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学生心理宣泄的有效策略

2018-08-15 00:45■丁
初中生世界 2018年4期
关键词:心理学校教育

■丁 锋

一、现象简述

有这样一则报道:为让学生将心中的压力释放出来,河北邯郸市一所中学首次将“心理宣泄室”引进校园。倘若学生感觉心情压抑,或者对某位教师、校长“有气”,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对贴有对方图像的娃娃拳打脚踢。在房间四周墙壁上还贴满了写有“痛快”“如果你愿意,砸吧、打吧”“扔下愤怒,晴空万里”等极具刺激性话语的图画。据了解,“心理宣泄室”设立三个月来,几乎每天都有学生光顾。

二、原因分析

如何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心理宣泄,已经成为当下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问题。上文所述正是近几年出现的尝试之一,不过具体做法值得商榷。用来进行心理宣泄的事物是否一定要贴有校长、教师的图像?教育者的职业尊严是否会因此受到损害?引导学生进行心理宣泄是否就是让其“暴力发泄”?这种方式真的可行吗?

“心理宣泄”这一话题纯属偶然,尤其在当下这个竞争日渐激烈的市场经济格局下,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心理上或多或少都有些问题需要解决,需要疏导。除却这个问题是我们认知的盲区,更主要的一个因素是:我们自己也是需要“解救”的人。

但凡新事物出现都有它产生、存续的特定情境。“心理宣泄室”首先出现在一些外资企业中,在那里人们的工作压力过大,人性以及人与人的关系已经有了异化,在“心理宣泄室”这个暂时封闭的空间里短暂地“阿Q”一下,有利于维护常态下的公司运营。而将此种形式引进学校,对于升学压力相当大的高中学校来说,似乎情有可原。然而,这情有可原的做法不觉中也暴露出我们当下教育(也许只是中学教育)的某些“怕”和“爱”。

“心理宣泄室”的建立,彰显了学校德育工作者的“不作为”。当下热议的“均衡教育”,似乎主要是就教育的地区差异、校际差异而言,而就一所学校而言,其内部的教育生态也早已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不均衡”。在中、高考评价体系的指引下,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唯考试是从”,一个以追求“教育GDP”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恐怕是不太会关心“学生 CPI”的。

在不少教育工作者看来,“万般皆可缓,唯有分数高”。甚至在某些干出“成绩”的人看来,学生乃至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也是可以“短平快”地立竿见影地解决的。于是一厢情愿地以为,“心理宣泄室”可以一劳永逸地投入和产出。却不料,人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郁闷,也有“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烦忧。单一化的思维导致“心理消极宣泄”的单一化取向。而学校的人际、活动、课程等积极“心理宣泄”渠道被无视甚至被封堵。

“拳头向校长、教师的头像砸去”,这一现象反映了当下师生伦理关系的畸变。于时语《美国的教育危机》一文曾指出:“美国的教育危机还有一个传统文化因素,这便是自殖民地时代起,美国就缺乏‘师道尊严’,学校教师不受社会的尊崇。这与中国千百年来的‘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传统形成鲜明的文化差别。”然而今天我们看到,我们似乎也正走在这条背离传统的“危机之路”上。教师,沦落成知识传输的工匠,却又被操控着维护自己的话语霸权;学生,由“被俯视者”成为“被仰视者”,被“呵护着”“肯定着”,同时其个性又时时被压抑着,道德感在实质上被弱化着。师者,不免成为“不被尊与不自尊的结合体”,又试图在现实语境中保持自己“公司CEO”一般的师道尊严。不过事与愿违,“心理宣泄室设立三个月来,几乎每天都有学生光顾”,跟网游一样,还打上了瘾,大概是连课也不想上了。这真所谓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失败的教育活动,其负面影响不知要多久才能消除尽净。

三、对策浅议

破解这一迷局,不能仅靠一所学校、一个部门或一位教师,而是要从宏观到中观到微观,全方位有所作为。笔者以为至少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大气力。

第一,相关部门要为育人群体减压,强化教育的尊严。育人队伍在社会群体中属于弱势群体,所得有限,责任无限。应该说这样的大环境不利于教育生态的自然形成。最近,教师资格证纳入国考,正是教师专业尊严得到国家、社会认可的重要标志。设若能进一步弱化中小学校行政体制和唯升学率至上的考评机制,真正让教育家办教育,调动广大教师“办好学校做好教育”的积极性,定能促进教育生态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第二,要将教育活动常态化、科学化。自然界自有一套自我保洁系统,万物存在,息息相关。要将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正常有序进行,有必要杜绝单一化的校园生活,努力创设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例如我校教师丁剑锋获南通市一等奖的“释放压力,幸福成长”主题班会,使学生掌握了心理宣泄的途径和方法,同时也能认清自己奋进的目标。这样能消弭、转化绝大部分学生的溢出情绪。

第三,要巧借外部资源,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很多时候,自我调节才是最直接、及时的方式,多从正面、积极的角度看待问题,才能做好自身心理健康的第一层守护。笔者曾上过一堂主题为“今天,你辛苦吗”的班会课,课前录制好了班上几位学生家长对孩子说的话,课堂上听着那些情真意切的话语,教师学生都不能自已,流下了热泪。这节课以后,笔者明显感觉到不少学生变得懂事多了,生活中不再怨天尤人,心胸变得开阔,学习的劲头也更足了。

第四,要让学科教学焕发应有的魅力。学生心理宣泄的需求往往源自学习生活无趣、内心烦闷郁结、需求倾诉无门等等。如能在丰富艺体、德育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科教师的教学焕发出应有的魅力,学生心理宣泄最积极层面的路径才得以打通。

教育,就是促使学生精神成长的方式。而精神的成长,从来都是一种慢的艺术,没有半点捷径可走。所谓创新“情绪宣泄”的方式,不过是促使我们反思“我们当下的教育偏废了什么,又模糊了什么”的一次契机。明了这一点,我们就能拿起心理教育科学的武器,让教育回归本源,重返生态和自然。

猜你喜欢
心理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题解教育『三问』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