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杨月金
教育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第十六条:“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教师正当使用的、恰如其分的惩戒不属于对学生的体罚,对学生的错误行为都给予包容甚至迁就的做法是错误的,也是对教育的不负责。所以对学生采取适当的惩罚教育是必要的。
古人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对于还处于成长期的学生来说,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学生犯错误,老师在处理时,既要从正面引导学生,必要时,也需要给予一定的“惩罚”。但“惩罚”一定要慎用,巧用。 “惩罚”必须是在学生对错误充分认识的前提下,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让他们体会到“惩罚”是为了他们自身发展好。老师在实施惩罚教育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作为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谁没有训斥惩罚过自己的孩子呢?为什么孩子没有什么怨恨呢?因为惩罚中包含着爱。假如你把被“惩罚”的学生当成你自己的孩子,你的教育也就易于为学生接受,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用爱的方式去“惩罚”他们,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使他们心服口服。在实施惩罚教育时,老师一定要注意方法,温和的惩罚措施比斥责更起作用,这样孩子既不失自尊而心灵又有所触动,会心服口服,诚恳接受。
现在对惩罚教育的理解,很多人存在误区,认为就是“不打不成器”:罚站、打屁股等。实践证明,这种“惩罚”是与现代教育不合拍的,是应该坚决杜绝的。对待犯错误的学生,不能一味姑息放纵,该惩罚就惩罚,但是老师也要采取更为科学的方式。例如,在班里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发现某位同学说脏话或骂人,要求他写一篇作文、背一首古诗或唱一首歌等,或者让犯错的同学自己选择一种方式来惩罚自己。用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记住自己的教训,而且,还教育了其他同学。
对于犯错的学生,“惩罚”他们并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改正他们的不良行为的一种手段。惩罚不是目的,是为了督促学生更好地改正错误。如果惩罚后学生不服,反而产生逆反心理就不好了。所以老师要开动脑筋,想出科学智慧的方法来教育学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以一种自然和谐的方式实施教育,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真知,学会做人,提高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自觉性。通过思想教育,让孩子们懂得任何人不是随随便便成功的,成功需要经历痛苦,经历磨难。也可以讲一些困难家庭的孩子,不屈不挠,凭借自己的本事,取得了优秀成绩的事迹,树立典型,让其他学生向他们看齐。
在课堂中,有时会出现个别猝不及防的事故,这时“冷处理”也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好做法。老师作为成年人,遇到突发事件时,尤其是要冲动的时候要努力克制住自己,不要急于“惩罚”“肇事者”,用出乎熊孩子们意料的方式去回应他们。否则只会越弄越糟,上了那些熊孩子们的当,这样再处理就非常被动了。当出现措手不及的问题时不妨先“晾一晾”他们,等师生双方都平静下来再去处理这个事件。
作为教师,一定要认识到惩罚教育一定要慎用,不可滥用。用得恰如其分,熊孩子们会欣然接受并努力使自己变为好学生;用不好则会起到反作用,不如不用。所以说教师要根据孩子们不同的性格特点,选用适当的惩罚手段,教育的目的是使熊孩子们认错改错,帮他形成健康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