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洪兵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文学中源远流长的经典,更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现在的初中生“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绝大多数学生不仅害怕学文言文,甚至厌恶学文言文。如何才能正确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呢?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之精妙,不用多言。所以文言文教学首先应从朗读入手。
古文正因为“古”,其语言与现代汉语有较大的偏差,让学生自己去读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教师要充分运用早读课时间,指导学生学会读文言文,在读准字音和读清句读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朗读。这样能尽快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恐惧感,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有了学习兴趣,学生走进文本的欲望就增强了。接着,教师再顺势引导学生结合书下注释,试着去翻译文章,并划出疑问的地方。前后左右分小组讨论,把“自主美读”时的疑难提出来,分享、交流。这样的交流讨论是有实效的,学生在合作中也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最后,将在小组合作中仍然不能解决的疑问提出来,让班上其他会的学生进行解答,教师只需做适度的引领和指导,让两三位学生口头翻译并归纳总结翻译古文的方法。
文言文字词句的落实是十分有必要的,那么如何有效地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呢?
在一篇文章学习结束后,教师指导学生整理积累本,分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常见虚词几个板块,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整理积累本是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检测,也为以后学生自主复习提供抓手。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教师让学生自己出一套题目,交叉分组竞赛。学生自己既在出题中巩固了知识点,也在做其他学生的试卷中实现了查漏补缺。正是用这样的方式,通过落实基础知识反复抓,提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在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结合注释去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能够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但这仅仅是停留在了“言”的知识层面,而被编入课本的古代文学作品还承担了提高学生文学欣赏、文学创作能力等一系列的职能。因此我们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以诵读为抓手,品味文本蕴含的文学内涵和文化气息。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文化素养。
古文正因为“古”,所以学生常常与作品、作者之间产生明显的隔阂、疏离感。这种裂痕的存在,妨碍了学生对作品的真切体味和深入思考。所以教师可以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思想变化以及其他链接的材料,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融入学生对文本、对文化的独特体验,挖掘文化内涵。
课外延伸拓展不仅可以联系新旧知识,还是沟通课内外的枢纽。例如在《岳阳楼记》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链接了“范仲淹有志于天下”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进一步走近作者,让学生明白了范仲淹的这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是年少时就有的。课外延伸拓展既跳出了文本,将学生思维引入更深层次,又实现了课内外的勾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