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生思维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2018-08-13 04:12王平林
读与写·教师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学生培养思维能力高中语文

王平林

摘要:对于中学生来说,高中的语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较高的阶段,不能仅仅只是停留在传统的知识传授和学习能力培养方面,而更应该重点去训练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在所有学科中,语文可以算是非常重要的一本学科了,它拥有着和其他学科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而牢牢掌握这种灵活易变的思维模式对于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综合性语文学习能力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高中语文教学必须侧重对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和提高,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的限制,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没有去努力训练和培养中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本文就此向读者探讨了对学生的高中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生培养;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3-0191-01

1.剖析高中语文教学的特点

高中语文教学在中学阶段的教学中,能够使学生建立良好的语文思维能力,不但满足了今后的应试教育的考试需求,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自己良好的语文思维方式,也能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带来正面的影响,这是也是学生文学素质提升的一种表现。

1.1 教学内容广泛性

语文教学于其他学科不同,答案和课本知识固定单一,它的题设和解决方式没有固定的答案,能够开拓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从古至今,语文的思维能力在学习、家庭、社会、政治、经济、法律、道德、伦理。情感和个人行为上都有所体现。但由于教学内容太过广泛,教师必须要有针对性的实施教学,注意思维能力教学的统一性和连贯性,从新旧教材的对比中找出差异性,深入分析两者之向的关联性,不仅要研究本学期训练教学内容,还要把上下两学校的思维训练内容串联起来教学。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对班上每一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差异有所了解。坚持做到这几点,找出最合适训练本班学生思维能力的内容和方法,以达到最佳效果。

1.2 思维形式的渗透性

语文思维训练并不完全等于逻辑推理,它具有渗透性的形式才是语文思维最重要的体现渗透性指的是在把情感的熏陶感染渗透到听说实践过程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以达到对思维训练的实际作用,高中语文的教学内容从语言、结构、形象、意境方面来说,都非常的具有真情实感,以此指导学生分析、理解、比较时,维的形式就逐渐就透进了学生的思维习惯中。

2.对学生思维训练的方法

在高中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灵活地运用情景模式的教学,来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情境式教学是现如今高中教育工作者最常用的教学方式的一种。教师在深入的研究教学内容之后,在实际教学环节设置合适的教学情境,并且设置好相关教学问题的详细解析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积极主动的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做出回应,从而加速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形成。例如,教师在讲授人教版高中语文《荷塘月色》这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可以采用一些现代化教学辅助工县来创设符合文章的教学情境。语文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技术以及录音工具播放一些和荷塘月色有关联的影片或音乐,学生在观看完毕之后,就可以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优美风光和高雅的文学氛围。学生身处在这样的学习情境当中,能够深切体会到《荷塘月色》的作者的对荷塘的喜爱和淡泊名利的情感。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穿插一些问题,如“荷塘月色里面你觉得最有魅力的地方在哪里?”在这样的氛围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是种什么样的感情?”等。教师可以做创设过的合理教学情景中设计一些具有多角度全方面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渐渐进入老师所给的教学情境,慢慢揭开索要寻找的答案。学生们在学会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地良好的形成语文思维。

3.建立小组合作模式的教学

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可以让学生们采取小组共同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来促进学生们语文思维能力的形成。和以前的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更加重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可是和传统语文教育相比则更加重视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起是教授作用,导致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习,没有自主学习性,对其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及身心健康成长十分不利。因此,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应该对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例如,教师在讲授人教版高中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的相关内容时,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完成教学工作。通过合理分析之后.把课文里面的相关教学问题分给小组中的不同成员进行思考。学生通过自己对整篇课文内容的理解,找出详细的答案。在该环节里面,所有学生均会按照自身思维模式表达不同的见解和解题思路,并利用合作小组形式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也可以学习其他学生的思维和解题方式,从而促进其独立语文思维的形成。

4.语文学习的独立思维

在这种快节奏的学习氛围中,高中语文教师为了最大化地节省时间,一般不会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问题,大部分内容都是以最直接的方式灌输给学生,并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繁重的课堂学习任务,气氛十分沉闷,学生只能以被动的形式接受教师的讲解。教师应当转变观念,教学是以引导为主,给予答案为辅。应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然后再给出标准答案,讲解问题,让学生纠正自己的错误理解。因为考试时没有人会提供标准答案,所以就要求学生在平时能够养成遇到问题独立思考的习惯。否则久而久之形成的思维惰性,会在关键时刻吃大亏,使学生无法快速思考,影响解题速度。

5.全面的思维习惯

语文学习需要正确的思考方式。但是單纯的思考方式已经在学生脑中根深蒂固,因此训练学生全面的思考方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单调乏味的强调不可能颠覆学生的思考方式。因此,教师更应该从讲解习题的方式人手,让学生掌握完整的方法,多次练习。平时讲解题目时,教师就是要让学生习惯这种全面的思考方式,不将思维局限在狭隘单纯的某一方面。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思维方式的深度不断加深,自然考虑的方面会越来越多。毕竟任何事物都不像影视作品中那样纯粹。有时,我们换一种角度,就能发现不一样的东西。

6.结语

综上所述,可见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强大的思维能力占据核心地位。思考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而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带给学生这一快乐。教师应当着重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从教材实际与学生生活实际一齐带人课堂。然后在具体教学中实践,细心教诲,及时点拨,深化学生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猜你喜欢
学生培养思维能力高中语文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基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高等数学教学研讨
中职新生英语教育之我见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讨
论机加工实训的综合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