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当代价值及路径

2018-08-11 10:07牛建强张墨逸
西部学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当代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牛建强 张墨逸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塑造力和凝聚力,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对培养时代新人还是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成长成才来说都意义重大。为此,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素质,增强校园文化活动育人功能,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代价值;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8)05-0018-03

价值观是人们认定事物、明辨是非的一种思维观念或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塑造力,是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总路标。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特殊群体,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通过科学有效的路径,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积极应对在思想道德领域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价值观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界说

(一)价值观界说

价值观是人们认定事物、明辨是非的一种思维观念或价值取向。具体来讲,就是人们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有需求和需要时,就会产生诸如怎样认识它的价值、如何评判其价值以及价值选择的标准等问题,进而以自身的需求为标准,产生对该事物和现象的基本立场、观点和看法。一方面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它与一定的经济基础紧密联系并受其制约,也就是说,人们的利益和需求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关系之中的,制约并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另一方面价值观是价值尺度和准则的反映,代表一个人对事物有无价值的评价尺度和评价标准,使人们在价值问题思考和判定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价值观。人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关于价值的问题,譬如人们在工作交往中经常会考虑“好不好”“美不美”“值不值”的问题,这里的“好”“美”“值”实际上就是对个人价值标准的判断。其实,人们对事物价值的评价和判断与自身的认识和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的认识和实践不同对事物的价值判断也会各异。因此,人们在从事日常交往、学习、工作、活动时,思维中就有着关于这些活动好坏、美丑等的价值观念。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界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诉求为整体,强调对根本价值理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倾向于精神层面的建构,内容凝练、概括、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全国各族人民凝聚精神、团结奋斗之魂。十八大报告对其内容作了详细阐释,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从国家层面表达了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从社会层面表达了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之实现社会进步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个人层面表达了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之实现个人行为规范所应遵循的价值准则。从整体来讲,这三个层面实现了国家理想、社会导向、行为准则的内在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着新时期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在中国所有价值观体系中处于主导和支配的地位,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社会团结进步的精神纽带,凝聚着最广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价值追求。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持续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新的方向。当前,中国进入新时代,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开拓进取、有所作为,不断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教育内容,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不断注入新的活力,用党的一元化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社会意识。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当代价值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培养时代新人的迫切需要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1]这一论述,对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任务、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一方面,时代新人是继往开来的一代新人,培养其担当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就要培养他们既具有新时代的理想信念、知识储备,又具有与时俱进的意志品质和创造锐气。另一方面,高校是时代新人培养的主阵地,青年大学生又是时代新人的主力军,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強,正处在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黄金期。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结合起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把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培养的方方面面,坚持在融入、贯穿、落细、落实上下功夫,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广大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自觉,使他们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成熟的思想品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努力让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尽其绵薄之力。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内在要求

当前,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发展,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国际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深刻复杂;国内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社会思潮此起彼伏,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碰撞激荡,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变。在这个大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更加复杂更加紧迫。《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2]由此不难看出,如果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出现问题,就不可能担当培养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进而会出现颠覆性的错误和不可挽回的历史性过失。高校要在大学生中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域的领导权和话语权,进一步提高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和本领,用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和正面声音占领高校意识形态高地,让学生既要注意区分政治思想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敢于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也要根据时代、环境的变化,探索新方法,拓展新平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焕发出更加强劲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内容。在新时代,高校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这对于教育引导大学生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实现中国梦意义深远。针对当前一小部分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受到各种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的影响進而发生变化的情况,就需要把握时代的脉搏,狠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为主线的思想政治教育,捕捉思想政治工作时机,因时制宜、应时而动、顺时而进,[3]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原则、任务内容、方法手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育教学、校风学风之魂,融会贯通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

(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其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要健康成长、立志成才就必须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能否成长成才,直接关系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实现。近年来,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变化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更加突出,经济结构和社会阶层正在逐渐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经受着强烈的冲击和考验,更加复杂多变。在这种大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群体的主流价值观是正面健康的。然而,在当今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交互影响之下,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功利化的特点,他们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政治信仰模糊,社会责任意识淡化,价值观扭曲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4]在新时代,需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实际工作中,引导学生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这样才能使其明辨是非、驱除杂念、坚定信仰。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路径

高校四年的大学生活阶段是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必须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教育是塑造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渠道,他们成熟的思想品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念是循序渐进进行教育的结果。通过切实有效的路径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使之取得实质性成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是主要组织者、引导者和实施者,与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息息相关,而在高校教师当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发展产生着密切的联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言谈举止、涵养品格、道德观念,以及教学科研、生活态度、精神情趣等都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深刻影响[5]。在一定程度上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个人素养深刻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须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我们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教育者要先接受教育。思政课教师作为教育学生的组织者和教育者,要为学生树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杆。一方面,高校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带头深入学习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培养造就一支学高身正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教师要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学以修身、以身立教,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在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只有躬行实践、知行合一,学生才能以师为镜,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素质

辅导员是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诚然,辅导员承担着学生思想理论教育、日常事务管理、党团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思政教育、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等许多重要职责,他们离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最近,最了解学生。正如在学生中盛传着诗歌一样的语言来形容辅导员的工作:高校沃土育英才,雪中送炭暖胸怀,亦师亦友常相伴,谆谆教导润心田,三步之内有芳草,含辛茹苦亲手栽;辅导员都是神一样的存在,哪里需要就会在哪里出现,即便累倒在地,也要让学生踏着其身躯前进。可见,辅导员时时、事事都和学生打成一片,是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其自身素质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辅导员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价值观念和知识涵养直接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因此,高校必须抓好辅导员队伍自身素质的提升,以“四有”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辅导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当中,既言传又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三)增强校园文化活动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活动不仅是校园文化精神、校风学风的象征,而且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载体,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着不可替代的影响。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学生价值观的培育载体,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渗透和教育,使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反思、自我学习,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节的能力,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根据时代需求和学生实际需要,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创建丰富多彩、和谐高雅、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品牌活动,通过文化活动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空间。比如可以引导组织学生编排以爱国主题、红色革命主题、英雄事迹主题、科学研究主题、朋辈典范主题为内容的绘画、诗歌、音乐剧、歌舞剧、话剧等文化活动,让大学生在身临其境的参与和欣赏中增强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认同,从而在思想上受到启发,在实践中找到榜样,立志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模范践行者和积极传播者。

(四)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

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高校广泛开展的一项教育活动,一直受到广大学生的普遍欢迎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不仅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大学生成长规律,而且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努力抓好实践育人这个关键性环节。学生除了在学校学好功课外,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开拓视野、磨练技能,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引导他们深入社会基层,深入农村、企业、社区,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实践活动;另一方面组织他们参加重大历史事件纪念、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国家公祭仪式等实践活动,让他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发挥自我教育、自我认识、自我监督的主体作用,在实践中受到启发和感染,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的同时也会自我鉴别、比较、判断、取舍,从而提高认识,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理解,使自己的思想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新华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EB/OL].http://education.news.cn/2015-01/19/c_1114051345.htm

[3]魏强,周琳.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7(3).

[4]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4.

[5]娄淑华,朱子娟,于姗姗.论高校师德师风塑造的理论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2(2).

作者简介:牛建强(1982—),男,兰州理工大学学生事务管理中心主任,讲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张墨逸(1985—),女,兰州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教师,讲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李直)

猜你喜欢
当代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