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枫 何莉
【摘 要】区域活动是现阶段幼儿园普遍开展的一种活动形式,幼儿自主游戏,灵活性强。区域活动中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就班级区域活动中师幼关系却存在的一些问题:1.幼儿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师幼互动的层面较浅;2.师幼互动的方式仍然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上行型和下行型,即下对上的请求或征询、展示、汇报、寻求帮助和指导等。缺少师幼间平行、协商、参与等互动内容;3.教师的角色定位影响了师幼互动的开展。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以大班区域活动为载体,对建构有效师幼互动有些对策和思考。
【关键词】区域活动;师幼互动
一、实施多种策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指南》强调要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氛围,让幼儿与教师自由、愉快地交往。如:“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这些都充分显示了《指南》对设置安全、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的重视。为此,我们首先要积极为幼儿营造了一个自由宽松的区域活动环境。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与环境进行互动,运用协商策略、启发策略、参与策略、分享策略把与区域的设置、命名和标志设计的主动权交给幼儿。
1.在区域位置设计中,运用协商、互动策略,让幼儿积极参与。
我们由中班升入大班,调换了新的教室。教室的大小和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决定如何来设置班级的区域环境,成为我们首先考虑的问题。
按照以往,我会以自己的思维角度出发,自行设计区域的位置。而现在,我们试图把问题抛给孩子,让他们自己讨论决定。为此我们进行了一次互动的尝试。经过多形式的互动,尤其是教师以合作者身份,与幼儿反复协商后,我们终于能依据各区域的特殊性,设置好了各个区域的位置。由于是孩子们自己参与设置的,所以在整个讨论过程中,他们的积极性较高,与教师的互动也很自然。
2.在区域名称命名中,运用启发、建议互动策略,让幼儿主动参与。
区域设置好后,就该给区域命名了。当把起名字的任务交给幼儿后,幼儿分小组开始讨论。教师则参与到各个小组之中,或启发幼儿思考,或向幼儿提出建议,或引导幼儿协商,用启发式、建议式或协商式等互动语言与幼儿发起互动。在经过协商后,富有童趣的区域名称出现了。美工区被命名为七彩工作室,图书区被命名为快乐书吧、表演区被命名为小小舞台,益智区被命名为智慧树等。
3.在区域标志设计中,运用展示、分享互动策略,让幼儿愿意参与。
为了方便幼儿、教师在活动中进行观察记录,我们还请幼儿充当设计师,让他们带着问题回家请爸爸妈妈一起共同设计区域标志。为此,师幼还共同设计了海报,向每个家庭征集各个区域的标志。经过作品展示,“小设计师”的讲解,幼儿投票等环节,我们区域的标志确定了,如七彩工作室用一个画板和一支画笔来表示,快乐书吧用一本书来表示,小小舞台用一个在舞台上跳舞的孩子来表示。
二、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
积极探索有效的师幼互动,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教师有目的的设置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的自主学习的活动。
1.与幼儿共同商讨区域的活动内容,激发幼儿的自主性。
以往从区域的内容选择由教师单向决定,不能贴近幼儿,满足幼儿需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从幼儿的需要出发,我发现小朋友对泡茶、喝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使我得到了启发,为什么不在生活区增加泡茶的活动呢?于是采取师幼共同商讨的互动形式,在活动后的交流与分享的时间,我和孩子们开展了关于茶叶的讨论,使幼儿的自主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有的幼儿提出制作海报,告知爸爸妈妈,让他们来帮忙提供工具。第二天,果果小朋友就把家里的一整套的泡茶工具带来了。于是在区域活动开始前,教师邀请小朋友参观了茶具并向小朋友示范了泡茶的程序及介绍了一些典故。
由幼儿自己确定了活动内容后,茶艺馆在生活区开张了,经过几次活动后的讨论,由孩子又自行增设了收银台、服务员等内容,还把制作的水果拼盘送给客人们享用。除此以外,由幼儿共同商讨的活动内容还有:拓印树叶、拼图树叶、造纸、表演《白雪公主》等。
2.与幼儿共同收集丰富多样的活动材料,提高幼儿的主体地位。
过去从收集材料到制作材料全由教师一手包办。幼儿没有参与的权利,而教师又因时间紧,时常出现忙不过来的情况。课改后,为调动幼兒的积极性,我们发动家长及幼儿一起收集活动材料。由于是孩子自己收集来的,他们在参与活动时的积极性高了,从而更激发了师幼互动的积极性。
三、重视教师角色介入策略,提高师幼互动效果
教师在为幼儿提供了适宜的活动环境后,就应该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和环境相互作用,即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究环境、操作环境,发现并解决环境中的问题,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在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
1.教师以支持者的身份介入,提高师幼互动效果。
案例一:
彬彬在构建眼镜框时没能围合成功,他似乎失去了信心,准备拆除。观察到的我此时立即介入:“哟,这副眼镜框马上就要成功了!”彬彬说:“叶老师,镜框我搭不好。”我说:“我和你一起来试试看,好吗?”彬彬点点头,当快要围合的时候,我说:“彬彬,我们再加几片雪花片,看看行不行?”说完,递给他两片雪花片,果然镜框围合成功了。此时他禁不住内心的兴奋,笑着对我说:“成功了、成功了!”
《指南》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和反应,敏感的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应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的师幼互动。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中,要观察了解在先,介入指导在后,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构想,并促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并能根据观察结果调整区角的目标、内容和材料,使其更适合幼儿的水平、兴趣和需要。
2.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介入,提高师幼互动效果。
案例二:
睿睿小朋友还在专心地制作城市路灯,马上要大功告成了,但是少了灯泡,于是她随手用彩色的纸揉了揉,可是还没等站稳就掉下来了,正在她束手无策时时,我提醒她,再试试其它材料。最后发现橡皮泥有粘性,用它做灯泡牢固多了。我为她的意外发现而高兴再看那边的孩子在设计一些提示标志,一些图案和创意纯属天真的儿童语言,这时孩子们渴望教师对作品的关注,还非常愿意为你解释,当老师认可时,孩子们就会对自己的作品表示满意,并充满自信,这可比课堂提问更难能可贵。
3.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介入,提高师幼互动效果。
案列三:
在建构“公共汽车”中,达达对我说:“今天我想造一辆公共汽车”。我说:“好的,这回你的公共汽车要造得牢一点噢,过会儿我来乘你的车,好吗?”达达连忙点头。“公共汽车”完成了,达达高兴地跑到了我面前说:“叶老师‘汽车造好了,你来乘吗?”我把“车”放在地上摇了摇,说:“这辆车还真牢固呢,太棒了谁和我一起来乘车噢!”达达十分高兴。
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决不是简单的管理者和指挥者,而是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造者。因此,教师只有了解儿童的需要、兴趣和潜在发展的可能性,为儿童“自我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在教育中灵活地扮演最适宜的、与幼儿积极互动的角色。
总之,在大班区域活动中教师在有目的适时进行材料选择与投放过程中,让幼儿自由选择,主动进行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尝试,自主地用自己方式进行学习、体验,轻松愉快地与材料进行互动,从而达到间接与教师互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