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元风潮背后的价格秩序

2018-08-13 03:57阮富春
文物天地 2018年2期
关键词:成交率夜场港币

夜晚的光影,夜晚的秩序,夜晚的机遇与诱惑,似乎总是比白天的明亮、直白更让人浮想联翩……

由欧美引入的夜场拍卖,渲染得与神秘、华丽、名流等一系列高深莫测的词汇联系在一起,区别白天常规拍卖之处在于精品与否,最显眼的莫过于耀眼的高价数字。

日场拍卖早已输给了夜场,中国市场2017年秋拍表现更加极端,高价品八成出自夜场。

亿元风潮再起

盘整6年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终于在2017年秋拍再爆亿元风潮,十数件亿元艺术品集中出现,似乎预示着市场的回暧。

2017年10月初,香港苏富比秋拍成交31.52亿港币,与同年春拍31.7亿港币的总成交额持平,较2016年秋拍22亿港币的总成交额增长了9.52亿元;

2017年11月底,香港佳士得秋拍成交34.26億港币,与同年春拍的24.5亿港币相比,增长了近10亿港币。

2017年9月30日晚间,香港苏富比揭幕这轮亿元风潮:估价8000万至1.2亿港币的朱沅芷1932年作《工业之轮在纽约》(图一)以1.05亿港币成交,为苏富比历年最贵的现代亚洲艺术品,创造了朱沅芷画作的成交纪录,将其画价由原来的千万港币左右直接提升到了亿元。这幅油画为艺术家家族收藏,1932年创作完成后多次在美国、台北等地展览、出版,知名度高。艺术家同年早些时候为此画创作的草图,6年前曾在香佳士得春拍中以50万港币拍出。

李可染1978年作《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图二)拍至1.22亿港币,源自香港藏家杨永德,此画创作完成后第二年11月即赴日本在东京西武百货店展出,当时标价12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8.52万元,当年人均GDP423元)。市场上见有画家的同题画作数幅,立轴构图大同小异,横幅缺少瀑布。

乐从堂曹兴诚所藏北宋汝窑天青釉洗(图三),曾经入藏过台北鸿禧美术馆,在苏富比拍至2.94亿港币,创造了去年秋拍中国瓷器最高价。

2017年11月末,香港佳士得以4件亿元拍品续写辉煌。赵无极1964年作《29.01.64》(图四)拍得2.03亿港币,此画1964年创作完成以来展览出版不断,今年6月还将现身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

继北宋汝窑天青釉洗之后,乐从堂收藏的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图五)创出了2.14亿港币。嘉靖此类大罐可流通的私人藏品屈指可数,多数缺原盖,此罐带盖且品相完好,是流通品中的名品之一,源自胡惠春家族,1985年以来曾三度上拍,17年前曹兴诚以4404.48万港币竞得。传世品中尚见有嘉靖青花五彩鱼藻纹盖罐,8年前北京翰海以2352万元拍出的一件亦出白胡惠春家族。

孔祥熙家族藏傅抱石《琵琶行》(图六)是私人收藏的傅抱石名品,原为民国时期名门孔祥熙家藏,孔氏为孔子七十五代后人,娶宋氏三姐妹的大姐宋霭龄为妻,此画2010年在香港佳士得秋拍中拍至7010万港币,此次拍至2.05亿港币。傅抱石以白居易同名诗作入画,曾创作多幅《琵琶行》,来源清晰品在拍场动辄以数千万元易手。

苏富比、佳士得秋拍先后拍出7件亿元艺术品。

2017年12月17日、18日连续两个晚上,北京拍场此起彼伏的亿元高价成交品,将去年中国文物艺术品的拍卖推向了岁末的辉煌。仅中国嘉德、北京保利两家公司就有3件古代书画、5件近现代书画、1件油画拍品价超亿元,创造了北京拍场有史以来单季亿元拍品数量之最。

