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环境下私人图书馆治理模式研究*
——以北京昌平圣学图书馆为例

2018-08-14 02:11严贝妮徐继新
图书馆 2018年8期
关键词:昌平法人理事会

严贝妮 金 鑫 徐继新

(1.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合肥 230039;2.北京昌平圣学图书馆 北京 102212)

1 引言

2017年11月4日,我国颁布第一部图书馆专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标志着我国图书馆法治化治理正式有了法律依据。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颁布之前,为了推动图书馆管理体制创新,我国先后制定了多项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此外,国内许多专家学者通过借鉴国外图书馆治理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公共图书馆治理现状,将公司法人治理模式引用到图书馆治理方面上,把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权力进行分配,构建一个决策权、监督权、执行权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管理结构[1]。这些管理模式在公共图书馆治理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公共图书馆和私人图书馆有许多相似之处,两者在发展中可以相互借鉴。我国民间诞生了一大批私人图书馆,因为是由创办者自费创立,所以创办者既是管理者又是服务者。在创办初期,图书馆的管理矛盾并不突出。但随着图书馆的规模不断扩大,藏书日益增多,服务的范围扩张,原先由创办者一人管理的模式不再符合现实图书馆运行的需求。因此,为了促进我国私人图书馆转型、更好地服务读者,除了借鉴公共图书馆成功的治理模式,构建符合本馆实际情况的管理体系之外,还可以借鉴一些较为成功的私人图书馆的治理经验。文章选取了私人图书馆治理较为成功且具有代表性的北京昌平圣学图书馆,详细剖析了其治理模式、治理特色,以期为我国私人图书馆治理模式转型提供参考与借鉴。

2 北京昌平圣学图书馆发展历程与现状

北京昌平圣学图书馆,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崔村镇大辛峰村,于1999年由徐继新个人出资创办。起初取名为崔村镇大辛峰村图书室,后于2000年改名为爱心图书室,次年4月改名为爱心图书馆。之所以取名为“爱心”,是希望通过让村民读书的方式,让大家充满爱之仁心。后于2013年,爱心图书馆引进法人治理模式时,因“爱心”一名已被他人注册,因此才改名为圣学图书馆[2]。

圣学图书馆馆舍最初是由徐继新个人出资建设的一个不足50平方米的小房子,当时的藏书非常少,只有500册左右。随着圣学图书馆被越来越多人知晓,其服务人群数量和藏书量也在不断增加。截至2017年,圣学图书馆发展成馆舍近1 200平方米,年接待读者12 770余人次,馆藏文献近25万册(件)的中型图书馆。此外,圣学图书馆非常注重对历史文物的保护与研究,馆内藏有历史文物共20 000件,地方文献80 000册(件),经常举办民俗文物的展览活动等[3]。表1是圣学图书馆自2013年以来,近5年发展历程中的一些大事件。

表1 北京昌平圣学图书馆近5年发展成果

3 北京昌平圣学图书馆法人治理模式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国家推动公共图书馆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吸收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和社会公众参与管理”。这标志着法人治理模式是现代图书馆治理发展的一个趋势。法人治理模式是圣学图书馆迅速发展的制度保障,下面从理事会架构、监管、运行、外联四个方面对圣学图书馆法人治理模式进行解析。

3.1 圣学图书馆理事会架构

北京昌平圣学图书馆于2013年登记领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法人)》,正式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法人治理结构有利于优化昌平圣学图书馆内部运行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完善图书馆各项制度,增强发展动力,进而从“人治”转变为“法治”。此外,法人治理结构有利于促进图书馆工作人员依法办事,主动树立法治观念,从而影响读者形成法治思维[4]。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是建立理事会制度。图书馆理事会制度是指由理事会来行使图书馆决策权力的图书馆内部管理体制,是当代图书馆治理发展的优选方向[5]。理事会的成立不仅为公众参与图书馆的管理和运行提供了渠道,还为图书馆今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对进一步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推进文化事业的新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圣学图书馆引进理事会制度,选举出理事会成员,规定各理事会成员的义务和职权,这标志着圣学图书馆进入了理事会治理时代。圣学图书馆起草撰写了理事会章程,该章程共有八章四十条规定,八章分别为 ①总则;②举办者、开办资金和业务范围;③组织管理制度;④法定代表人;⑤资产管理、使用原则及劳动用工制度;⑥章程的修改;⑦终止和终止后资产处理;⑧附则。圣学图书馆理事会制度框架清晰,权责分明,不仅保证了职权和义务有效的结合,又可维持有秩序的运行。

