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江
【摘要】高校辅导员具备高校教师和管理干部双重身份,主要负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相关工作,2017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对辅导员自身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辅导员自身能力建设也显得尤为重要,结合“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本文剖析辅导员自身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角色定位、能力培养、制度完善等方面探索提升辅导员自身能力的策略,坚持学生为中心,坚持需求导向,将辅导员自身职业发展与服务学生相结合,形成双促的辅导员能力建设体系。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 思想政治教育 辅导员 能力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269-02
2017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这进一步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做好学生的成长服务工作。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学生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管理干部的双重身份,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自身能力和工作水平直接关系到高校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实践效果。
一、高校辅导员自身能力建设的研究现状
党的十八大尤其全国高校思政会议以来,各高校都非常重视辅导员的选拔和培养工作,着力提升辅导员自身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努力打造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辅导员队伍。以天津市为例,针对骨干培养、危机事件处理、辅导员自身能力建设等多个实用模块有针对性地组织天津市高校辅导员开展专题培训工作,大大促进了辅导员工作专业化专家化的发展路径,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1.职责定位不够清晰
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明确提出辅导员要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而实际工作当中,辅导员却要面临很多与之无关的被迫性工作,这种不稳定的工作模式,让辅导员对自己的工作职责缺乏清晰的认识,有时候甚至南辕北辙,严重影响了辅导员正常职能的发挥。
2.工作任务过于繁重
随着近些年高等学校的扩招,现有辅导员的人员配备明显不足,按照国家师生比1:200的比例很难实现,而且辅导员很多要身兼数职,同时负责团委工作、党务工作、学院其他工作等。这使得辅导员很难与学生定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导致同质化的工作。另一方面导致辅导员自我学习的时间相对减少了,不能够主动地针对新工作开展学习,提升自身岗位技能的水平与能力。
3.专业技能水平不足
根据教育部文件,对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指导、党团和班级建设、学生事务管理、職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危机事件应对、理论和实践研究等,这也是在辅导员的实际工作中较为核心的业务能力。目前来看多数辅导员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很多是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储备,再加上他们的人生阅历不足,这使得他们在掌握和处理学生问题时,往往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4.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按照对于辅导员双重身份的定位,辅导员可以朝着专业技术和行政职务两条路发展,但由于部分高校政策落实有差异,配套制度无法及时匹配,导致部分辅导员职业道路发展方向不清晰。高校辅导员队伍存在稳定性低、社会职业认同过低、职业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对辅导员工作的热情、积极性等都有一定影响,更为严重的是让他们削弱了工作的自我认同感和责任意识。这成为困扰辅导员个体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整体队伍提升的掣肘性障碍。
二、高校辅导员提升自身能力的对策研究
1.提升职业认同,加速角色转变
2018年5月,习总书记在北大学生座谈会上强调“我们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和指导者,辅导员承担着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历史重任,工作的成效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关乎到国家的未来。一方面可以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发展、学习生活等给予指导和帮助,实现人生价值;另一方面还可以不断学习思政教育、心理健康、生涯规划等专业知识,丰富内涵,促进个人发展。
目前辅导员当中一大批毕业不超过3年,尚未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变,在教育管理服务过程中会出现自信心不足、知识储备不够、经验不多等现象,要通过自身学习和组织安排两种渠道多学习、多察看、多询问、多整理,降低角色转变周期,明确自身定位。
2.培养三项能力,强化责任意识
总书记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就是做人的工作,因此语言表达和组织协调是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基础能力,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不仅能够高效地开展工作,同时也会提升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辅导员的工作很多时候要与学校机关、学院相关部门进行沟通,要完成上传下达的工作任务,组织协调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
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重任在肩,需要具备专业指导和学习研究的业务能力,既要做好学生的日常管理服务,也要能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生涯规划等专业指导,能够将日常工作研究化,也能将研究成果落地生根,指导学生工作,这也有助于辅导员在个人发展和职业生涯中立于不败之地。
除此之外,面对当前学生群体的新特点,辅导员还应具备应急处理和心理调节的附加能力,学生在校期间偶尔会发生打架斗殴、突发疾病等紧急事件,迫切需要辅导员能够应对紧急事件的相关处理工作;当然强大的工作压力下对于辅导员是很大的心理考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是保证辅导员自身良好工作状态的关键因素。
三项能力的积累是辅导员自身能力提升的必要环节,对于工作更重要的是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面对很多自主性开展的工作,面对一些处于迷茫期的学生,面对个别特殊困难的群体,责任是核心要素,体现在对于工作的细心和耐心、对于学生的关心和爱心。
3.完善激励机制,推进职业发展
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研究,要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在遵循职业生涯的“理论一般”的科学依据下探讨其逻辑走向,还应在政策背景中分析其制度框架。不仅要建立健全学校和院系“双重领导”的体制与坚持落实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的管理体制;还要不断完善高校辅导员选聘、激励、考评、培训、发展和保障机制,真正为辅导员生涯发展搭建平台,创造机会。
三、“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高校辅导员自身能力建设的思考
1.坚持学生需求导向,扎实完善自身服务能力
1952年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首次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目前这一理念正在影响着我国的高等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了解学生、问需学生、服务学生,坚持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有的放矢。2018年,“00后”学生将逐步成为大学生中的主要群体,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和指导者,我们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思维,转变思路,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群体的生活状况、学习状况和思想状况,分层次、分类别做好学生的教育服务工作,力爭做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者、事务管理者、学业发展导师、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就业指导师等多种角色。
2.坚持将学生服务工作与个人职业发展相结合
从马斯洛需求理论来看,人类最高层次需求是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辅导员作为一种职业,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是基本工作内涵,但同时也要勇于仰望星空,要坚持把工作内涵与个人职业发展相融合,做好自身生涯规划,分阶段分目标地去完成,知识面广的同时要有所擅长,有所优势,可以是一名精于管理的思政干部,抑或是一位善于咨询的心理专家,以求在个人生涯发展中立于高地。
参考文献:
[1]李嘉曾.“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08(04):54-56.
[2]林慧清.高等学校辅导员自身能力的建设[J].师资建设,2015(01下):68-69.
[3]曹威威.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
[4]郭璐.论高校辅导员职业核心能力模型的构建——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为例[J].时代教育,2018(07):37.
[5]孙启龙.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7(24):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