动的层次,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完善服务业体系,构建多支点多支撑项目消费格局。

三、以路网建设为基础,打造立体交通枢纽

1.加快互联互通步伐,大力实施交通突破行动。加快实施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和重点景区旅游公路建设,努力推进天水铁路“十”字形骨架进程。随着宝兰客运专线、天平铁路、十天高速公路、麦甘二级公路、张家川县城至恭门火车站二级公路、洛礼二级公路等开通营运的情况来看,配套设施建设问题十分突出,必须重视和加快周边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为积极推动经贸往来,进一步拓展与沿线城市交流提供多边合作的通途和流通渠道。“十三五”末力争实现“县县通高速、乡镇通省道、村村有沥青水泥路、打通出口路”,按照“五县二区”发展规划所需要的城市道路、与周边区域通道及连接线建设,推进县乡公路和旅游景点公路改造升级,推进国道、省道及县乡公路主干道枢纽的建设进度,建成四通八达、快捷便利的立体交通大路网;督促落实好有关区域发展规划所确定的交通建设项目,使天水市内外联系畅通,交通运输效率持续提高,进一步提升天水的交通枢纽地位和区位优势。

2.打造综合交通体系。在开通天水已有航班和天水“麦积山号”旅游专列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天水的各线航班,加快天水—平凉、天水—静宁高速天水段建设工作,加快天水绕城高速的建设,缓解天水市的交通压力,加快一些路段的前期论证进度,在公路建设的质量和速度上要下硬手段,实施交通突破行动,让天水铁路东西南北连通、内外公路条条畅通、航路广通,整体实现路路通;完善区域路网结构,加强干线公路与资源开发区及重点旅游景区道路联网建设,加强在建的国家高速公路项目检查督导工作,加快推进天水军民合用机场建设的进度,抓好国际陆港城建设,争取开通更多航班,更多线路,逐步构建更加快捷、畅通、立体的区域交通体系,实现节点城市大交通综合路网。

3.整合物流资源,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完善和提升现有商贸物流资源的整合重组和升级改造,对天水会展中心、天水商贸城、天水汽车博览城等项目建设进度进行实时跟踪检查,积极引进一些集货运配载、仓储配送、交易展示等一体化的多功能综合型物流园区,并创新开发管理模式,提高其利用率。

实施天水商贸城、东柯河物流园、秦州藉口物流园、天水道路运输物流园区、星火机床物流园、天水华天微电子物流园、陇东南现代物流中心、天水花牛苹果产业物流园等项目,构建甘肃东部物流枢纽,力争建成集货运仓储、流通加工、电子商务一体的物流干道和配送中心,以信息流聚集人流、以人流推动物品流,以快速的物流带动天水的资金流,打造连接我国东西南北四通八达的流通网,建设成面向中西亚等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着眼利用中亚西亚、俄罗斯油气资源,建设天水综合保税区和保税物流中心,把天水建成现代化商贸物流服务基地,通过物流把天水的“商贸路”变成产业和人口集聚的“聚财路”。

四、以始祖文化为突破口中,加快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

1.稳步推进文化产业布局。一是抓好三大文化产业园即中华始祖园、民俗文化民情园、生态产业观光园的投入建设、管理和使用;二是抓好七大文化产业基地,即以秦州飞天雕漆为龙头的雕漆文化产业基地,以麦积汉唐陶艺为龙头的文物仿制文化产业基地,以秦安大地湾为龙头的旅游文化产业基地,以武山鸳鸯玉工艺品生产加工为龙头的玉雕工艺文化产业基地,以甘谷麻编工艺品加工为龙头的民间工艺文化产业基地,以清水轩辕故里建设为龙头的轩辕文化产业基地,以张家川民族风情园建设为龙头的民族风情文化产业基地;三是抓好八大文化产业即文化传媒、文化旅游、工艺美术、演艺娱乐、会展广告、动漫游戏、出版发行、教育培训。