2017年12月17日晚间,北京保利4件拍品价格过亿。赵孟頫《般若波罗蜜多心经》5开册页(图七),经项元汴、何溥、成勋、奕欣、王懿荣、谭踽盒、谭天祺、袁克文、张静江递藏,是辽宁省博物馆藏同名册页之外著名的私人收藏品,1925年以来多次被作为法帖出版,此次拍至1.91亿元。心经为历代书家常写内容,拍场上要数明代张瑞图、祝允明、清代康熙、乾隆帝、近代弘一法师等人的作品价格较高。

齐白石1925年作《山水十二条屏》(图八),可谓齐氏山水的代表之作,拍至9.32亿元。十二条屏1954年4月首展于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齐白石绘画展览会”。所知齐氏山水十二条屏仅两件,另一件是齐氏1932年为四川军阀、曾任四川省博物馆馆长的王缵绪所绘,收藏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吴昌硕1915-1916年为日本人所作《花卉十二屏》(图九),拍至2.09亿元,2004年中国嘉德春拍时估价200万至300万元,拍至1650万元。

李可染1974年作《韶山 革命圣地毛主席旧居》(图十),拍至1.78亿元,相较2012年中国嘉德春拍时的1.24亿元,5年上涨了5400万元。

2017年12月18日晚间,中国嘉德5件拍品价超亿元。沈周《送吴文定行图并题卷》(图十一),早在明代汪石可玉《珊瑚网》、张丑《清河书画舫》《真迹日录》中即有著录,明清以来递藏清晰,拍至1.48亿元。收录于《石渠宝笈续编》的徐渭《写生卷》(图十二),是私人收藏仅见的宝笈内徐渭作品,清官原装,1922年由溥仪赏给溥杰,此次拍至1.27亿元。

张大千去台前的两件作品在中国嘉德拍出亿元,王振宇夫人唐兆颖所藏《江堤晚景》(图十三)作于1946年,仿董源,1947年首展于上海成都路中国画苑,收入同年出版的《大千居士画影集》,拍至1.32亿元。张大千1943年所作《水月观音》(图十四),默斋旧藏,拍至1.02亿元,创张大千人物画价格之最。

陈逸飞1993年作《玉堂春暖》(图十五)为画家“海上旧梦”系列之二,拍至1.495亿元,创造了中国当代油画的最高价。

仅上述四家公司去年秋拍就拍出16件亿元艺术品(见表),创历年中国市场单季拍卖亿元拍品数量之最。

亿元拍品的门类涉及古代书画(3件)、近现代书画(7件)、油画(3件)、瓷器(2件)、钻石(1件),基本反映了中国文物艺术品的几大主要板块,近现代书画占比较大。值得注意的是,近半数亿元作品曾多数出现在拍场上,不少作品具有唯一性,说明精品的稀缺性突出。

亿元高价产生于千万元级别的拍品之上,上述四家公司2017年秋季拍卖期间,千万元级别的拍品总数达187件:香港苏富比48件,香港佳士得51件,北京保利40件,中国嘉德48件。千万元级别拍品的门类分布与亿元拍品大致相似,增加了古玉、家具、佛像等传统强项。

亿元拍品背后的市场行情古代书画成交稳定在六成以上

中国书画是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中流砥柱,上述16件亿元拍品中国书画占了10件。古代书画交易本季由赵孟頫《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沈周《送吴文定行图并题卷》、徐渭《写生卷》引领,形成了近年来少见的古代书画交易热。

香港秋拍期间,苏富比、佳士得古代书画成交率不俗。苏富比古代书画专场110件拍出八成,收获1.23亿港币。元代道士张雨《致伯清信札》拍出了2650万港币的高价,唐寅、文徵明所作《群卉图卷》手卷拍至2050万港币,超估价两倍有余。

