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与炒作

2018-08-11 04:52邬双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父女丽莎贫困生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据《成都商报》报道,贫困女大学生汤丽莎兼职资助了三名贫困生读完初中,但是那些孩子要上高中了,她力不从心。其父汤国民假借汤丽莎老师的身份把汤丽莎的事告诉媒体,报道发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有人认为“莎姐姐”事件其实是父女俩希望借助媒体呼吁社会接力救助贫困生的一次“策划”。有提出资助意愿的善意,但也不乏父女俩是炒作的言论。

你对汤丽莎父女的做法有何看法?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题目解析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它提供了一则新闻报道,列举了几种不同的看法,让考生根据材料谈自己的看法。在立意时,材料中已给出的几个观点,考生可以自由选择其一,也可选择一个新的角度,但务必从材料出发。考生可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

第一,支持该父女的做法。汤丽莎身为贫困大学生,却兼职资助三名贫困生读完初中,这种行为值得尊重和敬佩,这种善良值得学习和推崇;其父告诉媒体的初衷也是为帮助贫困生,可以理解。由此从“善良无价”“爱心可贵”“点亮希望的灯火”“善意的‘策划”“扬善之举,何来炒作之名”等方面来立意,深入分析汤丽莎父女行为当中的正能量,换位思考,理解这种善良的价值和珍贵。

第二,不支持该父女的做法。汤丽莎的爱心值得肯定,但其本身贫困,资助三名贫困生力不从心,兼职可能影响学业,为何非自己资助不可,不能想别的办法吗?其父假借别人身份更不可取。由此可从“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一种”等角度立意,也可直接认为这就是一种“炒作”行为,其中不乏想出名的动机,继而深入分析他们做法中的不当之处以及被人们质疑的原因。

第三,考生还可以辩证分析思考,既看到二者做法的可取之处,又指出其不足之处,从“发出声音,亦要澄澈”“善意与理性,铺就通往事实背后的道路”等角度立意;还可以呼吁大众理性对待汤丽莎父女的做法,从“对善意少几分怀疑”“勿让善意缺席我们的生活”“观全局以明事理”等角度立意。

无论哪种立意,都可深入人物内心,不断追问,揭示这一事件背后的人性与现实。比如,从汤丽莎的角度思考,为何她那么贫困还要去兼职资助其他贫困生?是什么支撑着她?当她支撑不下去时该怎么做?从她父亲的角度思考,为何他要假借汤丽莎老师的身份告知媒体而不是说真话?他在担心什么?他的真实目的究竟是什么?他还可以怎么做?从大众的角度考虑,为何大众会将善心当成炒作?为何人们对是否炒作的关注超过了对贫困生本身的关注?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类有争议的社会事件?通过不断追问与思考,你能发现这一事件背后的实质与意义,也能深入挖掘出人性当中的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等,以及现实的种种问题和矛盾。这才是写作应追求的深度与意义。

适用素材与运用示例

适用素材

小花的信念

顾城

在山石組成的路上

浮起一片小花

它们用金黄的微笑

来回报石头的冷遇

它们相信

石头也会发芽

也会粗糙地微笑

在阳光与树影间

露出善良的牙齿

运用示例

汤丽莎事件,从本心看,出自善意是毋庸置疑的。自身贫困却向他人施以援手,兼职虽苦却甘之如饴,善良在女大学生心中早已生根发芽。其父向媒体呼吁接力对贫困生的资助,是对善意火炬的传递。这火炬,融化的是人们心中的寒冰,点燃的是对生活的向往,传递的是对世界的热爱。正如顾城在《小花的信念》中写道:“它们相信,石头也会发芽,也会粗糙地微笑,在阳光与树影间,露出善良的牙齿。”汤丽莎父女正是抱着一种始终坚信善意的信念,尽管舆论令人不堪重负,但初心不改。舆论终会淡去,世人的心中终将燃起善良的火焰。——李晨涵[福建省厦大附中高二]

适用素材

不要以为你是杀猪的,所以没有人会听你的话;也不要以为你是个学生,不够资格管社会的事。你今天不生气,不站出来说话,明天你——还有我,还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为沉默的牺牲者、受害人!——龙应台

