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视文稿的最终结果,不是以文稿的形态出现,而是转换成视听信号传播,并消失于转换过程当中。从这个意义上说,文稿的要求,也就是成片制作的要求,即文稿要有利于实现从文字符号到视听信号的转换,用“摇身一变”的新形态出现在观众眼前。
关键词:电视新闻 专题 写作 特殊要求
电视新闻专题稿本写作是节目制作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任何一档新闻专题片都离不开稿本,而所有稿本又都是为片子的制作而写的。同任何文章相比,新闻专题稿本从构思到形态到表述,都有自己的鲜明特征,即不同于任何文体。
一、由头上要有时效
从时效性上看,电视新闻专题不及新闻强,但它毕竟不是纪录片,已经远去了的好东西,对于电视新闻专题却是陈谷子烂芝麻。但问题是,我们在做新闻专题片的时候,确实又常常遇到所谓在时间上过时而在内容上又确实有着现实意义的题材,这就要在稿件形成时找一个新近的由头。这个新近的由头,可以是事件出现了新情况,也可以用记者的活动来解决。
例如某市民家中夜半起火,80多岁的老人不幸身亡。经消防部门勘查,起火原因为老人使用电热毯,而该电热毯是老人的儿子从某百货大楼购买的。老人的儿子认为该商家出售的产品质量有问题,要求赔偿。但商家以该产品有合格证,起火是使用不当所致,并且认为电热毯不是商家生产为由,拒绝赔偿。于是,其子将某百货大楼告上法庭。记者经采访,认为这起事件涉及到商家出售的产品有质量问题该不该担责;有统一检测合格证是否能证明每件产品都合格;是应该由消费者举质量不合格的证据,还是应该由商家举消费者使用不当的证据等人们经常遇到的问题,便制作了新闻专题《火灾原因查明之后》。但节目做好后,受人为因素的干扰没能按排片计划播出。两年后,该记者离开了原部门,部门和台分管领导都换了,但时隔两年,当时的节目无法再播。一天,该记者突然得到消息,这起拖了两年的案件将由二审法院作出终审判决。记者立即联系法院,拍下了宣判的过程和判决的结果,并作为由头,重新制作了节目。事件是两年前的,由头却是最新的,于是节目顺利播出。
二、内容上要淡同求异
虽然从时效性上看,新闻专题不及新闻强,但信息量却远比新闻大,这些信息对于观众而言,無疑是新鲜的。作为新闻专题,就要注意放大这些新鲜的东西。在很多新闻业务书上,都混淆了宣传价值与新闻价值的概念。我们务必要明白的是,有宣传价值的东西未必有新闻价值,有新闻价值的东西也未必有宣传价值。因此,不要把仅有宣传价值的东西当做新闻专题去做。
三、词句上要跟上时代
新闻专题文稿用语不要像新闻那么古板,几十年一贯制,既然新闻专题的表现手法要比新闻灵活,我们为什么不加以运用呢?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言特点,我们在用词造句上要大胆引进这些富有时代鲜明印记的语言。比如前些年的“倒爷”,现在的“粉丝”“达人”等等。如果具有鲜明时代印记的语言已经普及了,我们还因循守旧地呆板下去,尽管内容很好,也难免旧瓶装新酒,缺了点魅力。但是,还没有普及的不要轻易去用,我们的职能不是传播语言,而是借助语言反映事实,传播信息、观念等,不能让人听不懂。
四、手法上要渲染气氛
用多种手法渲染气氛,多见于以褒扬性为主的专题片中。如用画面渲染,用解说词“拔高”,各种肯定性的评价同期声等,这样的节目我们经常见到。
其实,采用各种手法渲染气氛,也可以用在揭露性专题片中。1992年有一档调查便装警察在舞厅里将其他客人打得头破血流的专题片:《舞厅血案》。当节目出现那几个便装警察面对摄像机仍然叫嚣“就是我打的,怎么样?你拍了也播不出……”时,记者适时地在解说词中用了这样一句话:难道,你当上了警察,就拿到了可以随便殴打公民的执照了吗?节目的气氛一下子被渲染和衬托出来。
五、表现上要传达感情
比如在专题片《祝庄在呻吟》中,记者运用同期声介绍了句容河以前鱼多虾肥之后,连续在两段解说词里写道:“曾几何时,清秀的句容河黑了脸,两岸草木枯黄,鱼死虾绝,连螺螂都消失得无踪无影。”“鱼死了,虾绝了,那么人呢?离不开这条河的祝庄人呢?”记者对这条河污染的痛心和对祝庄人的关切,很自然地传达给了节目的接受者。
六、结语
时代在发展,新闻专题这种形态也在发展,实际情况也不可能相同,因此必须靠悟性去不断地创新。创新,永远是电视新闻专题写作的生命,也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万晓燕.“创新创业”视角下广播电视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西部广播电视,2016(23).
[2]李政峰,宋庆恒.广播电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以怀化学院广播电视工程专业为例[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8).
(作者简介:刘庆玲,女,本科,饶河县广播电视服务中心,中级记者,研究方向:新闻采访写作)(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