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超
摘 要:移动学习的发展既得益于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又依赖于教学方式的革新,它已经成为课堂创新改革的潮流和趋势,给教学实践增加新的挑战,注入新的活力。文章以《证券投资》为例,从教学现象分析,移动学习的概念、意义及要求,探索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有关经验和思考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五个方面进行论述,希望教育工作者能永不止步的探索革新,使移动学习走向一个广阔的前景。
關键词:“互联网+”;移动学习;智能手机;证券投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8)10-0014-04
移动互联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教育领域由信息化带来的颠覆性变革正在蓬勃发展,近十年来,“互联网+”与“教育”碰撞出众多新潮的教学形态,不断瓦解严重束缚学生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教育工作者希冀利用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助力教学质量的提升,“互联网+教育”已然成为其不断深入探索创新和变革的重要课题。
一、教学现状分析
据统计,随着4G网络环境的不断完善、WiFi的高覆盖以及智能手机(以下简称手机)进一步普及,截至2016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其中学生群体规模最大,占比为25.0%。[1]手机俨然成了大学生社交生活中须臾不可离的随身之物,也被教师视为不受欢迎的“第三者”,高校已进入教师与手机争夺学生课堂有限注意力的时代。另一方面,通过《移动互联网对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作用》①收集到的4117份有效网上问卷显示:87.5%的学生有在课堂玩手机的习惯,其中课堂上玩手机的排在前三位的原因(多选)分别是“上课内容枯燥”比例为62.2%、“习惯性的把玩手机”比例为60.8%、“自律性不足,学习积极性不足”比例为56.4%,并且有77.4%的学生认为移动互联网对大学课堂的作用因人而异,很难说利弊哪个更大。有的高校为了治理“课堂低头族”现象,施行“手机收纳、人机分离”的方案,打造“无手机课堂”,帮助学生戒除“手机瘾”,要求学生将手机装入与学号对应的袋子里,并将其视为出勤的参考依据之一。这种政策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不错的效果,课堂上玩手机的同学不多见了,但如果老师讲课索然无味,缺乏吸引力,学生还是会采取睡觉、看课外书、发呆等其他方式来应对,最后只能流于形式,治标不治本,听课效果无法保证。
本文认为“课堂低头族”现象宜疏不宜堵,应当与时俱进,对症下药,顺应这种新常态,积极探索和推广“移动学习”(M-learning)教学方式,让手机成为课堂教学工具,吸引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跨越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实现无缝化和连续性的学习。
二、移动学习的概念、特点及要求
1.移动学习的概念
移动学习的研究始于欧洲及北美一些国家,我国移动学习的研究起步于2000年,相较国际晚了6年。目前,研究者对“移动学习”有三种不同的理解和认知:第一种,认为移动学习是远程学习的一种新模式新革命,即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时空分离,教与学的活动不再是同步的,师生可以通过邮件、电话进行联系;第二种,将移动学习视为数字化学习的扩展与补充,特点是通过互联网等实现了远程的面授教学;第三种,认为移动学习是一种未来学习的新方式新方向,特点是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2]本文认为,移动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手持式移动技术支持,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能够跨越各种情境或地点获得学习资源或教学服务的学习方式。
研究表明,传统的“你讲我听”的教学方式,知识的平均留存率仅为5%,但结合交流讨论以及互相分享,那么知识平均留存率最高可以达到90%。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是效果最差的教育,最有效的教育是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移动学习”教学方式是互联网环境下一种高全新的教育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让老师摆脱知识灌输者的标签,成为学生的启蒙者和导师,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
无疑,高校是开展移动学习的理想场所,不仅符合高校教育信息化的重要趋势,而且大学生手机普及率及使用粘度极高,移动学习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样也不失为解决“课堂低头族”现象最为有效的手段。
2.移动学习的特点
传统教学模式因局限于45分钟的课堂、过于依赖教材、拘泥于单向地传输知识、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体性地位而受到批判。以《证券投资》课程为例:首先,课时有限,无法过多进行课外知识拓展,只能浅尝辄止,学生对知识掌握不够深入透彻;其次,课堂理论知识传授占比多,重灌输轻探究,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压缩了学生对知识的思维过程,自主实践操作环节薄弱,知识的留存率和转化率低;再者,教材的更新跟不上我国日新月异的金融市场发展,一味重教材轻学生,禁锢学生自由创造,大胆创新,人才培养无法满足社会实际需求;最后,考核过于注重结果而忽略过程,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而缺乏质疑和创新的能力,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智慧。笔者以雨课堂,同花顺行情软件作为辅助,通过3个学期8个班次的《证券投资》课程“移动学习”教学模式实践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从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及学习考核四个角度探讨高校开展移动学习的意义。