运用示例

汤丽莎凭-己之力无法资助三名贫困生上高中,其父汤国民却要通过假借女儿老师的身份告诉媒体才能获得关注,这着实令人悲哀。而在这个社会中,像汤国民这样不敢大声说话,甚至不曾大声说话的人有很多。龙应台说:“不要以为你是杀猪的,所以没有人会听你的话;也不要以为你是个学生,不够资格管社会的事。你今天不生气,不站出来说话,明天你——还有我,还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为沉默的牺牲者、受害人!”如果汤国民没有把事情告诉媒体,“莎姐姐”所资助的三名贫困生会不会就此失去上学的机会?大声说话,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洪琦贤[福建省厦大附中高二]

适用素材

不能听命于自己者,就要受命于他人。——尼采

运用示例

尼采说过:“不能听命于自己者,就要受命于他人。”“莎姐姐”事件出来后,有多少人真正了解事情的真相?有多少人是持自己的观点而不是附和别人的观点?曾看过一个微电影,一个商店的店主对天天躺在他店门口的乞丐拳打脚踢,想要把这个乞丐赶走,但他后来看监控视频才知道,原来乞丐竟然在保护他的店,赶走在他店门上涂鸦、在门口小便的人,甚至为赶走小偷而付出了生命。可见,我们不应凭主观情绪来处理问题,而要客观全面地了解事实后再发言。——李茂然[福建省厦大附中高二]

标杆作文

给善良生长的空间

文/陈昱亮[福建省厦大附中高二]

“莎姐姐”资助三名贫困生力不从心,其父无奈求助媒体却饱受争议。这一幕不禁使人发问:给善良一个生长的空间那么难吗?

给善良生长的空间,是对善良的认可与鼓励。孟子日:“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善良始终是人性中闪耀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好好挖掘使用。给善良生长的空间,也许在不经意间可以达成“水击三千里”的效果。汤丽莎本就贫困,其父向媒体求助也实属无奈之举。她本可独善其身,却选择了一条如此艰难之路,其心之善良可见一斑。若此时用舆论之剑将这善良的芽苗砍掉,恐怕对汤丽莎、对那三名贫困生都是悲剧。我们可以保留对炒作的质疑,于此之前,我们更应该对善良报以鼓励与微笑,给每一棵善的芽苗以温馨的呵护。

给善良生长的空间,是给他人,也给自己一份可能与希望。帮助他人的同时,也为自己创造了更美好的未来。因为有着一份善良,奥利弗才能脱离雾都苦海;因为有着一份善良,阿甘才能走向人生辉煌;因为有着一份善良,千寻才能逃出梦的牢笼。让他人因你的善良而温暖,也让自己因善良而更加美丽和幸运。谁也不知被资助的三名贫困生未来会如何,但我们能预想到如果他们没有汤丽莎的帮助将会经历的磨难与痛苦。是汤丽莎的善良给予了他们改变命运的可能,让他们有机会看见更美丽的风景。

给善良生长的空间,也是让更多的善良得以生长。《感动中国》节目的播中、全国道德模范的评选,为的不正是让善良之树更茁壮吗?这是一个信息时代,信息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总是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们没有理由不加以利用。《熔炉》直接推动韩国立法,《嘉年华》更让大家关注幼儿园的教育问题。二者指出问题的一角,是为了千里长堤不为蚁穴所溃。因善良而伸出援手,给善良一份生长的空间,为的是唤醒更多的善良。

若汤丽莎父女能得到声援、得到肯定,那在此之后,便可能会有千千万万个“汤丽莎”因此站起;若他们最后只换得众人的嗤之以鼻,那往后又会有多少人在善的关口踌躇不前?正如之前老人摔倒讹诈的闹剧,如若此类事件不断上演,很可能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果,于己于人,终是有害无益。这亦如“二战”期间德国牧师马丁·尼莫拉在被杀之前的忏悔:“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当纳粹追杀共产主义者、犹太人等时,他没有说话,攒下的恶果,最终落到他自己头上。而给善良生长的空间,便是给自己的生活种下希望的种子。

