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英婧
【摘 要】 理性精神是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学生理性行事的精神力量。如何将理性精神落地,内化为学生的素养,高中政治教师要依托“经济生活”学科内容,优化教学结构、从不同角度设置问题、锻炼学生理性思考、引导学生跳出情绪纷扰,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发散思维、辩证思维等,不断地提高其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理性精神;途径
高中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概括为: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四个要素。公民的理性精神,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做出理性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经济生活》是高中政治的一大板块,教材的设计思路按照“消费—生产—分配—市场”来设计,由近及远,由小到大。主要的内容包括在生活中如何花钱、如何挣钱、如何分配以及如何发展等问题,都与理性精神密切相关;同时经济生活中涉及到的主体也多种多样,消费者、劳动者、管理者、建设者等,在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时,具有理性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依托学科内容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发散思维、辩证思维等,不断提升其核心素养。
一、优化教学结构,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理性精神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科知识的长期积淀,而知识的习得不是简单地通过教师的灌输,要求教师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导向和引领作用。高中政治课的经济生活涉及到很多内在的、本质的经济规律,教材内容有着清晰的逻辑线条和稳固的知识框架。作为政治教师要能够从宏观上把握课程,形成有关内容的主线条。
例如,在讲授第四单元第十一课《面对经济全球化》时,教材内容主要有两目,即“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具体来说,包括经济全球化的含义、表现、载体、实质、影响及如何应对等知识。内容较多,若按教材固有顺序讲授,很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疲劳、学习兴趣低下,课堂枯燥低效。而在精心备课之后从宏观把握教材,本课的主要内容是经济全球化中中国的发展。依据这一主题,可以将教学划分为“感受经济全球化—了解经济全球化—剖析经济全球化—应对经济全球化”四个环节,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再从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环环相扣、逐步深入。这种知识建构,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也训练了学生概括、归纳和整合知识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样的教学设计,思路清晰、逻辑严谨,学生容易掌握,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使课堂充满生机。
二、不同角度设置问题,鼓励发散思维
高中政治课堂应提倡一种不唯书、不唯上、不迷信权威、大胆质疑的精神。教师要精心设置教学情境、设计探究问题,以情境和问题为依托,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发散他们的思维,综合把握。
例如在讲授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三目《市场配置资源的局限性》时,从外卖市场入手。在整个外卖市场中,涉及大的主体有消费者、外卖平台、餐厅以及整个社会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或了解,分角色为其他主体的活动寻找需要改进的客观问题,从而总结提炼出市场配置资源的局限性。这种角色扮演,秉持“事物的答案不止一个”的开放观念,加大对问题的探究力度,可以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获得真知,在合作交流、集体商量中发散学生思维,使其考虑问题更加全面。
三、锻炼学生理性思考,强化辩证思维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质上就是培育學生的创新意识,因为创新是中华民族的“阿喀琉斯之踵”,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资本。而创新是与辩证思维联系在一起的。在“经济生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重在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理性思考和正确面对各种经济现象的能力,透过经济现象看到其背后的客观经济规律,公平公正地参与经济活动。
例如在讲授第二单元第五课《新时代的劳动者》,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正确对待严峻的就业形势”,可以创设如下的情境进行教学。“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走进社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巨大的就业压力,一部分大学生开始当起了‘啃老族,靠着父母的积蓄度日。面对这样的情况,一些人认为实现就业梦靠国家,而另一些人认为就业就要靠劳动者自身的努力。思考:你赞成哪种观点?依据是什么?”这样的辩题充满了辩证思维精神,引发了学生的思辨。学生畅所欲言,思维不断拓展,逐步形成了对待严峻就业形势的正确态度。教师进一步点拨,促成学生的思维升华:对待事物或现象的看法,不应遵循“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而应辩证、全面地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四、引导学生跳出情绪纷扰
“理性是针对非理性的。理性精神的精髓不仅表现为克服私利性、对真理的追求兴趣和怀疑能力,而且表现为冷静、客观,超越情绪,克服表达情绪化和一边倒倾向。”因此,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利益平衡和价值选择以及重大事件面前,能够从实际出发,不被个人情绪和偏见所左右,跳出情绪纷扰,不让戾气成为时代的精神瘟疫。
前段时间,我国许多公民把现实中的“萨德事件”拿到网络上进行声讨,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这种行为是制度肯定的。但是也有一些人以爱国为标签提出了“抵制韩货”“砸烂乐天超市”等,这是他们借助互联网针对热点事件和现象发出的非理性和极端化的观点,容易使一些公共话题出现情绪化。所以作为政治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理性教育,在面对这种热点事件时,能够理智对待,不被他人情绪所干扰,能够从实际出发,践行理性行为。
【参考文献】
[1]宋晓东.培养学生理性精神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11)
[2]冯向民.在《经济生活》教学中培养理性精神[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06)
[3]陈永中.政治教学的智慧追求: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