(1)学习时间灵活性、碎片化
就其本质而言,移动学习的特点即“人人可学,时时可学,处处可学”,从而学生碎片化的短时间可以被灵活、充分地利用起来,课余饭后以及排队等候的时间都能成为学习的时间,随时随地为自己“充电”,形成“知之为知之,不知搜索之”的自主学习、快节奏的数字化生活。教师在课前先把教学案例,微视频,语音等学习资源推送到学生的移动设备上,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任务,再通过雨课堂达到对每位学生学习进度跟踪和学习成效评价的目的。
股市开盘时间为早上9:30—11:30,下午1:00—3:00,而学生一般8:00开始上课,往往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看盘分析即时交易行情,周末发布的重要利空利好消息也难以得到即时的了解和讨论,而移动学习方式下,学生可以在手机里下载“同花顺app”等手机网络模拟炒股平台,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及时了解股市行情变动,通过手机进行模拟炒股操作,直观体验金融的魅力和股票交易的风险与收益,磨炼学生敏锐的洞察力,敏捷的操作能力。当然,学生从认识同花顺行情软件到自如使用,能独立进行模拟炒股操作,需要适当的教学。
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在应用工具方面的经验,指导和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应用的各项功能和操作方法,让学生具备使用移动设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并相应的布置作业,帮助学生掌握技能,而且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适时布置任务,对已掌握的技能不断熟练和巩固。
(2)学习内容新颖性、实时性
从学习内容看,学生可以通过手机获取最新甚至是即时的信息。受益于微博、微信等平臺在信息发布上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更新推送,教师可以将财经新闻信息、专家点评解读等作为阅读材料或课前任务通过雨课堂或微信群推送到学生的手机端,再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头脑风暴,小组讨论,加深对材料的解读,对知识的掌握。例如,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雄安设立国家级新区,此时正值周六放假期间,作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肯定对相关题材的股票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可以把雄安概念股票及相关政策解读推送给学生并布置讨论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之余也能及时了解财经资讯,逐步养成对影响股价变动各种消息的敏感度,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解读与掌握,通过移动学习探索股市涨跌规律。
移动学习可以打破教材的更新跟不上我国日新月异的金融市场发展的困境,通过网络实时动态教学,巧妙地把学生手中的手机变成教学工具。比如在技术分析教学中,书本中指标分析和形态分析的附图基本上是至少三年前甚至十年前的,学生对此颇有抱怨。而网络实时动态教学,教师可以先通过PPT讲解指标形态教学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再让学生运用同花顺行情软件自己动手找“黄金交叉”、“死亡交叉”,找“黄昏之星”、“头肩顶”形态等,然后教师进行点评,这不仅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师生及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
(3)学习过程个性化、社交化
移动学习具有“随需性”,可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具有强烈的兴趣导向,将被动灌输变为主动学习。大部分智教工具,教育类APP都拥有个性学习及社交学习的功能,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与他人进行社交互动,可以根据个性兴趣及偏好等自主设定学习内容及时间。学习中若遇到困难和问题可以及时在线交流,也可以通过微信等及时分享学习内容及成果,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通过移动网络进行即时解答。
以智教工具“雨课堂”为例,它具有很多寓教于乐的功能,例如学生通过扫码或课堂暗号方式进入课堂,完成课堂点到,课堂上可以进行抢答,发弹幕互动,对教学效果进行匿名反馈,教师可以发课堂红包,进行随机点名,发起投票等,教师可以根据自身个性需求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丰富的师生互动。而且“课后小结”帮教师收集每个课件“不懂”的学生数,习题测试结果等教学评价数据,以便及时修改教案,加强教学的针对性,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4)学习考核综合化、民主化
移动学习以能力为取向,更注重过程考核,并结合互评、自评功能,既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能力,也重视学生自我发展能力和团队贡献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实务操作能力以及人际沟通能力。《证券投资》课程平时考核成绩由个人成绩和小组成绩两部分组成:个人成绩一方面通过同花顺模拟炒股收益率排名和交易量考核,该部分成绩占50%,另一方面课前自主学习能力、课堂表现、沟通合作能力等考核占10%。小组成绩一方面由教师根据各小组课堂讨论和成果展示综合考核给出,该部分成绩占20%,另一方面小组成员自评和对组内其他组员的表现和贡献互评各占10%。因此课程的考核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如表1所示)。