给善良生长的空间,让善良的稻谷在稗草间永远高昂头颅。

教师点评

文章开头从有人无视汤丽莎父女的初衷与善意,怀疑他们炒作出发,以反问句表明中心论点,希望人们能给善良一个生长空间。主体部分紧密联系材料,从三方面分析论证给善良生长的空间的原因与意义,结构精巧,层次分明,引证和例证丰富贴切,语言凝练优美。倒数第二段的假设和反问引人深思,也体现了作者的思辨性与反思精神。(邬双)

亦要澄澈

文/林欣霖[福建省厦大附中高二]

尊敬的汤丽莎父亲:

川流不息的人海中,想要对着众生发出求救,并非是件难事,但要从千万寻求救助的声音中脱颖而出得到社会聚焦却需要一定的机遇。作为一个父亲,您心疼女儿如今艰难的处境,也想要帮助那几个贫困的孩子,于是借用女儿老师的名义,想要博取外界的关注,向人潮奋力一呼。我们听见了您的声音,却也发觉其间暗藏谎言。有人开始犹豫、不安甚至恼怒,害怕那仅仅是您为了博取关注而扯的捐助大旗。我相信您本意一定是善的,却因为假借身份一事引发人们的不信任。为何人们对此敏感而不安?您又该如何去面对呢?

很多时候,我们对待这个世界是善意而真诚的,“人之初,性本善”,此言不差。我们手捧一颗炽热之心,希望为他人拉开遮挡阳光的帷幕,让阳光照进生活中,用善意去呵护每一个人。但我们常常因此受伤。熊培云在《自由在高处》中提到“人性的异化源于人们对社会的某种绝望”,我们一次次行善,却一次次被“老人碰瓷”“慈善虚假”的声音吓退,因为有太多的“罗一笑”被打包修饰成幌子,我们的善意被欺骗、被辜负了。

我们也清楚“莎姐姐”资助三名学生已是力不从心,确实应得到帮助。但您假借老师之名,让有些人想起曾经被蒙骗时的感受,于是开始怀疑是否又遇见了“情感诈骗”。这好似《群魔》中的沙托夫,由于一封语焉不详的信,小组成员开始怀疑他的忠诚度,最终他被扔进废弃的池塘沉尸。沙托夫本性善良,但就是那一星半点儿与事实有所出入的痕迹,引来洪流巨浪,进而吞没了一个无辜之人。而那巨浪的源头,就是被谎言伤害得内心敏感而不安的人。他们开始怀疑善良,而那怀疑,便是不幸的源头与开端了。这就是为何有些人对出现瑕疵的事件感到不安,他们恐惧欺骗,希望事实澄澈如暖冬下的湖面,晶莹而未有污浊。

但即便是遭受过不少打击,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去倾听寻求救助的声音,毕竟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也在其中。即便认清社会鱼龙混杂,却也相信尘埃掩盖之下依旧有晶莹的白雪,仍旧像罗曼·罗兰一样热爱光明。

这件事还在发酵,此时的您也应该大胆走出来,用坦诚把事实从水底捧出,让纷争暂歇,让大家的关注点重新转向需要帮助的那三个孩子,甚至更多至今还无人知晓的贫困孩子。在人们面前袒露真相和真诚致歉也许并不那么轻松简单,但您不必担心,大方诚挚的态度总会平息反对之音。霍桑在《红字》中告诫人们,哪怕事情再丑陋不堪,也要展现给世人全貌。况且您本身也并未犯下太多错误,只求纯澈之音能够折射出善意。

發出声音,亦要澄澈。请您相信,也许不需要多大的噱头、多么亮眼的标签,总有人能听到来自人海深处的微弱声音,总有人去伸手拉您一把。只是大家希望能够有知晓真相的权利,不再徘徊。

祝事业有成!

