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年话玉狗

2018-08-13 03:57罗端
文物天地 2018年2期
关键词:司马相如玉器动物

罗端

狗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从远古的渔猎时代开始,人类就已经开始使其为自己服务。考古发现证实,万年前,各大陆的狩猎部落都有了猎犬队。在中国,周朝设“犬人”之职,专司掌管“犬牲”。古人祭祀时编草为狗,谓之“刍狗”。衣以文绣,陈而祭之,祭祀一结束,就把它丢在大道上任车马践踏。老子警示世人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中国人也视狗为吉利动物,如果谁的家里突然来了一只狗,主人就会很高兴地收养,因它预示财富来临。

生肖起源于中国,是华夏先民对动物崇拜、图腾崇拜和早期天文学的结晶。古代中原地区最初使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即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天干,配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但在西北游牧民族地区,至少从南北朝开始,就已使用十二生肖纪年,即用十二种动物标示年份。随着北方民族与中原先民的交流融合,生肖纪年逐渐流行于汉地并将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相配。与今天的十二生肖完全一致的说法见于东汉王充《论衡》。这些动物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被驯化的六畜,即牛、羊、马、猪、狗、鸡;第二类是人们熟悉的野生动物,即鼠、虎、蛇、鸡、猴;第三类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这些动物大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非常接近。狗象征了忠诚与勇气。现实生活中,狗是人类最亲密的朋友,被认为是通人性的动物,也是最忠诚的伙伴,因而具有忠贞不渝的意义。很多狗题材的影视剧,如《忠犬八公的故事》、《导盲犬小Q》情节引人入胜,感人至深。

玉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它是唯一的一种被冠以人类的品格的器物。孔子谓君子比德于玉焉,赞玉有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之十一德,东汉许慎归纳为仁、义、智、勇、洁之五德。

古代玉器中的狗题材并不多见但都十分精美,狗的“忠、义、勇”恰恰符合了中国人对玉器的理解。传统文化中,常以犬比喻某种人或事,如“犬子”、“犬马”等。《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载,犬子本是司马相如的小名,司马相如的父母为了小儿子好养活特意选了一个低贱的字词为之命名,司马相如长大后觉得名字不好听,自己又仰慕蔺相如的德行,便自改名为司马相如。后来由于司马相如的成名,“犬子”一词不断为人们熟知。于是大家都谦称自家儿郎为“犬子”。“犬马”谓出自《三国志·魏志·华歆传》:“臣备位宰相,老病日笃,犬马之命将尽。”“犬马之劳”也就用来比喻做事忠心耿耿。

迄今所见,考古出土最早的玉狗是1976年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此狗圆眼、耳向前,后腿蹬地,前足抓地,头回望,臀部隆起,尾下垂,尾端磨出斜刃,颈部饰鳞纹,身饰变形云纹以表现出肌肉轮廓,鼻子中部和前腿部各有一小孔,可能是用于系绳佩戴。这只狗仿佛是在回头寻找猎物,一瞬间睁大了眼睛把耳朵甩向了前面,四肢肌肉紧绷,随时做好了起跑的准备,十分生动。身上纹饰用商代特有的双阴线勾勒,突出了纹饰的立体感。

湖北随州擂鼓墩战国曾侯乙墓中又见玉狗。这几只玉狗出自墓主人曾侯乙的口中,墓主人把猪、牛、羊、狗、鸭、鱼的形象微雕做成玉琀放入口中,似乎是为了延续生前的富足生活。这些动物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玉狗昂首挺胸直立,臀部略高,仿佛是一名卫士守护着它的主人。

新石器时代至宋代这几千年的时间里,考古出土的玉狗稀少。笔者猜测原因有如下几方面:新石器时期(著名玉器专家杨伯达先生把这个时期划分为巫玉时期),玉器的主要功能是沟通人与神,被当成是一种媒介,玉器中出现最多的是神兽的形象。自商以后直至汉代划分为王玉时期,玉器主要作用是显示权贵的身份与地位以及划分等级,这个时期的玉器风格主要注重的是威严,制作成礼器。虽然墓葬中也会出现鸟、蝉、猪等动物形象的玉器,但是都代表了各自不同的作用:商人以鸟为图腾,自然在商代玉器中鸟的形象多;蝉代表了飞升与轮回,所以汉代君王把它放入口中代表精神不灭;猪代表了财富,把猪做成玉器握在手中是希望死后依然拥有财富。狗在那个时期主要的作用是打猎,它是与人类生活最近最生活化的一种动物,它既不能沟通神灵也不是图腾,亦不象征财富,可以说它只是人类的一种工具,加上玉料的稀缺性,所以不会用狗的形象做成玉器。而妇好墓中的玉狗,可能是妇好爱狗,墓中另外還有六只殉葬狗。

