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蕊
【摘 要】《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在新的学科目标要求下,英语阅读对提升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及学习能力将起到关键作用。”笔者尝试借助课文阅读教学,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对文本提问,以及就“最有挑战”这一问题开展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阅读教学;文本提问;小组竞赛;思维品质
一、背景介绍
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通知首次提出凝练“学科核心素养”,其中英语的核心素养由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组成。培养学生提问能力不仅能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更能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目前,在阅读课教学中,通常以老师“问题设计”贯穿课堂,学生回答为主。这种模式没有发挥学生提问的主观能动性,忽略了学生的表达和思维训练。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自主提问,不仅能提高学生问问题和回答问题的准确度,而且能帮助同学更深层次地理解和解读文本。
二、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题为“神童Wendy的一天生活”。阅读题材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易于理解,因此,在学生自主提问、掌握文本内容方面问题不大。从文本的结构来看,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旨大意,正文的每一段按照时间顺序描写,能够帮助学生找到不同时间的相应信息。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八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此时他们已具备了一定量的英语词汇,也经过了一定量的阅读训练,思维品质趋于成熟。为了让学生学会如何提问,笔者课前对学生在本文中可以提问的方面进行了举例,从句子到段落、细节到整体分别指导。
四、教学展示
1.读前环节(Pre-reading)
(1)Show some pictures and then talk about our own life and talk about our parents'life.
【分析说明】这是一个读前导入环节,鼓励学生谈论自己一天的生活,引起学生对话题的兴趣。同时将本课部分生词在学生表达中通过图片进行教授。
2.读中环节(While-reading)
(1)Look at the two pictures and ask students to express them.
(2)Read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text. Ask students three questions.
【分析说明】这个环节主要是根据图片和标题引言部分锻炼学生对文本的预测能力。
(3)Group competition
第一,分组提问。
第二,学生问题呈现。
【分析说明】这是读中环节中通过小组合作由学生对文本内容自己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的环节。这是一个极为关键的读中输出环节,旨在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不仅考察学生的语言能力,也体现了他们的思维品质和团队合作意识。
(4)Read the text agai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
Questions:
Compared with Wendys life, what are the things you never do in your daily life?
【分析说明】这是读中环节中的一个归纳活动。旨在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Wendy作对比,引导学生通过处理信息,将新的信息与自己的经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为读后环节做铺垫。
3.读后环节
(1)Question: Why can Wendy be a whizz-kid?Can you find some supporting sentences in the text?
【分析说明】通过提出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文本内容,并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2)各小組提出一个“最具挑战性的问题”,由老师选出1-3个问题各组思考讨论。例如:
①How can I become a whizz-kid?
②If I were very clever, can I be a whizz-kid?
【分析说明】这是一个读后输出环节,紧扣文本但又有新的生成。课堂讨论热烈,学生参与积极。他们思维活跃,具有批判性思维,学生参与更抽象更复杂的思考之后,学会了辩证地看问题。
4.作业设计
(1)口头练习。朗读文章,要求跟读课文,关注语音、语调,注意停顿和连读。
(2)书面练习。以“A whizz-kid in my eyes”为主题,完成一篇小作文,以读促写。
五、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自主提问的能力。在课堂上,无论是小组在读中对文本各段落提问还是读后挑选各组提出的最具挑战的问题都是行之有效的,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布鲁姆在他的专著《教育目标分类法》(1984年)中,按照学生回答问题的难易程度,将问题分成三大类:知识和理解、应用和分析、综合和评价。学生必须进行主动的、创造性的、假设的思考,展开他们的想象力,亮出他们的价值观或作出判断。本节课上,在学生提的问题中,以知识和理解性问题居多,学生易于达成,但是对于分析和评价性问题,本课时学生未能流畅回答,因此,老师需要在此方面多一些铺垫,引导学生提出较高层次的问题。
通过本课,不仅使学生提问的正确度得到了提高,而且改善了学生的学习风貌,激发了其实现自我价值的火花。这节课将小组合作与个体学生的体验相结合,在关注学生个体学习的同时,发挥了团队的智慧。对笔者而言,本课时的教学设计,尚处于不断摸索的阶段,授课过程中,也出现了不足之处。教师应当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提问。这节课虽然在此方面已经做了一些尝试,但是部分同学表达不流畅或问题的提出没有基于要求。笔者还可以结合课内阅读材料有针对性地对课外材料进行必要补充,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和思维广度。笔者认为,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应以课文单元话题为依据,进行适度的课外拓展,笔者会在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完善。
【参考文献】
[1]成尚荣.普通高中各学科核心素养[N].当代中学生报,2016-08-29(1)
[2]南希.塞西尔/珍妮.法菲尔.老师如何提问,学生才会思考[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