您的不知名的朋友

×年×月×日

教师点评

文章以一位不知名朋友的身份写信给汤丽莎父亲,视角新颖。题目为“发出声音,亦要澄澈”,直接点明观点,也体现了作者的思辨性,切合题意。作者既有对汤丽莎父亲善良初衷的理解与体谅,又为他分析了人们产生怀疑的原因以及“谎言”可能带来的危害,并为他如何面对提出建议。文章语言优美得体,论述富有逻辑,论据恰当丰富,体现了作者较强的思考能力与语言功底。(邬双)

对善意少几分怀疑

文/王艺潼[福建省厦大附中高二]

汤丽莎事件一经曝光,各家便开始展示自己优秀的推理功力,推测所谓真相。但面对善良,请收起我们苛刻的“火眼金睛”吧,汤氏父女的善良才是应该被关注的重中之重,请对善意少几分怀疑!

的确,我们生活在一个怀疑的时代。弗洛姆认为现代社会这个巨大的机器让每个人更加割裂而孤独,毛姆认为“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向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这无疑都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在慢慢降低。我们看到“江歌刘鑫”事件、“汤丽莎”事件,更多的反应是等待,等待事件的反转,作为一个旁观者侥幸又无力地等待。但其实,我们不知不觉在变麻木……

当我们对善意少几分怀疑时,我们会看到,除了汤丽莎,在她身后,还有千千万万默默帮助别人的人。这个身影,是《鼠疫》里的里厄医生,是《芳华》中的林峰与何小萍,是许许多多被我们视为理所应当的温暖。大抵人总是有私心的,当一个人善良惯了,旁人总将他的好视为理所应当,一旦有所疏忽,甚至还会招来指责。反思自我,曾多少次用怀疑的眼光将一份饱满的善良伤害得支离破碎?

当我们少苛求几分别人,会看到自己更多的不足。刘瑜在《观念的水位》一书中有一篇《迷人的愤怒》,讲愤怒之所以令人上瘾,是因为这种正义的自我认知是人“存在感”的重要表现方式。键盘侠在网络上,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攻击别人,对别人苛求指责,他们往往只会纸上谈兵。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得到了自我满足,获得了自己的存在感。当我们跳出这种自我满足时,我们会自惭形秽于自己的无所作为——我们什么时候有过捐钱捐物帮助某个不认识的渴求知识的贫困儿童的行动,甚至是念头?所以,与其怀疑别人的善良,不如自己多做几件善事;与其苛求别人,不如先做好自己。

一个女孩的单纯善良,一个父亲的疼惜不忍,也许,这就是我们苦苦追寻的真相,只不过太多人想让它凌乱复杂、扑朔迷离一些。昆德拉曾说“人最大的弱点是善良”,汤氏父女这样直白而不加修饰的善良成了易受他人攻击的软肋,这是不应该发生的。觉醒的自由意识让我们学会了怀疑,却遗忘了最基本的信任。

不可否认的是,汤父的做法确实有不当之处。他不应该假借老師的身份向记者曝光,欺骗公众。但当我们知道汤父自己也过着拮据的生活,为的是资助贫困生时,一个朴实善良、爱女心切的父亲,想要帮助女儿帮助贫困生,做出未经周全考虑的事情,也并非不可原谅。

其实有时候我们不敢去相信,只是因为习惯了没有风险的安全感,满心觉得这样就不会被欺骗,这也许是现代人最真实的写照。对善良宽容一些吧,少几分怀疑,去感动于汤丽莎父女的善良,别让一份浓浓的温暖白白流逝。当你真正付出信任时,你便不会抱怨冰冷。

教师点评

文章以“对善意少几分怀疑”为中心论点,通过分析社会上存在的信任问题和人们的某些心态,揭示对善良产生怀疑的原因,论证层层深入,引人思考。文章紧扣材料,既有对事件本身的追问和辩证分析,又有对时代和个体的观照,语言流畅凝练,思考深入独到,引证、例证信手拈来,收放自如,体现了作者扎实的写作功底。(邬双)

猜你喜欢
父女丽莎贫困生
穿白裙子的女孩(中)
穿白裙子的女孩(下)
Dad and daughter jazz duo父女爵士乐二人组
穿白裙子的女孩(上)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我心中的“父女节”
快递爱情
大学用话费查“装穷”贫困生月超150元取消资格
A Walk at N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