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工作中隐性教育的运用

2018-08-14 19:09周华权
文理导航 2018年7期
关键词:隐性教育应用对策

周华权

【摘 要】隐性教育是与显性教育并行同步、相辅相成的教育形态,并在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之中发挥着宏观改良教育理念调整更新、侧面辅助教学活动创设推广、整体推动高等教育延伸拓展的积极作用,是高等院校思政系统之中不可或缺的有机构件。基于社会意识的多元演变以及受教群体的需求分异,正确凸显隐性教育的辅助价值、充分释放隐性教育的拓展效用,已经成为了促进实现高等院校思政工作变革增益的契机转点。本文集中阐述了高等院校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的瓶颈现状,全面解析了隐性教育适配辅助思政工作开展运营的价值效用,并拟建了具体应用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高校思政工作;隐性教育;价值效用;应用对策

伴随着社会意识的多元演化以及教育体系的自身求变,尤其是学生受教群体的多样分异,既有的带有显性教育表征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已经无法有效适应这一阶段变化,更难以通过来教育宣扬、教学开展等主要途径来有效引导学生受教群体实现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念确立、牢靠稳定的道德判断巩固以及科学实用的社会理念塑造,继而也导致形成了目前高等院校学生群体价值观念混乱、精神意志薄弱、理念人格缺失等极为堪忧的基本现状。而与显性教育的知识直观性输出、学习单向化探究以及实践程序性执行所不同,同为教育形态重要形式的隐性教育的则倡导基本知识的诱导讲授与自我感知、学习交流的自主激发与双向互動、实践检验的灵活铺展与集体协作。隐性教育以上的鲜明独特的表征特色不仅契合了素质教育要求教育统筹科学务实、教学开展开放多元的核心诉求,而且也为处于瓶颈期的高等院校思政工作的调整改革提供了导向路径,更成为了现阶段高等院校思政工作实现更新拓展的切入口与突破口。

一、高等院校思政工作体系运转的瓶颈现状

在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体系之中,思政工作所具备的精神意识疏导树立与价值理念扭转重塑的关键作用毋庸置疑,然而其显性教育的主要特性也使得受教群体在脱离理论知识制衡的前提之下,普遍无从获取更为灵活全面的精神指引、意识引导以及理念诱发,这也导致了现阶段高等院校思政工作在受教对象主体上相对失调低迷的瓶颈现状:

其一,受教群体的价值观念混乱不一。思政工作是系统流程化的理论科目,普遍通过基于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概念解释、原理阐述以及检测剖析,继而通过一系列作业来强化熏染受教群体的理解认知,最终完成教学体系的流程操作。

其二,受教群体的精神意志淡漠薄弱。思政工作开设铺展的中心主旨是为了充分有效地磨砺塑造受教群体的精神意志,继而促使其去完成学业任务,接受实践检验,进而实现自我成长。偏于显性规范化的思政教育教学工作虽然为高等院校学生群体的精神意志的打磨锻炼提供了宏观性的导向指引,而相对教条呆板的程序化教学活动却又使得学生群体对于产生了固定化的认知依赖。

二、隐性教育适配高校思政工作统筹的价值效用

首先,正确引导受教群体的价值观念。隐性教育倡导对象主体学习探究的自我感知与自由吸纳,这与思政教育教学工作所谋求的开放自主的核心理念可谓不谋而合。鼓励激发学生群体在思政教学课余时间进行自行接触、认知记录以及思考交流,并统一进行民主开放的竞赛评选,相信必将会充分有效地疏导调节现阶段学生群体对于学习方向的规划松散盲目、对于人际关系的处理感性幼稚以及对于未来职业工作择取理想主义等瓶颈现状,继而重新正确合理地引导受教群体进行价值观念的科学确立。

其次,充分磨砺受教群体的精神意志。隐性教育立足对象主体自有潜能的充分挖掘与双向提升的强化互动,其突破了显性教育化的思政工作相对封闭固定的输出讲授与单向锻炼,继而也为纵深长效地打磨训练对象主体的精神意志创设了个体提升与共同拔高的积极前提。面对当下高等院校思政工作系统中的学生群体既存的精神意志淡漠薄弱的突出问题,基于思政工作的主要内容,快速多样地将具备知识参照性、实践衔接性以及智力考察性的个体或集体活动等隐性教育的表现形式进行添加适配,在丰富充实学生群体课余生活的同时,也必然能够促使诱导其自觉认识自身在外界突发性事件干扰、遭受打击性挫折困难以及处理涉及自身利益问题之时的思考应对的精神情绪与心态意志,从而达到充分磨砺受教群体的精神意志的预期目的。

