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博物馆藏民国华侨护照

2018-08-13 03:57黄志强
文物天地 2018年2期
关键词:宁阳领事馆发给

黄志强

护照,是指国家主管机关发给出国旅行、执行任务或在国外居住的本国公民的证件,以证明其国籍和身份。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将其时国际间已经开始通行的护照制度引入中国,用来保护他们的侨民。19世纪70年代,随着与世界接触的逐渐密切、国际意识的提升、国内危机的加剧以及海外华人对国内政治、经济等方面影响的逐步扩大,清政府逐渐开始重视对海外华人的保护。随着清政府驻外使领馆制度建立,政府机关开始给华侨颁发护照。中华民国建立伊始,面对同世界日益密切的人员往来,为了便于管理国境出入,国民政府非常重视护照的管理工作,颁布了第一批护照申领法令,即《侨商回国请领护照章程》和《领署给发护照简章》,后来经过发展,民国政府统一了护照的法律法规,护照开始由各省自行印制、形式各种各样向统一机构、统一格式发展,护照制度走向法制化。

江门市博物馆所收藏的民国华侨护照,基本包含了民国护照的各种形式,其时间跨度基本涵盖了民国护照发展的历程,是反映民国政府侨务政策、外交历史、华侨历史的重要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本文将介绍几份江门市博物馆所藏的不同时期的民国护照。

一、1917年金山总领事署

发给马乾的护照(图一)

该护照为1917年7月23日台山籍华侨马乾申请的回国护照。护照原有四联,现存为正照联和第二副照联,两联之间印有护照编号字样,盖骑缝印,用易裁线分割,正照尺寸规格为:长33厘米、宽15.8厘米,其左上角贴有持照人的照片,并盖有发照机关的钢印;第二副照尺寸规格为长15.5厘米、宽10.7厘米。两联均为竖排中文单面印刷,手书填写空白项,正文周边印刷黑色线边框,边框中间顶部为梯形,内书“护照…第二副照”字样。

根据护照可知:马乾,21岁,原籍广东新宁,即今台山人,在美经商,因有事需回国故向中华民国驻金山总领事馆申请回国护照,《侨商回国请领护照章程》按已设领事商会、已设商会未设领事、已设领事未设商会和领事商会均未设置四种情况设定了华商回国请领护照,规定应由商会或殷实商户出具保证,因此马乾根据规定出具有金山宁阳会馆的介绍书。

“宁阳会馆”是广东台山旅外乡亲组织的社团,分布在世界很多地方,其中以新加坡宁阳会馆成立最早,而旧金山的宁阳会馆则在美洲地区组建最早。台山籍美国华侨原均属于1850年建立的四邑会馆,成员包括新会、台山、开平、恩平四县侨民。1854年,台山籍侨民因社团内部纷争,脱离四邑会馆,在旧金山建立宁阳会馆,到19世纪80年代,成为旧金山华侨社区最大的华侨社团。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旧金山宁阳会馆原会址被毁,后重新筹款在1907年建成新的会馆大楼,并最终发展为全美宁阳总会馆。宁阳会馆由台山籍旅外乡亲所组织,会馆不仅注册个人,而且注册商店,因此也具备商会性质,如香港台山宁阳会馆后来改称为台山商会。马乾为台山籍旅美华商,应在金山宁阳会馆注册为会员,因此他申请回国护照是由金山宁阳会馆出具介绍书。

二、1920年民国驻仰光领事馆

发给吕炳炎的护照(图二)

该护照为1920年11月2日吕炳炎因要由仰光经新加坡、槟城、香港回国,在民国驻缅甸仰光领事馆所申领。以木刻为底板铅字油印,现存为护照正照联。正双面印刷,一面为中文版面,一面为外文版面。中文版面竖排印刷,手书填写空白项,正文周边印刷黑色线边框,边框中间顶部为梯形,内书“护照”字样,左侧有易裁线,有护照编号及骑缝印章。外文版面横排印刷,上部正中印有北洋政府时期十二章国徽图案,其下为“PASSPORT”,再其下为正文,内容与中文版基本相同,外文版面贴有盖有发照机关印章的持照人照片。

护照尺寸规格为:长39.2厘米,宽22厘米,护照中文版面未盖任何印章图记,骑缝线上护照编号不可辨识。护照外文版面可见护照编号为4442,护照有效期为12个月,照片粘贴在左上角位置,照片及领事馆签印处盖有“中华民国驻仰光领事馆”字样的圆形印章。时任驻缅甸仰光的使领是周国贤。

