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娟
【摘 要】恰当地运用学具动手操作,能启迪思维,激发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关键词】逻辑性;形象思维;学具操作;激发兴趣;掌握知识;提高效率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思维发展,就需要教师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设一座辅助桥梁。而学具操作正是学习数学的这样一座桥梁,在多种教学媒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适当运用学具组织学生动手操作,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会手脑并用,兴趣盎然,思维积极性异常高涨。在这样的氛围中,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
一、灵活运用学具操作,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是创造性思维的促进剂,学生在学具操作中常常在愉快、欢乐的氛围中诱发创造思维的火花。心理实验表明,学具操作对提高小学中低年级学生无意识和有意识同步发展十分有利,由于学生对操作实践活动有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他们对新鲜有趣的东西,能够集中注意力去想它,了解它,以形成鲜明的深刻印象,并且喜欢刨根问底,非弄个水落石出不可,由此极大地促进了孩子的有意识记的发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一册数学中有“数的认识”一节,数数对接受过学前教育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不困难,但真正认识数就很抽象,很枯燥,在教学时充分利用方块、小棒等学具,让他们反复变着花样摆弄,当然要在恰当处设问、鼓励等。学生很有兴趣,不仅完成了教材中规定的任务,而且还超越了教材的知识。
二、灵活运用学具操作,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任何新知识的获得,都是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蕴含着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从教学这个意义上来讲,就强调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比如教学六年级“圆的面积”这一内容,课前让学生准备好所需要的学具。课堂上提出问题:布置学生剪拼,将圆等分成四份、八份、十六份,分别拼在虚线图中小组合作拼摆(提示将16等份的一份,再等分成二份)。教师巡视指导后进生。问“拼成图形的面积与剪拼前面积是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往下观察,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接近三角形。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学生合作探讨:①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②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是什么关系?③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什么?④如果圆的半径为r,怎样求圆的面积?之后各组选代表向全体学生说明四个问题的讨论结果,并相互补充。教师出示投影再让学生小结,同时总结圆面积的求法。这样不仅沟通了新旧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掌握公式由来和计算方法,还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积极性。
三、灵活运用学具操作,有助于形成抽象的数学概念
小学阶段的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学生,主要的思维形式是形象思维。在教学数学知识的时候要建立清晰的数学概念,必须各种感觉器官进行活动。其过程是:感知——建立表象——形成概念。如教学克和千克时,我发给四人小组每组一架天平和一根弹簧秤,让学生对身边的一些小东西进行测量。如学生们称得一角硬币大约一克,一元硬币大约六克,一块橡皮大约35克,两袋盐、两瓶矿泉水,两瓶酷儿等大约都是一千克等等。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学生头脑中就形成了克和千克的表象,对一些填质量单位的题就得心应手。即使部分学生填错了,学生之间的争论也能使其自动更正。如一个学生对人的质量填了25克,其他学生会说:这怎么可能,一个人还是一块橡皮重了,一块橡皮也有35克呢!听了其它同学的反驳,这个学生也就马上领悟了,在头脑中自然形成了抽象的数学概念。
四、灵活运用学具操作,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有着鲜明个性的人。他们有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愿望,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思想基础,自己的思维火花和行为规律,每个学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这是别人不能代替的,也是改变不了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利用学具,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悟,找出事物内在的联系,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用各种感官去感知数学的变化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充分发挥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充分利用学具材料,让学生自己去实验探究。学生自己选择的实验材料——圆柱容器和圆锥容器,通过这些材料去发现圆柱体和圆锥体体积有没有关系,如果有,是怎样的关系。由于学生选择的实验材料不同,有的是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有的是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有的是等高不等底的圓柱和圆锥,有的是不等高也不等底的圆柱和圆锥,教师没有固定单一的实验操作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课堂气氛活跃,人人动手参与,争先恐后汇报实验结果,从而得出了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学具是另一种形态的教材,是一种比课本更直接,可操作,可实验的学习材料,学具的使用可较好的体现新课标“生活中的数学”“做数学”应用实践的基本理念。
总之,利用学具动手操作,能启迪思维,激发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特别是农村小学,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在教学中大量使用价格昂贵的先进教学仪器是不现实的,因此价廉物美的学具应是多种教学媒体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