再者,集中塑造受教群体的理念人格。隐性教育的核心导向在于合理保障显性教育综合实效的同时,有效推动对象主体的发散思维意识拔高与应用协作能力检验,进而完成理论知识强化巩固与实践素养增益提升的同步交互,这也无疑成为了锻炼磨砺受教群体形成科学务实的理念人格的可行途径。

三、隐性教育适配高校思政工作拓展的运用对策

(一)倡导多元理念方针,营造隐性教育环境

首先,高等院校思政工作的领导决策层应当重新确立以保持维系显性教育为基本中心、侧重扶持推广隐性教育为核心导向的整体方针,通过集中开展隐性教育的系统调研、及时创设隐性教育的管理小组以及适时建立专家学者探讨演讲机制等具体措施来充分践行实现重点发展隐性教育的全新方针;其次,高等院校思政工作的相关管理者需要系统规范地进行隐性教育内涵特色、价值诉求的宣扬介绍,可以灵活多样地开展宣传版画、校内广播以及推广大会等不同形式来进行这一新型教育模式的,要切实细致地让学生群体感知了解隐性教育在疏导价值观念、强化意志理念以及重塑理念人格等具体层面的辅助增益的价值效用,继而稳固全面地让欢迎接纳隐性教育的群体理念激荡校园;继而让学生群体真正认识隐性教育、接纳隐性教育、探索隐性教育,继而在充分合理地掀起隐性教育激荡风行校园的潮流同时,也快速高效地营造构筑轻松活跃、寓教于乐的环境氛围。

(二)激活教学气息氛围,推广多样模式方法

高等院校思政工作的教学管理者需要立足隐性教育的核心内涵、把握受教群体的阶段实际,通过合理针对地将隐性教育辅助引导受教群体精神指引、意识诱导以及理念树立的价值效用融入转化,要将隐性教育在课程设计、教学安排以及等流程环节的添加适配连贯一体,集中高效地将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的概念阐释、原理剖析以及配套练习等主要内容进行开放自主式的诱导探究,从而使得学生群体在获取基础理论知识、形成精神思想体系的同时,也在丰富多样的模式方法的启发之下对自身既有的价值观念、精神意志以及理念人格进行科学全面的梳理纠正。

(三)巩固提升综合素质,协调跟进应用训练

一方面,高等院校思政工作的决策管理者要系统创设基于隐性教育协作实践的校内外的应用训练机制,着眼于受教群体价值观念、精神意志以及理念人格的打磨塑造进行途径铺展,譬如可以以与学校专业联系紧密的社会企业建立合作学习的良好关系,通过固定或不固定地组织师生群体深入企业进行实地训练,进行更为广泛、更为频繁、更为多样的考验训练,要让学生群体在全面接触行业现状、持续变换实习场所岗位、不断适应不同职业要求的过程之中,不断转变对于突发事件的思考应对、遭遇困境挫折的心态调整以及未来职业规范的合理判断,继而充分锻炼其灵活多样的价值观念、坚毅顽强的精神意志以及积极昂扬的理念人格;另一方面,高等院校思政工作的施行管理者也要充分发挥隐性教育激励引导对象主体自我认知与集体提升的价值效用,针对拟定激励奖赏的相关规则,在此过程之中实现学生群体对于竞争创优的价值观念确立、求变自强的精神意志打磨以及互助奉献的理念人格塑造。

四、结语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得出,隐性教育作为适配辅助高等教育的关键组件,无疑发挥着引导受教群体价值观念、磨砺受教群体精神意志以及塑造受教群体理念人格的价值效用,而在此基础之上,其也有力辅助推动了高等教育多元全面的延伸发展。面对高校系统学生群体价值观念混乱、精神意志薄弱以及理念人格缺失的既有现状,充分挖掘隐性教育的适配辅助的重要潜能,有效将其添加融入思政工作并借此推动整个高校教育体系的运营更新,已经成为了科学务实、协调长效的可行举措。

【参考文献】

[1]鹿晓红.论高校思政隐性教育资源的效能扩展[J].燕山大学学报,2009(09):22-26

猜你喜欢
隐性教育应用对策
中职思想政治课隐性教育探讨
试论计算机网络技术未来发展及其应用对策
隐性教育视角下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契约精神的培养研究
探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
施工现场软土地基处理新技术及应用
隐性教育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足球游戏在足球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对策
淡化教育痕迹,强化隐性教育
美国隐性教育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