构建理事会制度不仅是公共图书馆进行改革的重要措施,更是私人图书馆健康发展的一项艰巨任务。国内许多私人图书馆规模不大、服务覆盖范围小,若继续维持原有制度,未来发展将会举步维艰。

3.2 圣学图书馆的监管

监督机制,是图书馆法人治理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及时发现图书馆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又可以提高图书馆法人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圣学图书馆在监督机制上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明确监督主体,即昌平圣学图书馆是受谁监督。建立理事会制度的公共图书馆,其监督主体主要是监事会和上级行政机关,监事会的成员大部分是由专业性很强的非馆员组成,他们监督的主动性很高;行政机关往往不能进行全面监督,因为他们做好本职工作之后,很难再有精力投入到监管中去。私人图书馆不同于公共图书馆受上级行政机关领导,但这也不意味着私人图书馆就可以不受监督。圣学图书馆设立有监事会,规定成员共三人,监事任期与理事任期相同,任期届满,连选可以连任。监事在举办者、本单位从业人员中产生或更换。章程规定理事、馆长及财务负责人,不得兼任监事。二是规定监督内容,北京昌平圣学图书馆规定监事会或监事行使下列职权:检查本单位财务;对本单位理事、馆长违反法律、法规或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当本单位理事、馆长的行为损害本单位的利益时,要求其予以纠正。监事列席理事会会议。监事会会议实行1人1票制。监事会决议须经全体监事过半数表决通过,方为有效。三是明确监督的依据,圣学图书馆监事会除了依据本馆章程之外,还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进行监督,对本馆成员出现任何违法违纪情况,依法向有关机关进行举报。

3.3 圣学图书馆的运行

图书馆运行效率受图书馆内部各要素影响,又决定着图书馆的发展前景。良好的运行模式,需要图书馆各部门相互配合、统筹兼顾,即能够独自完成任务,又能够联合处理事务。圣学图书馆设有办公室、活动策划部、对外联络部、后勤保障部、共青团圣学图书馆支部委员会等部门,同时对馆长和各个部门的职责有明确规定。这些部门在馆长的领导协调下,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在圣学图书馆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此外,为了保证图书馆平稳运行,还要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和资源,不断提升馆藏数量,扩展服务范围。圣学图书馆每年活动经费不低于15万元,其资金是由创办者及其家庭成员承担,资金稳定,能够维持图书馆日常的运行。圣学图书馆的藏书,除创办者自费购书外,大部分都是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或机构捐献。圣学图书馆活动策划部会定期举办活动,如亲子阅读活动、亲子绘画活动等。

3.4 圣学图书馆的外联

对外联系,简称外联,是图书馆治理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外联不仅可以使图书馆扩大对外宣传,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图书馆,还可以获取外界信息,进一步了解读者的需求动向。圣学图书馆设有外联部,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接待工作;负责参加政府各部门会议;负责新闻媒体联络、接送,接受媒体采访;负责共青团工作;对外联络、整合一切社会可以利用的资源,让外界了解图书馆、开发图书馆业务、投资图书馆等。近些年,在上级部门和爱心人士的资助下,圣学图书馆开通了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读者可以通过这些媒介了解圣学的动态,咨询相关信息,圣学图书馆工作人员也可以收集读者反馈的信息,及时对图书馆工作进行改进。另一方面,外联可以帮助图书馆获取赞助,减轻资金方面的压力[6]。仅2017年,圣学图书馆就接受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赠图书和物资178次,其中图书15 822本,期刊8 234本,社会捐款1 700余元。

4 北京昌平圣学图书馆法人治理模式特色

图书馆法人治理模式起初是模仿企业法人制度,但这不意味着完全照搬企业法人治理模式。大部分私人图书馆都是创办者为服务当地群众、推动当地文化发展而创办的,其本意是公益性的。因此,公益性决定了它与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不一样,私人图书馆实行法人治理制度要结合实际情况,走适合本馆特色化的发展之路。

