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位松筋旋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2018-08-11 08:46陈邵涛等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8年3期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陈邵涛等

【摘要】目的:观察卧位松筋旋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卧位松筋旋扳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加牵引法。治疗前后比较体征积分及X线的变化,评定两组疗效。结果:完成观察60例,治疗组显效率达83.33%;对照组显效率达50%。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卧位松筋旋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关键词】卧位松筋旋扳法;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占颈椎病发病的60%-70%。近年来,其发病人群年轻化趋势日益明显,发病数量逐年增多。传统的推拿治疗方法复杂且疗效不确切,缺乏安全性。笔者根据多年临床治疗经验,总结出“卧位松筋旋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通过临床对照观察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证实该法治疗本病的优势和疗效,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

参照1992年“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提出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与病变阶段相一致的根性症状与体征;压颈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一致;痛点封闭无显著疗效;除外颈椎外病变。

1.2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大于20岁、小于60岁;自愿受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合并有颈椎骨质性病变、CSA、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年龄低于20岁或高于60岁;同时介入其他疗法的患者。

1.4一般资料

收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和长春市二道区八里堡社区医院的门诊、住院患者。发病年龄20-60岁,病程1.2-6年。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卧位松筋旋扳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配合牵引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治疗方法

2.1.1治疗组

(1)仰卧位松筋手法。

患者取仰卧位,放松。

第一步,医者坐于患者头侧,一手掌托扶患者枕部以固定头部,另一手掌置于患者颈部。先用拇指按揉法自上而下操作于患者的颈侧部软组织约2分钟;再以其余四指按揉法操作于对侧颈部软组织约2分钟。

第二步,医者自上而下拿捏颈部两侧及后部软组织约2分钟;分别弹拨竖脊肌、斜角肌、小直肌、大直肌等3-5次;然后于颈部夹脊穴和肌肉痉挛有硬结部位施以较重的深入的勾拨法,每处不超过5次,以局部温热感为度。

第三步,点按颈项和患侧上肢部腧穴。如哑门、风池、肩井、臂膈、曲池、手三里、合谷等,每穴点按10秒钟,以患者自觉酸胀感为度。双手交替同法处理对侧。

(2)颈部旋转定位扳法。

患者取仰卧位,放松。医者坐于患者头侧。一手掌托扶患者颈枕结合部,同时中指指腹抵住患椎横突偏向的一侧,余指置于适当部位以助力,根据病变节段选择颈部适当屈曲角度。另一手掌心扣住下颌,医者身体后仰,带动双手协调用力纵向牵引,并同时向患侧旋转颈椎至有明显阻力时,稍停片刻,双手协同用力施以快速的旋转扳动,此时能听见关节弹响声并感到手下椎骨横突有错动感,效果更佳。如未出现弹响声,不可刻意追求。以上手法操作1-2次为宜。纵向牵引的力要与患者自身与按摩床产生的摩擦力平衡;颈椎旋转角度要适度。

隔天治疗1次,共10次,治疗20天。

2.1.2传统推拿加牵引治疗组

(1)传统推拿法: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教材《推拿学》

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患者侧后方。先在颈项肩背部施以滚法,并配合轻巧小幅度的头颈部被动运动。然后以一指禅推法或拇指按揉法循颈部督脉、颈夹脊线、胆经及肩胛背区进行轻缓柔和的刺激,手法要柔和沉实;对紧张痉挛的斜方肌、肩胛提肌、斜角肌施以拨法,并可点按风池、天柱、天窗、肩井、曲池、手三里、合谷等穴位,共操作约15分钟。术毕施以颈部斜扳法。

(2)颈椎牵引法:患者坐位,放松。采用枕颌牵引椅,牵引患者颈部约10-20分钟。牵引重量一般不超过患者体重的20%(kg)。

牵引后再推拿治疗,隔天治疗1次,共10次,治疗20天。

2.2观察指标和方法

2.2.1体征积分

常规体格检查,记录:(1)臂丛牵拉试验;(2)椎间孔挤压试验;(3)横突部压痛并伴有上肢放射痛;(4)肌肉挛缩、压痛。分别于治疗开始、结束当天填写,对比治疗前后体征改善情况。

2.2.2X线检查

拍摄颈椎双斜位片,指标如下:

(1)颈椎曲度是否异常;

(2)棘突有无偏歪;

(3)椎体缘弧线是否紊乱;

(4)椎间隙是否狭窄;

(5)项韧带是否钙化;

(6)椎体、钩椎关节有无增生。

x线片分别于治疗前、疗程结束后各检测一次,记录结果。

2.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3结果

3.1疗效标准

参照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功能恢复正常,改善率兰90%;

(2)显效:临床明显减轻,体征明显好转,功能基本正常,90%>改善率≥75%:

(3)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减轻,但未消除,功能障碍,改善率=30%<75%;

(4)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改善率<30%。

改善率=(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满分=治疗前积分)100%

3.2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在总有效率和体征积分、X线检查等方面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比见表1-3。

3.2.1治疗前后体征积分情况对比

如表1所示。

3.2.2治疗前后X线情况对比

如表2所示。

3.2.3治疗后两组间疗效对比

如表3所示。

4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早期被认为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椎间隙变小,椎体失稳,造成肌肉两侧牵拉不对称,从而形成骨赘,而骨赘的位置多影响到神经走形,造成机械性卡压,引起根性疼痛。目前普遍认为主要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肌肉韧带应力不对称,诱发钩椎关节、椎体边缘增生,骨赘形成,中医概述为“骨错缝筋出槽”。这种情况,直接导致神经根被卡压而出现临床症状。再者是由于神经根长时间受到化学刺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引起免疫反應在体内表达,导致大量神经多肽释放出来,又加重刺激和炎症反应。炎性物质、水肿等刺激神经是产生根性痛的重要因素。

卧位松筋旋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分为松筋手法和旋扳手法两部分。松筋手法直接作用于颈部软组织,通过点穴等手法刺激而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之功效。可有效达到放松肌肉,缓解痉挛,松解粘连,进而维持颈椎外力平衡的作用。另外,手法具有促进炎性吸收的作用,也可进一步解除患者颈部疼痛症状。旋扳手法是在颈部软组织得到充分放松后,针对病变颈椎节段起到调整复位作用的。旋扳操作前的纵向牵拉使椎间隙增大,有效缓解了神经根的机械压迫,减轻疼痛。旋扳法对于整复错位、改变压迫组织的位置关系和调整颈椎生理曲度有着明显的作用。采用仰卧位体位则更有利于患者的充分放松和医者的便利操作。

猜你喜欢
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颈痹汤联合手法以及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
健身气功八段锦结合针刺和火罐治疗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碳酸氢钠溶液关节腔持续冲洗治疗痛风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正骨推拿联合理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卵巢内异囊肿的临床研究
颈椎康复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
黄芝通脑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穴位注射辅助局麻下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术中镇痛的临床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