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玲
【摘 要】古诗是我国古老的文学创作形式,带有鲜明的民族色彩,体现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同样,古诗也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在小学阶段就有涉及。但由于古诗的语言难懂,意蕴较深,一直以来都被作为语文教学的难点所在。搞好小学古诗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化水平,增强他们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提出了几点小学古诗教学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古诗教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297-01
引言
古诗具有工整对仗、押韵的特点,短短几行字中蕴含了无限的情感,是我国独有的文学形成,如今已经成为了我国民族的瑰宝。古诗教学是对文化的传承,也是促进学生情感价值观发展的重要渠道,教师需要改革古诗教学的手段,以小学生更易接受的方式将古诗中的情感、知识传递给他们,让学生感受其魅力。
一、朗读激发学生情感
朗读能够引发情感,感染情绪。对于古诗来说,尽管篇幅简短,但朗读更注重技巧,需要掌握好停顿和语气,一些字词在古诗中的读音也和我们如今的读法不同,需要多加注意。搞好朗读教学就相当于古诗教学成功的一半。在教学《所见》一课时,我先范读两遍,请学生指出其区别。第一遍读罢,再进行第二遍的停顿及字词之间拖长音的效果朗读:“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学生都能听出第二遍好,有停顿、重读与语气的变化。
在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已经进入到了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中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其想象,通过将古诗内容翻译成为白话文,加入适当的联想,让学生入情入境。如《所见》一诗,学生进行的想象:夏季的一天,天气炎热异常,诗人走出房间,行走在枝叶繁茂的林间小道上,阵阵凉风迎面吹来,好不惬意。咦?路的那头慢慢走来一头黄牛,黄牛背上还骑着一个十分可爱的小牧童呢。他看见了什么?(小牧童看见小树林里,花儿在笑,小草被风儿吹得摇摇摆摆,蝴蝶儿在翩翩飞舞,小牧童快乐极了!)引导学生读出小牧童快乐的心情。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小牧童忍不住放声歌唱,那清脆、愉快的歌声飞出了密密的树林,在空中久久回响。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他在看什么?会想什么呢?他看见了一只蝉,非常想抓到那只蝉。小牧童太喜欢这只蝉了,他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学生很快进入角色,把自己当成了诗中的小牧童。这首诗童趣横生,情趣盎然。学生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读出这种诗趣,领悟到这种诗意,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全心投入,浑然忘我,对诗的意境才能体会得更真切[1]。
二、表演带动学生体验
在学生们的眼中,古诗学习不同于一些叙事性文章的学习,故事性和情节性不足,掌握起来难度也较大。其实,古诗与文章一样,都是对场景、事物的描写,只不过进行了精炼和浓缩。让学生通过表演来感受古诗是一次大胆的教学创新,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们更能感受到古诗的丰富内容,同时将自身带入到其中,获得更真实的体会与更深刻的感悟。
如在教学《寻隐者不遇》这首古诗时,我尽力创设情境,让学生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想象贾岛和童子如何见面,见面时说了些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情感。同桌二人分别扮演贾岛和童子:“小朋友,请问你师傅去哪儿了?”“我师傅采药去了。”“去哪里采药了呢?”“就在这座山上。”“在山上的什么地方,我怎样才能找到他呢?”“山上那么多的云雾,我也不知道他在哪里。”对于学生的表演,我及时给予肯定,并提出新的要求:贾岛在和童子的对话中,他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们思考后,我们采取师生合作表演的方式,感知作者的心情变化。在表演中,学生设身处地地去体会,结合朗读的指导,学生很快把握了诗人这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
三、背景资料延伸内容
对古诗的理解需要以背景资料为基础。不同的诗人、不同的年代和不同心境下所创作出的作品在内容和情感上是不同的,甚至同一位诗人在人生的不同时期所创作出的作品都会呈现出情感上的很大差异。因此想要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少不了背景材料的辅助。
如《江雪》一诗,诗人柳宗元通过自己的所见,展示了一位老翁在寂静、凄凉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诗人为什么写一个老翁在这样的季节、这样的地方垂钓呢?其中的感情,学生很难一下子领悟出来。如果课前学生搜集、查询了作者的有关资料,搞清楚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就会知道柳宗元是巧妙地表达了自己被贬后的那种失意、寂寞的情怀和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思想[2]。这样就为学生体会诗境做好了铺垫,学生也能够真正地走进古诗,领略古诗所表达的奇妙意境。
四、深入研读走进作者
古诗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使得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体,而不是过去的被动接受者。让学生读出不同的感悟,同时教师要成为引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让学生渐入佳境。教学《示儿》时,我采用三个步骤:(1)初读诗句,结合背景,了解诗人的“悲愁”心事。(2)精读诗句,结合时事,弄清诗人的“悲怆”心境。(3)研读诗句,结合诗题,感受诗人的“悲壮”心愿。这首诗的教学要求在学生初读诗文,确定或喜或悲的朗读基调;然后精读诗文,引领学生在悲凉的基调下进一步体会作者深刻的内心世界[3]。
古诗词教学中只有唤起学生情感体验,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想象,引起学生的联想,由此及彼,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再现作品中的形象,最终入境悟情。如在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时,通过播放教学诵读盘,让学生感受到全诗的喜悦基调。我抓住一个“喜”字,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诗人为什么而喜?可以看到了怎样的喜人画面?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想象出诗人喜出望外、喜不自禁、喜极而泣的形象和一家人欣喜若狂、归心似箭的动人场面。
五、结语
古诗是中国最早的一种文学样式,作为一名新时期的语文教师,我们有义务让“古老”的歌谣传唱、延续下去,借用诗的甘霖去滋润学生的心田,让每一个孩子都徜徉在浩瀚的诗海之中,让他们的心智沐浴在诗风里,使他们的思维动起来,想象飞起来,语言活起来。只要我们重视古诗词的教学,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就会喜欢古诗词,热爱古诗词,熱爱祖国的优秀文化。
参考文献
[1]戎启美.浅谈小学中年级语文古诗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2 (12) .
[2]钟建军.罗新春.钟廷波.语文古诗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重庆:新西部:下旬·理论,2012 (4).
[3]颜峻峰.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刍议[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