周国贤(?-1938),字西哲,廣东人,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曾跟随康有为周游各国,为其翻译,后来担任北洋政府驻菲律宾、缅甸和加拿大等国的领事和总领事,1929年结束外交官生涯,回北京教学,1938年逝世。周国贤的夫人为国学大师梁启超的长女梁思顺,二人的姻缘还是梁启超撮合而成。

中国在仰光设立领事馆的动议很早,但一直未受到清政府的重视,而早在1894年中英《续议滇缅界商务条款》中就规定中国可以在仰光设立领事馆,但清政府却迟迟不在仰光设领事护侨,缅甸华侨的利益诉求只能通过商董来表达,遭到社会各界的谴责,云南地方官员和政府进步官员也多次上书朝廷,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1909年,清政府终于在仰光设立领事馆,首任领事为欧阳更。

三、1920年金山总领事馆

发给蔡炳森的护照(图三)

该护照为1920年9月31日华侨蔡炳森申请的回国护照。护照为左右对折双面印刷单纸护照,现存为正照联,其左侧为中文版面,右侧为外文版面。中文版面竖排印刷,手书填写空白项,正文周边印刷黑色线边框,边框中间顶部为梯形(后来为长方形),内书“护照”字样,其下为护照正文。外文版面横排印刷,题头英文翻译“中华民国总领事馆旧金山美国”,其下印正文,内容与中文版基本相同,英文版面贴有持照人照片。护照背面为护照签注页。

该护照规格尺寸为:长31.9厘米,宽21.2厘米。现存为护照的正照,分左右两页,左侧护照中文页纪年处盖“中华民国驻金山总领事印”方形印章,左侧有易裁线。右侧护照英文护照编号487EC。照片盖有“中华民国驻金山总领事署”圆形钢印,右下角盖有美国关卡或使领馆的红色印章,不可辨识。

该护照并未登记申领人的个人信息,护照内填写项仅有持照人名称和发照时间两项,由此可知这是旧金山总领事署专为华侨回国印制的护照。

时任中华民国驻旧金山总领事为朱兆莘。朱兆莘(1879-1932),字鼎青,广州人,早年留学美国,1913年被选为参议院议员,1918年徐世昌任命其为驻旧金山总领事,1920年9月调任中国驻英国公使馆一等秘书,1922年被任命为驻英代办,1925年被任命为驻意大利全权公使,1927年回国,任外交部次长、特派广东交涉员等职。1932年逝世。

四、1931年槟榔屿领事馆

发给梁添的护照(图四)

护照为深蓝色硬皮小本,依据1931年国民政府《护照条例》制作。护照尺寸规格为:长16厘米,宽10.3厘米。护照封面材质为浅蓝色硬纸壳材料,封面上正中金色“青天白日”徽章图案,其下印横排金色“中华民国”字样,再下为横排金色“外交部”字样,再其下印竖排金色“护照”。除封面封底外,整本册子共有28页,内页均印有带“中华民国外交部护照”字样的浅色底图。第1页标注护照编号,第2页贴持照人的方形半身正面照片,照片下方写明持照人的姓名、年岁、职业、籍贯、国籍、身量、相貌的个人信息,左下角贴印花税。第3页顶部印有护照编号,写明护照持有人的途经地及目的地、发照日期、护照使用期限,护照上还有当时发照机关官员的签名,最外侧为易裁线,印制有“外交部印”的骑缝印,外侧应原有两联存根联。护照第5、7、9、11、13、15、17、19页分别为法语、英语、西班牙文、葡萄牙文、俄文等八国语言翻译页,其他页为空白页。

现将该护照第1、2、3页中文内容抄录如下(下划线部分为手书填写):

第1页:

中华民国外交部护照

楔字第090056号

该页为护照的编号页。

第2页:

姓名 粱添

年岁 三十五

职业 商

籍贯 广东新会

国籍 中华民国

身量 五尺七寸

相貌

持照人照片为四寸半身像,上盖有中华民国驻槟榔屿领事馆的印章,左下角称上下形贴两张面值“一元”的中华民国印花税票,且盖有中华民国驻槟榔屿领事馆的印章。

第3页:

