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初探

2018-08-10 06:30于秋华郑毅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课外延伸教学形式兴趣

于秋华 郑毅

【摘 要】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它成为学生学习、研究、探索知识的重要工具。在课堂教学中,以丰富语文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增进学习效率。

【关键词】电子备课;教学形式;(兴趣、情境);课外延伸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249-02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查阅资料,进行电子备课,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熟悉教材、钻研教材,提高教学实效的基础。教师备课前先熟悉钻研教材,再上网查阅优秀教师的备课。网上的备课各种各样,一课有好多种,而且资料多。比如:我在备语文《鸭子和白兔请客》这课时,就参考利用网上的六种教学设计,备出了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案。导入用插图,学文用投影,朗读用录音,在学生基本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借助课件,让学生体会学习的欢乐,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语文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有效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学生去探索新的知识、挖掘新的潜能。比如我在教学《飞天梦圆》一课时,学生对于航天知识的探知欲是十分浓厚的,但极为有限的课本文字、插图,激不起学生过高的学习兴趣,注意力难以集中。导入时我问学生:“你们知道嫦娥奔月吗?……我利用形、声、色俱备的教学课件,展示有关航天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欣赏。在极短的时间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

小学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动态感知的优势,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诱发学生猜想、想象和联想,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增强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例如,在学习北京申奥成功时,为了让学生体会申奥成功时天安门广场的一片欢腾。我利用远程教育中的课件,让学生欣赏人们听到申奥成功那一刻的视频录像。影片展示的图像、动画、声响效果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感受到了申奥成功的喜悦,特别是对“四面八方”“人山人海”、“潮水一般”这些词语有了深刻的理解。可见,多媒体的运用既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启发了学生情感的投入,优化了课堂效果。

3.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增进学习效率。

教育教学信息的利用可以有效的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刺激强度和频度,启发思维,培养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空洞的“说教式”上课所不能企及的。在《台湾的蝴蝶谷》一文的教学中:插图上的蝴蝶五彩缤纷,十分壮观,为什么说它像“谁在空中撒了一把把五颜六色的花瓣,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我们的孩子,对于蝴蝶,只见过黄的、白的,多彩的根本没见过。对于书中描写的情景,学生没有感性的认识, 教师说破嘴皮也无济于事。这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把蝴蝶谷的录相一放,学生一下就明白了:蝴蝶谷中的各种各样的蝴蝶五彩缤纷,上下翻飞 确实像“谁在空中撒了一把把五颜六色的花瓣,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这是不言自明。总之,多媒体能刺激学生感官,以其超越时空限制,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等许多优势而大有用武之地。

三、有效运教育信息技术进行“口语交际”教学,以说促写,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现代技术进入课堂,为学生的说创设了的情境。以指导学生写“寻找春天”为例,当学生到大自然观察了春天后,教师很自然地用一句话导入:“同学们,春天已向我们悄悄地走来了,她生机勃勃,清新可爱,你们瞧见了吗?”顿时,学生纷纷发言.“你们还想看看吗?”“想!”一按键,屏幕上显示出各地春天的美景。顿时,教室里安静下来,陶醉在其中.“呀!怎么有这么多漂亮的地方呀?”“真美呀!”教师紧接着问:“想不想给大家介绍?”“想!”学生的表现欲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个个跃跃欲试。这时教师再因势利导:“请你按老师讲的观察方法加以观察,然后选一只你最喜爱的景色向大家介绍,比一比谁描述的最美。”鲜明生动、声情并茂的画面,把学生的思维紧紧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学生想说的愿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时教师再让学生同桌对说,小组讨论,大家交流,学生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个个说得开心,这也为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有效利用教育信息技术进行课外延伸,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文学习完了,并不代表这一课的任务完成了。课外延伸是对课文内容的有效补充。课后,我利用网络查找了课外补充材料,打印出来,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让学生阅讀欣赏。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为了理解作者对鸟的天堂独特的风光以及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鸟类与鸟类和谐相处的意识,可以设计这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

1.写一些保护鸟的标语。

2.画一幅展现大榕树风采的图画。

通过完成作业,学生尽情地展示了自己的探索成果。这样的延伸,拓展了探究的空间,放飞了学生的思想,展示了学生的个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

总之,教育教学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但是, 我们应该明确多媒体永远只是辅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效果的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运用教育教学信息技术必须把握“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 并以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为轴心,这样才能发挥其最佳效益。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

[2]高小红.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年01期.

[3]苗保卫.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学苑教育,2011年04期.

[4]蒋敬久.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J].文化(学术版),2009年09期.

猜你喜欢
课外延伸教学形式兴趣
把握教学“三优化”,打造高效率课堂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率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课外延伸现状与对策分析
初中历史教学中应巧用历史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