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柴玉
采访专家/杨春波 国医大师
长夏是中医文化中的一个特有的季节划分,一年被分成春、夏、长夏、秋、冬五季,在“天人合一”的中医学理念下,与五行、五脏相配,成为一种基本理论,强调人与大自然的关系。
长夏,首见于中医古代典籍《黄帝内经》,它是中医医学思想和理论的源泉。在五行学说中,木、火、土、金、水五行,分别配以肝、心、脾、肺、肾五脏,五季中配以春、夏、长夏、秋、冬五季。
《黄帝内经》曰:“脾主长夏”,长夏是指农历6月,是“脾”主令的季节,脾为人体的后天之本,五行属土,居中央为中土,与长夏之气相通,主气为湿。
“虽然春生、夏长……,对‘脾胃’有健旺的作用,但也要注意维护,使这个‘后天之本’健康地运行。”国医大师杨春波说,由于长夏气温常高,易耗“脾气”、多汗则亏“胃津”,人易疲乏、口渴,或患暑病;若乘凉或饮冷过度,常伤“脾胃”,可出现胃痛、泄泻或感冒等病。
所以,长夏“脾胃”虽然旺盛,若不护养也会损伤而致病,应该像《黄帝内经》所指出的要“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杨春波说,中医学的“脾胃”具有多种功能,因此称之“大脾胃”。杨老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给读者列举并分析了几个典型的脾胃症状及防治方法。
★杨春波说,“胃主烂谷、主纳”“脾主运化”“脾主涎”,这可理解为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
如脾虚泄泻,可以用健脾的参苓白术散(人参、白术、白扁豆、山药、砂仁、薏苡仁、桔梗、茯苓、炙甘草、莲子肉、红枣)。
★“脾胃是气血之乡”,脾胃有造血等功能。
如贫血,可用益脾补血的八珍汤(人参、白术、茯苓、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炙甘草)。
★“脾统血”,就是说“脾”能统摄血液在血管里流动,且能防止出血等。
如脾气虚寒的出血用黄土汤(白术、炮附子、干地黄、阿胶、黄芩、甘草、灶心黄土)。
★“脾主湿”“脾为生痰之源”“脾主运化”,这涉及水液、脂质的代谢功能。
如脾虚水肿可选五苓散(白术、泽泻、猪苓、茯苓、桂枝);“湿浊困脾”的高脂血症,则用胃苓汤(苍术、厚朴、陈皮、白术、泽泻、茯苓、猪苓、官桂、炙甘草)加减。
★“脾为卫之源”,就是有抵御“外邪”侵犯的作用,应具免疫功能。
如脾虚感冒当选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红枣)。
★“真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是说“脾胃”化生了“精气”,这含内分泌功能。
如脾胃气虚的糖尿病,用七味白术散(人参、茯苓、白术、藿香、木香、葛根、甘草)。
★“脾藏意,主思虑”,指思虑过度会伤神,引起失眠、焦虑等,这与神经、脑的功能有关。
如心脾两虚的失眠,可用归脾汤(人参、白术、黄芪、酸枣仁、当归、茯苓、龙眼肉、远志、木香、炙甘草、生姜、红枣)。
★“脾主肌肉”“脾主四肢”,含平滑肌、心肌等。
如胃下垂用补中益气汤(人参、白术、黄芪、升麻、柴胡、橘皮、当归、炙甘草);重症肌无力选黄芪建中汤(黄芪、桂枝、白芍、饴糖、炙甘草、生姜、红枣)等。
可见中医的“脾胃”涉及多种生理、病理含义,若内伤脾胃,则易百病丛生。
20世纪90年代,杨春波带领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关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调查,搜集分析了来自福建省东、南、西、北、中5个地区的400个典型案例后,发现“脾胃湿热证”除了影响消化系统外,还与循环、血液等11个系统、72种疾病相关。这也是杨春波提出“大脾胃”概念的依据之一,他制定了基于临床基础之上的“脾胃湿热证”的辨别标准,被中国中西结合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采纳。
杨春波说,从现代临床来看,过去人们常患的脾胃病虚证变少了,实证变多了,其中“脾胃湿热”现已多发。
“‘脾胃湿热’是中医脾胃学说的主要内容,它属脾胃的实证。以前的脾胃病是‘贫困病’;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饮食结构发生变化,倒成‘富贵病’了。加上外界环境变化,地球气候的转暖,以及药物的滥用等,使‘脾胃湿热’的发生呈上升趋势。” 杨春波解释道。
杨老介绍了脾胃湿热形成的具体原因。长夏季节天气炎热,易形成“天暑下逼、地湿上腾”的湿热交蒸环境,这是外在因素;暑天人们喜贪凉食,如冰淇淋、西瓜和凉茶等,过了则使“脾湿”盛,可“蕴热”;或饮酒、烧烤炸炒等进食过多,则助“胃热”蒸“脾湿”,使脾与胃的功能失调,“湿热”内生。
黄豆芽对脾胃湿热导致的大便秘结,寻常疣,高血脂症有食疗作用。
关于脾胃湿热引起的症状,杨老说,由外邪湿热引发的,可有头痛而重、轻微恶寒发热,少汗或无汗,口渴喜饮温开水,关节重感,小便黄,大便不成形的情况;内伤饮食,则上腹部闷胀,知饥或不知饥,但不欲食,口苦干,不爱喝水,小便黄,大便不成形或泄泻,更重要的是舌苔出现腻(舌上像涂上浆糊样)而黄,所以,入夏不要贪凉和过吃寒冷或热燥食品。还要注意勿过劳暴晒,按时休息,使脾胃处在“调和”状态。
若出现外感湿热邪气,可服用新加香薷片或藿香正气散;湿热咽痛选甘露消毒丹;多汗、尿黄服六一散;湿热泄泻用芩连片(偏热重)、肠胃康胶囊(偏湿重)等,也可在背部、手足内侧进行刮痧,使暑湿外泄;或施针灸之治。
荷叶加西瓜翠衣(皮)
脾胃病不同于其他病种,它不能仅靠药治疗,更靠日常的调养。脾胃湿热者,饮食则忌油腻,如羊肉、牛肉、鸡、鸭、猪肚等;也忌寒冷的食物,如大白菜、白萝卜、贝壳类、燕窝、白木耳、鲍鱼、海参。
暑令防湿热之方有:薏苡仁合佩兰叶、荷叶加西瓜翠衣(皮)等,水煮代茶常饮。(文中方剂需咨询专业医师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