4.1 倡导理事会民主决策制度

虽然我国图书馆事业引进公司法人模式时间较短,经验尚缺,但从总体上看,图书馆法人治理模式还是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理事会制度是法人治理的核心,是图书馆决策机构,规划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决定图书馆重大事项。北京昌平圣学图书馆是独立法人机构,设有理事会。在圣学图书馆章程中,规定无论人事任免还是其他事务,都必须要提请理事会决策商讨。召开理事会会议时,应由1/2以上的理事出席。理事会会议实行1人1票制。理事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全体理事过半数通过。重要事项的决议,须经全体理事的2/3以上通过方为有效。圣学图书馆理事会民主决策制度的实施,改变了以往图书馆一切事务由馆长一票决断的局面,不仅赋予员工权力,实现更灵活地管理图书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自觉履行职责,还能够减轻馆长的工作压力,缓解图书馆内部矛盾,促进图书馆事务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高圣学图书馆整体运行效率。

4.2 建立内部治理和外部监督相结合制度

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监督机制可以分为内部治理和外部监督两方面,是一种互补性的双重治理体制。内部治理即建立内部权力机关、监察机关、执行机关,它们之间形成一种权责明确、相互制约、统筹协调的机制,并根据法律法规进行制度化。外部监督机制即让图书馆接受外部监督,外部监督主体可以是政府机关、读者、专家学者以及捐赠者等[7]。外部监督机制可以保障图书馆健康、稳步的发展。北京昌平圣学图书馆设立的监事会,履行内部监督职责。在图书馆法人治理运行透明的基础上,圣学图书馆建立了信息披露、年度报告及相应成员大会、会议纪要、理事会成员信息对外开放等制度。除此之外,北京昌平圣学图书馆还开通了电话和网上信息反馈渠道,让读者和社会人士也成为监督主体,参与到对本馆的监督中来。内部治理和外部监督相结合制度,使得圣学图书馆的运行更加规范化、科学化。馆员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读者也成为监督主体。需要注意的是,在受外界监督时,圣学图书馆虽然是受监督方,但并不处于被动地位。考虑到这一点,圣学图书馆制定了《圣学图书馆章程》,规定内部监督主体和外部监督主体监督的范围以及如何行使监督权。

4.3 设立功能划分治理服务结构

运行良好的图书馆,除了要拥有良好的服务、丰富的馆藏、健全的管理体系外,对图书馆功能的划分也非常重要。图书馆功能划分治理不仅便于馆员管理图书馆,精准地服务于读者,提高工作效率,更能够让读者有多种选择,在查找文献时能够快速定位。2014年,圣学图书馆顺利搬入新馆。新馆内共分为两厅、七室、六区。两厅为:多功能厅、民俗展厅;七室为:地方文献室、书画室、共青团活动室、电子阅览室、电脑培训室、办公室、报刊室;六区为:少儿活动区、阅览区、文献展区、荣誉区、农具展区、酒文化展区。采取分区治理之后,圣学图书馆的读者量大幅增多,读者对图书馆的评价也逐渐提高。正如圣学图书馆的一位工作人员所说,以往读者读书、图书馆举办活动都在一个大厅里,不仅影响读者读书,活动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自从搬进新馆,采取新的功能划分服务之后,读者阅读在读书室,绘画在书画室,亲子活动在少儿室,各种活动互不干扰,馆内一切服务可以有秩序的进行,馆员的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4.4 参加学术交流与社会公益事业

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是圣学图书馆的发展宗旨之一。创办初期,圣学图书馆不仅定位为读者提供各种文化服务,更是上升到学术研究层次。圣学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积极参加各种学术研讨活动。如2014年10月圣学图书馆馆长徐继新参加“第六届信息技术与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发表论文演讲;2015年7月参加全国民间图书馆论坛,发表了《民间图书馆如何借助社会力量自我发展》的演讲等。圣学图书馆积极参加学术讨论,为图书馆事业发展出谋划策,此举不仅得到了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更让圣学图书馆走进大家的视野,以便服务于更多的读者。