2.积极开展文化与旅游的合作交流,加快资源共享步伐。加快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内外节点城市的联通联动,以节会互参、景点互推,信息广传,从始祖文化和麦积山大景区建设上作为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切入点和融合点,发现一批、寻找一批、带动一批,以点带面,相互协作,以实现旅游资源的共享达到文化的繁荣带动天水经济的发展,让天水文化的“魂”灵动起来,使天水旅游的“魄”跳跃起来,把天水市真正建成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大景区和辐射联动周边的区域旅游集散中心。

3.积极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宜居宜业宜游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努力把天水市建设成为“丝路明珠”城市。与平凉、庆阳、陇南市协同建设陇东南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联合开发国际旅游线路,建设一批、打造一批丝绸之路文化旅游项目;加强与沿线国家与城市的合作,开展青少年交流互访活动;依托沿线各国民间社团组织,不断扩大民间友好往来。积极举办和参加“一带一路”及经济区城市各项活动,扩大影响力,提升知名度。

4.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把天水建设成为一流旅游地。围绕把天水建设成为甘肃东部休闲度假旅游圈、区域旅游集散中心的目标,以麦积山风景名胜区为龙头,以古丝绸之路为主线,以羲皇故里为主体,进一步做大做强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麦积山风景名胜地两张“名牌”,着力抓好体制机制创新,理顺景区管理体制,着力抓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软环境质量,让天水的旅游市场具有冲击力;着力抓好精品线路开发和宣传推介,打造精品名城;着力抓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融合,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融入到丝路经济圈中,与全国各地区形成资源共享、市场联动、信息互通的旅游发展格局,把天水由旅游资源大市变为旅游经济强市,打造成为国家重点旅游目的地城市。整顿服务市场,转变服务观念,提高服务质量,塑造旅游品牌,坚持做好文化与旅游的推广与输出,推进天水市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文化大市建设。

五、以节会为平台,提升经贸合作开放规模

1.加强区域交流,深化经贸合作。借助丝路高铁,做活做精沿线经济。一是以节会为平台打造全方位合作交流新模式。组织天水市企业参加“兰洽会”、“西洽会”、“丝博会”、“农高会”、“敦煌文博会”等大型节会活动,并负责组织装备制造、特色农产品、文化和旅游宣传推介和营销活动。依托西安对周边城市的辐射能力,通过“借鸡下蛋”“借船出海”等方式融人区域发展大潮中。二是依托公祭伏羲大典、高铁经济促进会、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全省各地的发展论坛、绿色及可持续发展麦积山论坛等国内大型节会、各项体育赛事活动。三是加大对天水市的宣传力度,促进天水市与其他城市和地区在商贸、文化、旅游、农业、科技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的务实活动。四是借助节会平台,全力推介天水产品全面“走出去”,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强、示范带动作用大的招商项目落地。实施好“引进来”。在扩大产品展销会数量的基础上,提高展品质量,尤其是做好天水名优产品的宣传包装,打造全方位开放合作交流新模式。

2.建立“天水——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自由贸易区”。一是推动天水市同丝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与发展,实现产业、基础设施、人才等多方面联动。二是设立天水市驻中西亚商贸服务机构,并争取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派驻机构,为市属企业与中亚地区企业的交流合作提供服务平台,扩大天水向中西亚及中东欧市场出口份额。三是开展天水市与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等丝路沿线国家和城市在特色农业和畜牧业出口的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领域的合作;加大农业产业化资金向农产品出口企业倾斜力度,鼓励支持天水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中西亚、中东欧国家和地区合资合作共建农业园区。

3.搭建开放平台,提升开放水平。一是建好经贸合作项目库。借助甘肃省商务网数据库与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合作搭建天水市跨境国际电子商务的应用平台,为市内企业提供投资项目信息服务,进一步解决天水市外贸企业找客家难和销售渠道不通畅等问题。二是与沿线各市区互结友好城市。争取与经济带沿线支点节点城市及中西亚、欧洲等国家相关城市建立经济带沿线城市高层协商会议或联席工作机制,研究天水市与丝路沿线城市和地区的产业对接及互补性问题,以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打通经贸往来渠道。

