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淼
小学班级合唱教学是一种集体的声乐教学形式。它能把每个人声音的个性统一到共性之中。学生在演唱多声部合唱时,既要独立完成自己承担的声部演唱,还要与其他声部协调,对培养学生的音色感、协调感、均衡感等综合音乐能力有更重要的作用。
一、呼吸训练
正确的呼吸是合唱的基础。吸气时要求学生双手叉腰,口鼻同时微微张开,面带微笑,就像闻花香或菜香一样,慢慢将气沉到丹田,感觉两肋向两边胀开,才是吸气到位。吸气时不能耸肩、挺胸,不能把气只吸到胸部,教师要反复做示范,还要逐个摸一摸学生的腰腹部,帮助他们找到气息的支点。在正确的吸气之后缓缓地呼气,要求学生轻声均匀地发出“斯”的声音,不能换气,教师可均匀地数数,先从1数到10,之后循序渐进加强训练难度,如从1数到20、30等。先练习缓吸缓呼,然后是急吸缓呼,最后练急吸急呼。
二、打开口腔训练
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体会打哈欠的感觉,然后将双手食指轻轻放在左右耳垂的后面,就像咬苹果一样张开嘴,感觉耳垂下面有个窝,口腔就打开了。在练习时,要求学生笑肌提起,眼睛亮亮的,眉毛弯弯的,头上要有顶着东西的感觉,整个面部呈微笑状态。教师用张开五指的手势指挥学生口腔打开,用并拢五指的手势指挥学生闭嘴,同时从1数到20,之后逐渐增加个数。
三、小腹力量训练
先让学生体会咳嗽的感觉,然后双手叉腰,高位置发“啊”和“呃”两個音,要求两音之间要断开,声音要短促、干脆、有爆发力,速度要均匀,每发一个音小腹就要快速地做收、放两个动作。教师可用拍手的动作统一速度和训练时间。
四、发声训练
从弱声开始练起:首先要有饱满的气息支持,以巩固高位置的头声。如:ⅰ7 6 5 4 3 2 1-啊(呜)运用轻柔的下行音阶进行练习,不仅可以找到高位置的中、低音区,同时是克服“白声”的有效方法。通过反复训练,逐步把这种共鸣的感觉固定下来;利用哼鸣容易获得比较高的位置;在哼鸣的基础上再进行各种母音的发声训练。在练声的过程中教师要切记,旋律和要训练的母音有一个要相对稳定,即:母音变化时,旋律不变,旋律变化时,母音不变。
五、音准训练
在正确的掌握了呼吸、发声等歌唱技能技巧的基础上,要对学生进行艺音准训练。首先要求学生唱准上下行的自然音阶,其次进行听辨和模唱练习,先听辨单音,然后到和声音程,最后到听辨和模唱简单的旋律。在进行听音与模唱音程之后,再进行合唱,要求学生做到不仅能够监听自已的声音,还必须能听到另外声部的声音,借以不断调整自己的音准、音色和音量,使自己的声音和集体的音响一致,以达到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
六、统一音色的训练
要做到音色的统一,首先要使每一个学生在发音方法上统一起来。比如:声音位置靠前还是靠后,是高还是低,真假声的比例,气息的深浅,这些指标直接影响到音色的质量。然而,班级中学生的歌唱水平参差不齐,教师也不能像训练独唱演员那样一个一个地训练,这就需要在训练时充分调动每位学生“耳朵”的积极性,让他们学会用听觉辨别声音,继而用耳朵引路,寻找和尝试所需要的音色。
七、速度、力度统一的训练
合唱中,速度、力度的统一,是完成歌曲表现的重要保证,是合唱效果的关键。特别是在力度上,两个声部一定要相互倾听,做到声部均衡。如果力度不统一,声音就会不集中,造成线条不清晰,还容易造成声部错位,主次颠倒。这就要求指挥的手势要清楚、准确、肯定,要求学生看懂指挥图示,理解指挥的手势意图;指挥要多用对比的手法进行训练,并用快速的变换手势,训练学生的反映和应变能力。
总之,在合唱这门丰富多彩的艺术中,有着广博精深的学问,需要我们去不断地学习、探索、研究,为学生创造一种更完美、更和谐的合唱氛围。只有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去提高教学水平,才能使合唱达到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健心的目的,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