佳士得古代书画专场157件,拍出65%,成交额2.06亿港币。清代四王之一的王原祁1701年作《仿黄子久浅绛山水》手卷,拍至4847.5万港币,创其画作最高纪录。清代名气并不大的画家蔡嘉,1717年作《溪山无尽图》手卷估200万至400万港币,竟然拍至2410万港币。一件无款(疑为宋人)《秋林散牧图》扇面,由60万港币拍至1330万港币。此外,元人王蒙的《天香深处图》手卷、清代画僧石涛的八开《山水册》成交价均过千万港币

北京保利的古代书画夜场,39件拍出34件,拍得5.41亿元。赵孟頫、唐寅、郎世宁、髡残、郭诩、华嵒、乾隆的8件拍品成交价超过千万元,赵孟頫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之外,唐寅《月泉图卷》手卷拍至9200万元,郎世宁、金廷标《火鸡图》拍至7130万元,价格令人惊异。古代书画日场266件,成交率61.69%,成交额3617.90万元,表现平平,8件价超百万元。

中国嘉德古代书画夜场32件,拍出30件,拍得6.35亿元。沈周、徐渭之外,唐寅、王翠、弘仁、赵孟頫、董邦达、文徵明、嘉庆皇帝、石涛作品价超千万元。唐寅的《石林消夏图》(图十六)拍至8395万元,王翠1714年作《龚蘅圃田居图(并诸家题咏)》(图十七)拍至7475万元。古代书画日场248件,成交率64.92%,成交额5885.47万元,14件价超百万元。

近年来,各地博物馆大量举办的较有影响的古代书法、绘画展览,在吸引爱好者参观的同时,无形中提升了古代书画的社会认知度。鉴于古代书画真品的存世量稀少,对于名家精品,买到即赚到的观点越来越流行。由此,也催热了古代书法、绘画作品的行情上扬,成交率稳定在六成以上,明清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精品之作,价格多在千万元以上。近现代书画成为亿元批发基地

近现代书画是中国艺术品拍卖盘子最大的一个门类,存世量可观,参与者众,精品与否的价差较大,造就了中国市场独特的奇观。

2017年秋拍,张大千、齐白石、傅抱石、李可染、吴昌硕的7件亿元画作引领这一板块的行情。黄宾虹、石鲁、潘天寿、陆儼少、蒋兆和、于非闇、徐悲鸿等人的画作,在此轮拍卖中行情亦表现不凡,精品之作多在千万元以上。相较古代书画夜场的高成交率,近现代书画夜场的成交率略逊一筹,香港市场的成交率高于北京。

香港苏富比中国书画专场291件拍出83.51%,成交额5.20亿港币,5件价超千万港币。

香港佳士得中国近现代书画专场359件拍出77.99%,成交额3.78亿港币,张大千之外,黄永玉、丰子恺、吴冠中画作价超千万港币。胡土方收藏的丰子恺《有情人间》12开册页(图十八)估150万至250万元,拍至1150万港币,为丰子恺最贵的作品。

北京保利近现代书画夜场89件拍出86.52%,成交额8.94亿元,9件价超千万元。近现代书画日场253件拍出53.57%,成交额6591.57万元。

中国嘉德秋拍近现代夜场153件,成交率66.67%,成交额8.43亿元,19件价超千万元。黄宾虹《西泠山水》(图十九)拍至4427.5万元,石鲁《华岳雪霁图》(图二十)3852.5万元,蒋兆和《还乡》2530万元。两场近现代书画日场拍卖,698件成交率68%,成交额超过1.35亿元。

由中国嘉德秋拍的成绩,可以窥见近现代书画在内地市场所占的比重:此季近现代及当代书画6个专场成交超过13.1亿元,占总成交额30.39亿元的43.12%。如果加上古代书画、当代书画的成交额,仅中国书画成交额就超过20.7亿元,接近总成交额的七成。可见中国书画已经不是半壁江山,而是七成天下了。