隋唐以后,玉器的功能和地位发生了变化,不再为统治阶层垄断,实用性、装饰性的玉器开始出现。到了宋代,整个社会的基调是重文轻武,文人雅客的思维占据了社会的主流。玉器的风格也随之变得柔美、文气十足。动物造型不像商周时期那样抽象,也不像战国、汉代时期那样凶悍、刚强,而是变得生活化、自然化、情趣化。玉狗在宋代以后方始多见,但相比其他品类的动物形象,也只能算是凤毛麟角。

宋代玉狗用料精,造型基本类似,趴伏、前脚交叉、尖嘴、头放置在前脚之上、卷尾、肋骨突出,整体感觉慵懒。需要说明的是,目前所见宋代玉狗皆是传世之物。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的两件宋代玉狗,狗成趴伏状,两前腿交叉,头搭在前脚上,两耳自然下垂,有两个十分小的点状圆眼,后腿蜷缩,尾巴卷到后腿下面,背部雕出狗的整个脊椎和肋骨,给人一种慵懒的感觉。观者脑海中会浮现出一个画面:在一个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中午,它吃饱喝足百无聊赖地趴伏在主人的案旁,静静地看着它的书生主人在一旁挥毫泼墨、挥洒心情,多么惬意温馨的一幕!

明代玉器继承了宋代和元代玉器的艺术特点,多以日常生活为题材,愈发贴近生活,狗的形象也更写实。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代玉狗,玉料黄色,局部有褐色斑沁。狗作趴伏状,前爪前伸,两耳下垂,造型逼真,动态雕琢准确。

说起清代玉器就不能不提到乾隆皇帝,他对玉的偏爱已经到了痴迷的境界,不仅收藏了大量的前代玉器,还命工匠用当时最好的玉料和最繁复的工艺制作玉器,甚至他的每个儿子都是以玉为偏旁部首的字来取名,真乃一代玉痴。史料记载,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王朝平定了准噶尔,打通了西北通路,乾隆二十五年(1760)始,整个西北地区开始贡玉进京,从此以后,形成了清中期的贡玉制度,也使得这个时期成为了中国玉器制作的顶峰。

在清代宫廷玉器中,有十二生肖题材的玉器。除写实的生肖狗外,还有兽首人身的仙人形象。史载,乾隆帝多次下旨,让造办处制作白玉和青玉多套十二生肖仙人像。这些肖像放置于十二角形紫檀木盒内,盒外侧十二面有隶书填金乾隆御制诗。用料多为上好的青玉和羊脂白玉,圆雕。生肖为兽首人身坐像,身着交领长衫,手中或执书卷,或挥羽扇,或提花篮,或捧宝珠,或持弓箭,或攥棍棒,或握拳并举起,或双手拢于袖。坐像均配紫檀木座。在盒内,十二生肖围成一圈,中间有玉雕十二章方形玉盒。据悉,北京故宫收藏多套玉制十二生肖,尺寸不一,玉兽的底部磨平,可作印章。玉盒放过什么已不可知。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亦收藏有青玉十二生肖,只是无盒无座。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玉器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它所蕴含的文化是中华大地存在文明以来从未间断传承的民族瑰宝,它串联着中华大地每个时期的发展,它见证了各个王朝的更替,它不似钻石般闪亮,不似翡翠般夺目,亦不似宝石般多彩,但它含蓄、坚韧、表里如一,这也正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性格的写照。

(责任编辑:李珍萍)

猜你喜欢
司马相如玉器动物
明中期的玉器研究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
探究玉器的鉴赏与收藏之间的关系
浅析玉器的收藏及保养
厚德载物——中国古代玉器展(上)
钓得「金龟女」
钓得“金龟女”
司马相如,只为帝王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