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先念
【摘 要】本文阐述了信息技术在终须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充分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习兴趣;探究学习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更有利于凸显中学数学教学特征,同时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有利于促使教师优化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中,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主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情境的主要作用是使学生了解知识主题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完成主题的动机。
创设应用情境。学是为了用。例如:在讲授高中数学必修2第一章空间几何体中旋转体时,书本36页B组第3题是观察图中纸篓的几何特征,探究出它是如何形成的。学生观察图像时可得出是一个旋转体,但是由何图形旋转得出则引起讨论。此例中,我用几何画板设计了几个可旋转的图形,学生纷纷尝试旋转这些几何体,或在此基础上自行添加边线等几何要素,探求解答。在本课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把学生平时在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事物,搬进了数学课堂,通过形象、具体的事例构成一个动态、仿真的学习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培养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图文并茂性,能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快速绘图、动画、视频、发声等功能,可以快速模拟某些发明、发现的过程,使传统教学难以实现的“发现法”教学可能经常实施。例如在教学《垂径定理》这一节时,课本中对垂径定理的证明学生根本不理解,于是我制作了一个FLASH动画,按课本中的证明过程进行动画演示以后,很多学生就能尝试着进行证明,与课本中的证明过程几乎差不多。
再如在教学《位似》这一节时,我用几何画板制作一个课件,画出两个位似图形,在我的引导下,利用软件的测量功能让学生很快就将对应边、对应角、对应顶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间的关系等自己找出来了,再通过调整任一顶点或位似中心的位置观察图形的变化,学生对这一内容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因为这一节不比其他章节,其图形不是想画就能随便画出一个来,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常规模式的教学效果是一定好不起来的。
三、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启发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高中数学的学习同样源于疑问。那么这就需要教师注重帮助学生解决疑问,同时,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让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只注重结论的产生、疑问的解决,而忽视推理的过程,显然,这种方式只会让学生学会其表面知识的结果或答案,而不能让学生更深入的掌握其解决问题的过程及原理。相反,利用计算机这一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比如,在高三数学复习和巩固指数函数和幂函数时,不少学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幂函数与指数反函数,两者的图像关于Y=X对称,当底数取零到一之间的任意一个数时,二者图像的交点在Y=X上吗?那么,当底数取大于一的数时,二者的图像又是怎样的?是否仍存在着交点?很显然,单纯地依靠图纸来作出两者的图像从而进行分析思考是不够准确的,手绘难免存在着偏差,再加上在某些情况下,画出的图像太过靠近,以致看不清这两个图像究竟存在着多少个交点,这时,学生可以主动运用计算机中的几何画板进行分类作图,然后进行仔细地观察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既解决了疑问,又培养了探究问题的能力。
四、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创造性与想象力于一身的科学,数学教学则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或提供的环境中通过积极的思维不断了解、理解和掌握这门科学的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于是揭示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考就成为数学教育的特殊要求。因而要求在数学课的重点、难点讲解阶段,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这就需要运用多媒体的动态画面展示事物发展或推理全过程。利用它的图画特性将抽象的、理论的东西形象化,将空间的、难以想象的东西内容化。
例如:在讲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时,传统教学只能将A、ω、φ代入有限个值,观察各种情况时的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利用《几何画板》则可以以线段b、T的长度和A点到x轴的距离为参数作图(如图1),当拖动两条线段的某一端点(即改变两条线段的长度)时分别改变三角函数的φ和ω,拖动点A则改变其振幅,这样在教学时既快速灵活,又不失一般性。
五、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可以改变以灌输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而采用各种电教媒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学生的判断、分析、计算等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能在实际情境中轻松地学习数学。它新颖生动,感染力强,不但容易激发学生的學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知识发展的全过程,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因此,它对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将电教媒体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互相补充,就更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未来的教学当中,现代教育技术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应用;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不能无节制,要与常规教学相结合,要以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为重点,设计好媒体使用的强度和时机。当然,这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去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加雷.《高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的应用》《少年智力开发报·课改论坛》,2012年第32期
[2]胥照方.《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2006-1《新课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