20世纪及当代艺术行情再攀高峰

陈逸飞油画《玉堂春暖》创造的亿元纪录,被坊间视为当代艺术行情利好的标志性事件。

2017年中国嘉德秋拍,20世纪及当代艺术的确创造了该公司有史以来这一板块的最好成绩,成交额4.5亿元。20世纪艺术夜场29件,拍出23件,成交近八成,成交额7745.25万元。吴冠中、苏天赐、吴大羽、阿老、丁衍庸、林风眠、萧淑芳、常书鸿、周碧初的作品,成交价均在300万元以上。2003年11月以12.1万元拍出的萧淑芳1954年所作木板油画《北京冬季的什刹海》(图二十一),此次涨到了414万元。当代艺术夜场29件,拍出24件,成交额2.87亿元。《玉堂春暖》之外,周春芽1993年的《中国风景》、刘炜1992年的《自画像》成交价均在2000万元之上,陈丹青1985年的《进城》(图二十二)拍至793.5万元。20世纪及当代艺术日场132件,成交65.15%,成交额3187.57万元,丁方、胡本七、苏国伟、杨飞云画作价超百万元。少励家族藏中国当代艺术专场54件悉数拍出,成交额5666.86万元,曾梵志1994年的《面具系列第十六号》拍至2070万元。

中国嘉德20世纪及当代艺术部总经理李艳锋拍后表示,“重要作品包括艺术家的代表作,都有非常激烈的竞争,重要作品或者‘好作品的标准已经趋于共识化。我觉得从这点来看,这是市场健康的一个基础,也是市场回暖或者说开始成熟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据中国嘉德官网:《30.39亿元!嘉德年完美收官》)

北京保利现当代艺术夜场68件,拍出58件,成交额2.38亿元,张晓刚、常玉、周春芽、王衍成、吴冠中、曾梵志的6件作品价超千万元。现当代艺术日场85件拍出六成,成交额1755.82万元。

相较之下,香港苏富比、佳士得这一板块仍然实力较强,拍品征集更灵活,视野更宽广。

苏富比现当代艺术夜场73件成交超过九成,成交额达7.1亿港币。朱沅芷、常玉、赵无极、格哈德-里希特、草间弥生、刘炜、朴栖甫、朱铭、田中敦子、安妮塔·马赛赛·何、藤田嗣治作品价超千万港币,常玉1931年作《花豹》(图二十三)拍至7941.25万港币,吴冠中1974年作《七十年代上海》拍至2410万港币。另外三场现代亚洲艺术、当代艺术、现代及当代东南亚艺术437件拍品,平均成交率近80%,成交额超过1.7亿港币。

佳士得亚洲20世纪及当代艺术夜场成交额6.05亿港币,58件拍出47件,成交率81.03%。赵无极、常玉、草间弥生、吴冠中、奈良美智、朱德群、田中敦子的14件作品价超千万港币。另外两个日场亚洲20世纪艺术、当代艺术,443件成交率超过75%,成交额达2.26亿港币。

随着各类展会、拍卖对亚洲艺术概念的推广,日韩及东南亚当代艺术品在一二级市场变得常见,成为国内收藏投资的新选择项,对市场多元化发展和文化交流具有积极意义。

瓷器工艺精品仍是香港唱主角

青铜器堪称中国文物艺术品第一大门类,然而稀少的存世量难以支撑其市场地位。中国陶瓷在国际市场上地位仅次于青铜器,但真正能创造高价的精品存世量相当有限,中国20世纪的战乱、动荡使民间收藏的陶瓷器流散、损毁巨大,国内私人保存下来的极少,多数流落海外,归于公私机构收藏,也由此造成了中国内地市场精品少见的现实。

香港长期占据中国瓷器工艺精品交易的高端市场,几乎垄断了海内外的高精尖货源,秋拍时中国嘉德、北京保利两家公司成交价超过千万元的瓷杂工艺品不足20件,尚不及香港苏富比一家公司的量。价超千万元的瓷器工艺精品,九成以上出自香港。尽管瓷杂板块逐渐分化出瓷器、文房、佛像、鼻烟壶、玉器等专场,但就影响面而言,仍然是瓷器的天下。