图书馆作为文化服务机构,其承担着公益的职能。投身到社会公益事业中去,是圣学图书馆回报社会的另外一种方式。在近20年的发展中,圣学图书馆得到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和关心,共接受社会捐赠图书及衣物等260余次。因此,圣学图书馆怀抱感恩之心,努力回报社会,发起和参加公益事业。如每年向“北戴河爱辉”“赵良弼”等民间图书馆捐赠图书,将爱心人士捐赠的衣物分批捐赠工人子弟学校及偏远山区等。

5 优化私人图书馆治理模式的启示与思考

5.1 善于借鉴,吸收公共图书馆治理经验

自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完善我国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后,国内出现了研究图书馆治理热。众多学者提出图书馆治理的概念,图书馆治理可分为三个要素,分别是主体、客体、过程。主体是图书馆利益相关者,客体是图书馆事务,过程是控制、组织、协调、决策等[8]。大部分公共图书馆于是开始进行法人治理改革,建立以法人为主体的治理制度,组建理事会进行管理、组织、控制、决策等,都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与公共图书馆相比较,我国私人图书馆治理结构不科学、不合理。大部分私人图书馆没有实行理事会制度,从而未能形成法人治理结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的出台,为私人图书馆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私人图书馆将步入高速发展期。因此,私人图书馆应抓住机遇,优化治理模式,吸收和借鉴公共图书馆治理经验,立足本馆实际,制定出具备自身特色的管理措施。

5.2 扩大管理主体,构建多方力量参与图书馆治理模式

传统的私人图书馆都是以创建者为管理核心,图书馆一切大小事务由馆长一人决定。由于大部分私人图书馆馆长文化水平有限,对事务的认识能力往往达不到专业水平,因此作出的关于图书馆事务的决定往往不科学、不严谨,不利于图书馆的发展。扩大图书馆管理主体,让多方力量参与到图书馆的治理中来,构建多方力量参与图书馆的治理模式,可以减轻图书馆的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压力。因为,这些管理主体可以为图书馆带来更为稳定的资金来源,提供科学的管理方案,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此外,还可以有助于完善图书馆监督体系,促进图书馆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引进馆外主体参与图书馆管理,必须要从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盲目引进,否则会导致管理混乱等一系列问题。

5.3 立足实践,制定符合本馆特色的规章制度

于2017年11月4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是我国颁布第一部图书馆专门法,这意味着我国公共图书馆在制定章程时要以此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四条规定:“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筹资金设立公共图书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政策扶持”。当前,我国私人图书馆的管理者和工作者大多都为建立者本人或亲友,他们的专业性知识不高,这就导致私人图书馆难以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为图书馆的运行规定了一系列义务,如果私人图书馆想取得公共图书馆的资格,获得公共图书馆的待遇,就必须要接受法律约束。同时,立足于本馆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馆特色的规章制度,这是推进私人图书馆进行法人治理、设立理事会制度的前提,也是划分服务职能、发挥特长的指导性章程。

5.4 拓宽信息反馈渠道,构建信息交流模式

信息反馈作为影响图书馆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完善图书利用工作、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宣传图书馆工作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私人图书馆作为文化机构,致力于社会化的服务工作。因此,完善信息反馈机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9]。传统的私人图书馆由于规模限制,大部分没有设立信息交流渠道,这就导致了图书馆管理较为封闭,无法及时了解外界的变化以及读者的需求。因此为了促进图书馆发展,及时了解外界动态,私人图书馆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开设网上反馈通道如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提高工作透明度,加强与外界交流的频次与深度。

北京昌平圣学图书馆自从引进法人治理模式,构建理事会制度以来,在运行、管理、监督、对外交流等方面取得较大的进展,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馆建也在逐步扩大。圣学图书馆的治理模式,是我国私人图书馆治理改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这种模式虽仍处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但值得我国私人图书馆参考与借鉴,实现在法治环境下的可持续发展。

(来稿时间:2018年5月)

猜你喜欢
昌平法人理事会
本刊理事会理事
窗外的迷你世界
俄罗斯套娃
浅析我国法人人格权现状及立法建议
昌平博物馆升级改造古代昌平文物展开展
陕西省法人及其他组织违法失信“黑名单”
《职业》理事会理事
《职业》理事会理事
《职业》理事会理事
法定代表人于法人犯罪之管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