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内涵

2018-11-02 08:39程奎文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同志发展

程奎文

(中共天水市委党校,甘肃 天水 7410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人大十三届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二百多次提到“人民”一词,字里行间,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也是十九大报告的灵魂。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内涵,对于坚持人们主体地位,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

(一)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2018年3月20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人大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指出,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在迈入新时代的今天,习近平同志的讲话,彰显了真挚的人民情怀,展现出无比自信的豪情壮志。他俯仰古今、大开大阖,纵览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辉煌历史,彰显出伟大中国人民的自信、自尊、自强,宣示着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二)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同志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强调,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2016年11月29日,习近平同志在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2016年12月5日,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万里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2018年3月20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人大十三届一次会议上强调,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全体中国人民和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共享幸福和荣光!

(三)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合法性

2015年9月9日,王岐山同志在“2015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中指出,执政党的使命决定了必须从严治党,执政党对人民的承诺就是它的使命。要兑现承诺,执政党必须对自身严格要求。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一是历史合法性,即源自于历史,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人心向背决定的,是人民的选择。二是实践合法性,办好中国的事情,就要看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执政党代表人民、服务人民,就要确立核心价值观,坚守在行动上。实践证明,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三是道义合法性,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

(四)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2012年11月29日,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习近平同志和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之后,习近平同志和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参观《伟大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陈列》后,来到中共一大纪念馆宣誓厅,面对党旗一起重温入党誓词。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2013年11月12日,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同志提出了“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的要求,指出:“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习近平同志将“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五个必须”之一,指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强调,我们党来自人民,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党就会失去根基。必须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决不允许在群众面前自以为是、盛气凌人,决不允许当官做老爷、漠视群众疾苦,更不允许欺压群众、损害和侵占群众利益。

党的十九大在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中提出,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中明确,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特征和基本立场。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1.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十九大提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17年11月20日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强调: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不能变,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不能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不能变。

2.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新任政治局常委与记者见面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7年7月26日,习近平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讲话指出,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2017年10月25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强调,我们要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二)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讲话指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所以必须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所以必须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蛋糕”不断做大了,同时还要把“蛋糕”分好。2014年4月25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就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进行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讲话指出,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力度,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完善和落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体制机制,完善和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预防和减少利益冲突。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2015年2月27日,习近平同志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时指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党的十九大指出,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三)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1.改善民生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应有之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2.改善民生对消费内需拉动至关重要。中国经济的主要拉动力是“三驾马车”:出口拉动、投资拉动和消费内需拉动。在经济新常态下,只能将扩大消费内需作为主要的经济拉动力。

3.改善民生可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产生。在中国现阶段,社会矛盾冲突是自建国60多年以来最为凸显的时期。从总体上看,中国现在社会矛盾的基本根源是民生上的利益诉求,是经济利益诉求,不是政治方面的利益诉求。所以,要想有效维护中国的社会安全局面,就必须改善民生。2014年4月25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就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进行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产生。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一)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

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为人民担当,敢于较真碰硬、敢于直面困难,自觉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2014年1月7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是政法工作的根本目标。政法机关和广大干警要把人民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改起,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有力法律保障。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及时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同志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指出,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

(二)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

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就要求我们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胆子要大,就是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步子要稳,就是方向一定要准,行驶一定要稳,尤其是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2014年2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表示,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并指出:“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2016年6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问责旨在问权:不忘初心,不辱使命。“官”是为民服务的岗位,“权”是为民服务的工具。党员领导干部要明确公权的本源,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是沉甸甸的责任,权力越大,责任也越大。敢于为人民担当,旗帜鲜明讲政治。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我们要理解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内涵,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拥抱新时代、践行新思想、实现新作为。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同志发展
同志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侯宗骐同志逝世
林向义同志逝世
OVER THE RAINBOW
FOR YOU, O DEMOCRACY
同志关系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