4.紧抓机遇,多出精品。天水应紧抓建设全国华夏文明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示范区、关中天水经济区、关中平原城市群等政策机遇,以始祖文化为主线,以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为核心,以历史文化名城为主题,以文化旅游为载体,通过充分挖掘天水优秀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发展现代传媒、工艺美术、文娱演艺等重点文化产业,大力培育动漫、数字出版等新兴文化业态和产业主体,加大文化创作力度,多出具有强烈时代感和市场前景良好的文艺精品;加快推进先进齐备、功能方便实用多样的文化基础设施,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增强其竞争力和影响力,真正建设成为中国西部特色文化大市。

5.加快传统文化的挖掘与传承。进一步推进以伏羲文化为核心的陇东南历史文化城建设,以始祖文化、大地湾文化为主挖掘系列传统精品文化,把华夏文明创新传承区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潜力,创新内涵,提升“公祭伏羲大祭”档次和水平。挖掘以麦积山旅游文化为中心的系列旅游区,提升文化与旅游一体化的建设项目;加大在丝绸之路沿线建立网络媒体联盟活动,采用各种形式印发一些简单易懂、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扩大影响面,出版一些高质量的展现中外丝绸之路发展中的精品期刊书籍、文艺作品;不断推出以丝绸之路为题材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艺术精品,进一步加强推动《一画开天》、《麦积圣歌》、《大秦文公》、《轩辕大帝》等天水市精品剧目,强化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城市和地区互动交流演出活动。

六、以引进高端人才为前提,全面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1.突破人才瓶颈。天水要在丝绸之路建设的发展中发挥作用,迫切需要突破人才瓶颈的制约。人才是天水经济跨越发展的第一资源,无论是技术创新、万民创业,还是项目建设,产业升级,推进改革,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的发展都需要人才的支撑,需要聚集一批党政领导人才、企业家、技术领军人才、行政管理人才和熟练技能人才。造成天水人才缺乏集聚能力低的主要原因,关键在于人才待遇低,成长环境不佳,发展平台小,引进的人才外流严重,发展的方方面面都受到制约,尤其是工业企业就会陷入发展的恶性循环中。因此,在人才队伍的建设上,天水应该采取逆向思维,政府和企业联合打造人才洼地,以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环境吸收人才,促进人才集聚,推动人才在社会发展关系中向良性循环转变,使人才的事业平台、发展空间、薪酬待遇不断提升,以实现人才成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共赢,从根本上改变引不来、留不住的局面。

2.引进高端人才。引进高端人才,创新合作模式,推进天水市高端智库建设。一是建立人才专项扶持资金。对经省上专业评审机构认定符合甘肃省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的,申报争取甘肃省引进人才专项扶持资金。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职称评定等方面优先无条件解决,积极培养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人才。二是完善军民协同创新机制,促进军民协同创新融合发展,推进军民技术双向转移和转化应用。三是设立工业强市奖励专项资金,对新认定的工业类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业类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地级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业类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从工业强市奖励专项资金中给予物质奖励。

3.加快科技创新主体培育。设立科技专项资金,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从市级财政科技专项资金中分别给予物质奖励。设立天水市“双创”与电子商务发展奖励专项资金,支持众创空间建设。对被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市级众创空间,入驻天水市众创空间一年以上且年销售额突破一定数量以上的企业,从市“双创”与电子商务发展扶持奖励专项中分别给予不同级别的物质奖励。

对当年被评定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获得甘肃名牌产品的工业企业,被评定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获得甘肃名牌产品的非工业企业,对当年鉴定的新产品、新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或省内领先水平的,从工业强市奖励资金中分别给予物质奖励。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甘肃省著名商标”、“天水市知名商标”的企业,从市商标战略发展专项资金中给予一定补助。

4.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机制。一是创新科技人员激励方式。鼓励企事业单位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以科技成果入股、科技成果收益分成、科技成果折股、股权奖励、股权出售、股票(份)期权等方式进行激励。二是鼓励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对新认定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新认定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新认定的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对新认定的全国、省知识产权服务品牌培育机构,从市级财政科技专项资金中给补助。三是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非职务发明创造的支持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知识产权产业化。

七、以创新金融合作模式为契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在我国经济步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的新常态下,天水同样存在过度开采自然资源、环境遭到严重污染、绿色生态逐年退化的严峻问题。因此,必须大力推动生态农业,走绿色发展的新路,始终坚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对生态环境不断实施修复和补偿,构牢生态屏障这把“保护伞”,多举措促进天水经济发展的统筹度和整体性、协调性及可持续性。