2017年秋拍,宋代名窑、明永宣、嘉靖、清三代宫廷瓷器均有值得圈点处,香港市场的焦点是乐从堂释出部分,两场专拍使曹兴诚收获6亿港币。

苏富比上拍乐从堂的宋瓷部分,15件拍出12件,拍得3.65亿港币。汝窑洗之外,定窑、磁州、龙泉、耀州、建窑、钧窑、吉州、景德镇等宋代名窑产品均有上拍。两件北宋定窑瓷拍出高价,白釉扣口弦纹三足奁式炉1810万港币,黑釉鹧鸪斑葵式盘1450万港币。仇焱之旧藏明宣德青花缠枝莲托八吉祥合碗(图二十四)拍至5128.75万港币,英国私人藏明宣德青花夔龙罐拍至3553.75万港币。瓷杂专场165件拍出六成,成交额3.34亿港币,9件明永宣、清三代瓷器、玉器、佛像价超千万港币,清乾隆御制白玉瓜棱式羊首掐丝珐琅提梁茶壶拍至7547.5萬港币。佛教艺术专场49件拍出30件,拍得1.31亿港币,3件价超千万元,明宣德鎏金铜四面八臂金刚瑜伽女立像(图二十五)拍至299.13万港币。

香港佳士得上拍乐从堂的明代宫廷瓷器、漆器,有别于苏富比的宋瓷专场,13件拍品均为明初至嘉靖间器物,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之外,1件永乐青花梅瓶价超千万港币,8件成交品拍得2.49亿港币。该公司尝试推出融明代书画、瓷器、佛像、家具、文玩于一体的明代器物夜场,20件拍出17件,拍得7626万港币,16 17世纪德化白釉渡海观音立像(图二十六)拍至1930万港币。瓷杂专场169件拍出72.78%,成交额2.31亿港币,4件清代制品价超千万港币,一对17-18世纪黄花梨圆角柜(图二十七)3610万港币、清雍正青花釉里红太极八卦纹三弦莱菔尊2410万港币,清乾隆御用芙蓉洞石四骏图“乾隆御笔”玺2050万港币。养德堂所藏82件古玉器悉数拍出,拍得1.5亿港币,西周早期玉龙纹块、红山文化晚期青玉带齿动物面纹饰均以1090万港币易手,后石家河文化青玉神祖面饰(图二十八)拍至1030万港币,可谓思源堂古玉专场之后古玉拍卖又一经典案例。詹姆斯·桑顿医生收藏的16件瓷器、暂得楼藏8件清代官窑单色釉瓷器全部拍出,拍得1.16亿港币,3件雍正瓷器价超千万港币。

北京保利古董珍玩部分呈现了内地历年最为豪华的阵容,名家名藏数量多,成交价格高,有行家誉其“重器如云”,清三代宫廷瓷器的确让人大开眼界。18个专场成交额8.2亿元,其中夜场收获7.1亿元。“瑰映如茵Ⅱ——玫茵堂暨欧美名藏盛清五朝御窑隽品”专场50件全部成交,拍得1.3亿元。此次该公司11件瓷器工艺品价超千万元,清三代制品占了7件,最贵的是一对清康熙御制黄花梨鸾凤牡丹纹大顶箱柜,9890万元;两件珐琅彩瓷:清康熙御制珐琅彩胭脂紫地牡丹碗(图二十九)3565万元,玫茵堂旧藏青花款清雍正珐琅彩粉彩平安春信碗(图三十)4600万元;另有3件定窑、哥窑瓷器及一尊明宣德铜鎏金观世音菩萨坐像入闱。常规瓷杂日场平均成交率过半。

中国嘉德陶瓷工艺品部分成交额3.46亿元,囊括门类丰富,明清瓷器、紫砂、佛像、家具、文房、织绣等无所不包,“逸庐”文房专场100%成交,其他专场表现一般,2尊佛像、3件家具、1方印章、1件瓷器价超千万元。明末清初黄花梨夹头榫独板面小画案(图三十一)、13-14世纪尼泊尔迦合摩罗铜鎏金四臂观音像(图三十二)分别拍至2185万元,赵之谦刻青田石自用印章(图三十三)拍至1207.5万元,少见的明宣德青花地拔白卷草纹鱼篓式尊(图三十四)拍至1150万元。瓷杂部分不高的成交率也恰恰真实地反映出了当前北京市场的现状。