外交部为

发给护照事,兹有梁添取道香港前往中国并回南洋,应请友邦地方文武官员妥为照料,遇事襄助,须至护照者

中华民国二十年十二月十日

此照限用叁年全册共二十八页,照费国币二元

发照机关长官签印

护照正文处盖有“中华民国驻槟榔屿领事馆印”方形印章,发照机关长官签印处盖“中华民国驻槟榔屿领事”的方形印章,长官签印为时任槟榔屿领事的英文签名。

因该护照系在马来西亚的槟榔屿发放,该国除使用马来语外,还主要使用英文,故外文部分填写在第7页英文翻译页。

五、1948年温尼辟领事馆发给

李朝庆的临时护照(图五)

该护照为1948年1月3日鹤山籍华侨李朝庆要取道美国、香港回国在中华民国驻温尼辟领事馆申领的临时护照。护照规格为:长35.2厘米,宽21.3厘米,双面印刷单纸护照,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半部分是中文,下半部分是外文。

护照的中文部分顶部标注“护照”二字,正下方贴有执照人照片,照片上部盖有中华民国驻温尼辟领事馆的钢印,中文正文部分为铅印的自右至左的竖行中文字体,持照人资料及签证官的署名用硬笔填写,护照纪年处盖有“中华民国驻温尼辟领事馆印”字样方印。护照的外文部分顶部同样标注稍大的外文翻译“PASSPORT”,正文为铅印的自左至右的横行外文字体,持照人资料为电子打印,签证官的署名用硬笔填写。护照背面为签证页,盖有该护照的签证信息。

温尼辟(Winnipeg)位于加拿大中部,濒温尼辟湖,为加拿大国家铁路和加拿大太平洋铁路会集点,是重要的交通枢纽,附近盛产小麦。该地华侨甚多,抗战期间成立华侨团体,对国内抗战捐款捐物,贡献甚大。1944年,中华民国在温尼辟设立领事馆,首任领事翁文涛,副领事金善增。

临时护照是国家政府对申领护照的公民因时间紧迫或者其他原因,不便或不能发给正式护照所发的护照。民国临时护照主要是在抗战胜利后,其中较多的是发给返回原侨居地的“复员华侨”。华侨复员是这一时期国民政府重要的侨务活动,并制定了“华侨复员”相关办法,为便利华侨复员,规定未领得外交部新发护照的侨民,发给临时护照,并以单纸形式区分于正式护照,后因当时华侨申领新护照情况复杂、数量巨大,临时护照的应用越来越多。

六、1946年望加锡领事馆发给梁文回国的临时证明(图六)

该证明为单面印刷单纸形式,尺寸规格为长34.9厘米,款23.8厘米。该凭证仅存一联,左右未见护照常用易裁线。现存为正照部分,单面印刷,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中文版面,下部分为英文版面。中文版面竖排印刷,手书填写空白项,正文纪年处盖有“中华民国驻望加锡领事馆印”方形印章,领事签章处盖有“中华民国驻望加锡领事”方形印章。英文版面横排印刷,内容与中文版基本相同,底部贴有持照人照片,照片上盖有“中华民国驻望加锡领事馆”圆形印章。

现将该证明中文内容抄录如下(下划线为手书填写):

“锡护三五字四五三号

中华民国驻望加锡领事馆为

发给证明书事,兹据梁文以拟赴广东新会县,望予发给证明书前来,查梁文系望加锡华侨,因本领馆尚无护照合行发给临时证明书一纸,须至证明者。

右给粱文收执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一月十五日

领事王德叶

免费”

从证明书正文可知,因为望加锡领事馆“尚无护照合行发给临时证明书一纸”,因此证明书所发挥的作用就是暂时替代护照,且为免费发放。

望加锡坐落于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的西南部,濒临望加锡海峡,是华侨在印尼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其华侨主要来自福建和广东地区,二战胜利后,印尼人民进行了反抗荷兰殖民者的独立战争,梁文申领护照时印尼正处于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望加锡领事馆未能按正常发给护照,故印制有临时证明书,以备华侨使用。

(责任编輯:李珍萍)

猜你喜欢
宁阳领事馆发给
中共中央文委发给郭沫器的特殊信件
好人卡别再发给我
法国领事馆旧址 见证重庆百年开埠史
发给老公看看 他会对你更好
宁阳斗蟋入梦来
最爱宁阳虫
宁阳话浅谈
当不被人理解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