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继周
中图分类号:G6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3-0232-01
段落是构成篇章的基本单位。理解、概括段落要点是阅读的起点,论述类和实用类文章阅读更是如此。那么,如何准确理解并概括段落要点呢?通常的做法是抓住段首的中心句或段尾的结论句。可问题是,虽然写作有方,但文章无固态,并非所有的段落都有这样的句子让学生轻而易举地抓住段落要点。怎么办?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自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1.梳理句子主干,重视句子枝叶,透析关键词语
句子的主干包含了句子的核心信息,但表意重点往往在枝叶(修饰成分)上,而句子中的某些关键词常常有深刻的含义,这都是提炼段落要点必须注意的。
示例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苏教版·必修四·恩格斯)第二段: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如何理解这个段落要点呢?先梳理主干——“逝世是损失”,重视枝叶——“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不可估量”,透析含义深刻的关键词语——“空白”(是对前一句“不可估量的损失”从另一角度所作的形象化的补充说明)。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这些信息点,就不难理解本段段意了,即马克思对革命实践和革命理论方面的巨大贡献。
2.舍弃形象化说法,提炼议论性语句
议论性语句是作者观点的直接表达,而形象化语句常常能起到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的作用。提炼段落要点应多在议论性语句上做文章。
示例2——《我为什么而活着》(苏教版·必修五·伯特兰·罗素)。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大,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本段由两句话组成。第一句为议论性句子,所表达的内容是该段的核心意思,即“我为什么而活着”的理由有三个: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第二句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意在形象地说明“三种激情”对作者一生的“支配”,对作者一生的深刻影响,这是对第一句的补充与强调。
3.偏正关系的段落,舍偏取正
有些段落是由单个的句群构成,如果构成句群的句子之间是偏正关系,那么段落的重心就在“正”的部分,提炼段落要点当以“正”为主。因为,偏正关系的正句与偏句之间是不平等的,有主有次,有正有偏。正句承担了复句(或句群)的基本意思,是主;偏句则修饰或限制主句,是次。
示例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苏教版·必修四·恩格斯)第5段: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要能做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本段是由两句话组成的句群,“但是”一词告诉我们,前后句构成转折关系。转折关系表意重心在后句,教师据此可以引导学生概括出本段要点,即马克思的研究领域广泛且深刻,并由此过渡到下文写马克思作为科学家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除了示例中的转折关系外,偏正关系还有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让步关系、递进关系和目的关系等等。限于篇幅,此处不展开论述。
4.提取概括性语句,“忽略”事例性列举
论述类文章少不了引用事实论据。依据论证的需要,事实论据或详或略,但不管详略,我们都要抓住其要点。这个要点往往就是文中具有概括性作用的句子。
示例4——《拿来主义》(苏教版·必修三·鲁迅)第1段: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從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这是个比较长的自然段,段首没有所谓的中心句,段尾虽然有一个结论句,但“活人替代古董”只是借代说法。那本段要旨是什么呢?怎样才能快速、准确地概括并理解本段要点呢?通读整段,可以找到两个概括性句子:一是“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一是“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从前者看,本段的中心话题是“送去主义”;从后者看,作者是运用反语来表达对“送去主义”的嘲讽和批判。综合这两个句子,本段的要旨就不难理解了。段落中间所列举的事例“送古董到巴黎去展览”“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等等,都只是对当时现实中存在“送去主义”这一社会现象的有力佐证。
5.变否定表述为肯定判断
有些段落的要点是以否定的语句形式表述的,概括段落要点时,当以肯定的语句来陈述。示例5-((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苏教版·必修三·庞朴)
一般来说,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它制约着人们的思维方法,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习俗,控制着人们的情感抒发,左右着人们的审美趣味,规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悬置着人们的终极关怀(灵魂归宿)。个人的意志自由,在这里没有多少绝对意义,它超越不出文化传统。但也正因如此,文化传统便成了一种无声的指令,凝聚的力量,集团的象征。没有文化传统,我们很难想像一个民族如何能存在,一个社会如何能稳定,一个国家如何能巩固。
本段要点并非首句,也就是说本段意图不在于讲文化传统的惰性。本段要点可依据上述方法三——舍偏取正——来确定,即本段要点应该是转折连词“但”之后的内容。“但”之后有两句话,前一句承前文“文化传统的惰性”,从正面肯定文化传统的意义;后一句是对文化传统意义的具体解说,但这种解说,是以否定的形式来表述的。概括段落要点时,宜变否定表述为肯定判断。所以,本段的要点可以概括为:文化传统对民族生存、社会稳定、国家巩固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