1.打造金融平台。一是成立“丝绸之路国际金融俱乐部”。为天水在世界各地投资商提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城市的行业信息,提供丝绸之路经济带信息交流平台,汇聚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扩大金融合作,寻求外资投入到天水市“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二是建立融资对接平台,采取多种活动利用“丝绸之路国际金融俱乐部”定期举办重大项目交流会,形成金融机构和俱乐部沟通交流常态化机制,发挥天水市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引导外资与民间资本投资;三是建立天水市重大项目名录,对评选出的重大项目,在企业申报专项资金项目时予以重点支持,并加大资金扶植力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融资问题。

2.创新金融合作模式,打造西部金融高地。一是积极争取国内外金融机构在天水设立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财务、期货等各类公支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二是制定出台鼓励政策,扶持引导企业通过发行各类债券、挂牌上市等多种融资渠道,扩大直接融资规模,促进优势企业做大做强。三是由市政府金融办负责,落实国家支持保险业发展各项措施,引导保险机构创新保险品种,扩大承保范围,积极争取保险资金直接投资市列重大建设项目。四是组织天水金融机构在沿线国家设立金融网点,吸收回笼资金,缓解资金短缺的压力。

3.加强环境治理,保护美丽天水。渭河是丝绸之路经济发展的命脉,天水位于渭河上游,是经济带的生态安全屏障,生态资源的合理保护、有序开发、科学利用显得尤为重要。一是继续全面实施蓝天、碧水、安全、宁静、生态五大工程,以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为着力点,以污染减排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统筹城乡环境保护。二是着力整治城乡结合部的环境卫生问题,认真落实“河长制”责任体系,强化城市生活污水收集治理,加大渭河、藉河、葫芦河、散渡河等重点河流整治力度,全面消除黑臭水体。三是常态化开展全域无垃圾治理,解决农村环境治理中的突出问题,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加大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力度,逐步建立“农户分类、村组收集、乡镇转运(处理)、集中处理”的农村垃圾治理体系。四是要加强旅游景区(点)及渭河流域的环境综合治理,农村坡耕地的综合整治工程,进一步加快退耕还林(草)、天宝二期、三北五期、国家生态公益林等工程建设,力争从源头上治理脏乱差现象,巩固和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的效果,抓好南北两山绿色生态长廊建设和铁路公路沿线绿化美化,推进生态环境动态智能监管体制改革,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让山更绿、水更清,发挥好整个经济区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作用。

4.强化环保意识,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天水必须走绿色发展的路子。一是在产业发展上,必须以较低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污染,含量高的科技手段和最优的人才资源利用来推动经济效益的整体提高,尽快探索出适合天水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道路。尤其是注重第三产业的发展。二是在生产方式上,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坚持倡导简约适度、低碳的生活方式,积极开展节约型机关和绿色家庭、学校、社区创建活动,打造百里生态长廊,使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成为天水经济发展的常态化。

5.建设数字天水,发展智慧城市。2009年起,国务院全面推广数字化城市,全国所有地级以上的城市和条件允许的县级市都要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将天水市发展成为智慧城市的任务迫在眉睫,也是天水谋求长远发展的必然趋势。按照“互联网+智慧城市”的模式,积极借鉴其他城市的经验和方法,建设数字化天水;生态环境保护是天水市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关键环节,环境污染、水资源保护、废气排放等问题都可以通过智慧环境监测系统跟踪及时解决。同时,通过信息技术,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论坛、城市管理信息专栏等,让百姓通过多种方式多条渠道了解、参与到城市发展和管理工作中,直接评价城市管理工作的好坏,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情况,进一步壮大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管理工作主动性。●

猜你喜欢
天水市丝绸之路经济带天水
三个好朋友
天水婶与两岸商贸
精彩童年“玩”味无穷——天水市新华门小学社团活动走笔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天水地区的『秦与戎』
谈“互联网+教育”的发展现状及思考——以天水市为例
重返丝绸之路—从天水到青海湖
《天水之镜像》
“丝绸之路经济带”教育合作现状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下中国的中亚能源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