可见,在移动学习模式下,可跨越性让师生或学生间交流和协作的方式和手段不拘一格,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高效性。对于高校来说,积极发展移动教育领域是大势所趋,移动学习的应用与推广任重而道远。
3.移动学习的要求
移动学习的发展既得益于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又依赖于教学方式的革新,它已经成了课堂创新改革的潮流和趋势。移动学习给教学实践增加了新的挑战,注入了新的活力,移动学习发展和推广不仅需要基础硬件设备方面的支持,更需要师生思想统一、观念转变,敢于接受新事物。具体来说,移动学习从平台建设、内容建设、教学实践三个方面对各相关部门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以下从功能设计、管理系统、内容选取、编排设计、教育者、学习者6个维度进行分析(如表2所示):
总体而言,运用移动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时,应着重聚焦以下几方面:如终端设备与操作系统多样性开发、资源丰富、内容充实有亮点、学习者渴望新型学习方式的尝试与探索、接受移动学习带来的教学环境等方面的改变。正确把握移动学习的要求是有效开展移动学习的前提。[6]
三、有关问题
目前,我国移动学习的应用和平台资源开发主要集中在少数课程,大多课程缺少课堂应用创新和典型案例。笔者在《证券投资》教学探索和实践过程中,发现容易出现如下问题:
1.资源丰富,不易筛选
网络学习资源琳琅满目,分布零散,且存在多种形式,如《证券投资》课程,可以通过各大门户财经网站,全球财经资讯、专家学者点评及各类股票相关电子书等搜集学习资源,但学生自己往往难以独立确定在特定学习阶段的需求。在学生尚未学习基础分析、技术分析理论的前提下,难以全面把握股票的基本面和技术面,阅读难度大的资料和视频反而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课程自由,不易教学
该课程并不是全部内容都适合开展移动学习,移动学习只是传统教学方式的辅助。教师可能难以区分可开展移动学习的内容,无法针对性布置学习任务,导致学生无法专注,或是在翻转课堂中使用手机等网络设备目的性不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玩手机的现象,仍需教师发挥其课堂教学魅力。
3.良莠不齐,不易考核
每个班级的学生资质良莠不齐,以往的评价方式难以准确反映每个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任务中每个学生的贡献度不同,教师单向考核容易忽略学习过程中团体协作和自身学习体验。学生分组时,当考评方式中加入小组成员自评和互评比例后,反倒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优秀的学生反倒不受欢迎,因为他们霸占了过多的课堂表现机会和团队贡献值,影响其他组员的考评成绩。
四、 有关经验及思考
1.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教师前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选取有用的教学资源,根据学生学习的进度和特点,针对性的进行上传推送,并不断补充和丰富。同时,应当了解学生的兴趣与需求,鼓励依据学生个人兴趣获取学习资源,并引导学生甄别和整理网络有效资源加以学习利用,激发学生跟进式持续关注,特别是资源的更新。例如,笔者在《证券投资》教学实践过程中,推荐学生多关注“华尔街见闻”、“同花顺财经”等公众号,并要求学生轮流在课前进行上一交易日行情分析及重要资讯分享。
2.小组讨论、加强互动
教师应做足准备工作,学习内容要适合,知识点要细化,布置任务要清晰、有针对性,最好能明确任务细化考核,把任务纳入考核范围,让手机切实成为课堂的教学工具,而不是学生打发课堂时间的社交工具。通过小组学习方式,不仅强调师生互动,也要结合学生之间互动,最初教师要从个人学习到团队合作进行全面指导,鼓励学生以小组协作形式进行信息共享,实现移动学习。
3.分工协作、互评自评
以小组为单位布置明确的移动学习任务,学习过程要明确分工,要求学生详细记录学习体验,采取自评与组内互评相结合。通过综合学习成果、个人体验、互评结果对学生予以评价和反馈。互评自评目的是促进移动学习,因此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移動学习绝不是网络学习平台和课程的简单移植,而是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更符合新常态的学习需求,这将会是越来越多学生和教师的自然选择。教师在探索实践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教学成效的提升,更应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相较于国外对移动学习的研究,目前国内研究仍缺少创新和典型,作为教育工作者,仍需永不止步的探索革新,今后可以关注移动终端、资源和应用的深度融合,开发更多学科学习资源以适合不同终端不同课程的创新型应用,使移动学习走向一个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16年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7-01—22. 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701/t20170122_66437.htm.
[2]叶成林,徐福荫,许骏.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2-19.
[3]董文琪.移动互联网对参与式教学的双重效应分析[J]. 江苏高教,2014(2):81-83.
[4]汤跃明,付晓丽,卜彩丽. 近十年移动学习研究现状评述[J].中国远程教育, 2016 (7):36-43.
[5]魏雪峰,杨现民.移动学习:国际研究实践与展望——访英国开放大学迈克·沙普尔斯教授[J]. 开放教育研究,2014(02)Vol.20,No.1.
[6]蔡宝来,杨伊.基于移动学习的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5(9):42-47.
注释:
①《移动互联网对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作用》是基于“问卷星”平台针对在校大学生做的在线问卷调查。
(编辑:郭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