亿元夜场的高精尖秩序

白天有白天的规则,夜晚有夜晚的秩序。

常规日场拍卖的精品,多数让渡给了夜场拍卖,已经是上述四家拍卖公司的基本做法。其一致的目标是:将各门类艺术品中的高端精品集中于夜场一役,造就夜场的豪华盛宴,在吸引高端买家的同时,吸引媒体聚焦、吃瓜群众围观。

以中国嘉德为例,38场拍卖成交总额为30.39亿元:其中3个中国书画夜场就占16.32亿元,加上2个20世纪艺术、当代艺术夜场的3.65亿元,5个夜场成交额接近20亿元,其他33个场次的拍卖仅占总成交额的三分之一。

上述四家拍卖公司竞争明显,竞争焦点即夜场的高精尖拍品。具体看,中国传统书画方面香港苏富比、佳士得这两家外资企业不及两家本土企业;油画一项香港两家公司擅长海外藏品,内地两家公司则长于挖掘本土艺术家;瓷器工艺品方面,北京保利、中国嘉德逊于两家外企,不过本季北京保利表现优异,看点十足,清代瓷器方面不输两家外企。地缘因素之外,收藏投资群体的喜好也由此表露无疑。

高价、精品、稀少:亿元艺术品均有着独特的卖点,或者说市场价值。

夜场精品拍卖的方式,是拍卖公司在藝术市场长期疲软状态下,探索出的一种意图引领市场回归正途的手段,或者途径。

近几年艺术品拍卖市场始终在盘整,抛开整体经济形势等因素,艺拍市场本身的问题则是以前的价格泡沫所致。拍卖企业、收藏投资者缺少对艺术品价值评估的正确认知和共识,前几年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大量投资性资本的介入,吸引了不少拍卖企业单一强调以赢利为目的的短视行为,忽视对所拍艺术品文化价值的解读,忽略长期的媒体的宣传普及,在未能营造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艺术品文化消费环境下,盲目推广艺术品的投资回报率,导致炒高的价格与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市场价值不符,大量艺术品虚高的价格透支了未来的上升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短期内挤干价格虚高的泡沫,目前显然缺乏可控的手段,因此,选择少量精品之作,重塑市场信心成了拍卖企业面临的重要抉择,夜场的操作模式则成为首选。

财富梦是现代人的普遍梦想,在亿元高价的刺激下,夜场确实吸引了各方面的关注。然而,夜场这种手段究竟对艺术品市场的整体行情回暖有多大实际作用,还有待后市观察。从去年秋拍常规日场拍卖的普遍表现看,虽有带动,波及面并不大。

艺术品夜场拍卖已经成了名利场,企业资本、金融资本的介入,在制造高价的同时,也提高了艺术品的准入门槛。能够进入夜场拍卖的艺术品,均为高端奢侈品,在新媒体便利的当下,以对老百姓来说是天文数字的价格刷屏,对艺术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究竟是利是弊值得探讨。新媒体时代,在狂追价格吸引眼球的过程中,传播内容的原创性降低,对艺术品文化艺术价值的解读消失,长此以往,艺术品市场将失去学术支撑的内核,成为一个空心的投资市场,风险也将随之加高。

(责任编辑:阮富春)

猜你喜欢
成交率夜场港币
国家粮食交易中心:2020年8月国家政策性粮食拍卖成交1960万吨
国家粮食交易中心:2020 年3 月国家政策性粮食拍卖成交92 万吨
换新钞
你可知道“夜场”对拍卖市场的重要性?
国家粮食交易中心:2017年7月国家政策性粮食成交1308万吨
夜场向左走日场向右走
假设法的妙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