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红娟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了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它们是数学思想、方法或者关于数学的整体理解与把握,是学生数学素养的表现。作为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的一名数学老师,我始终坚持不能满足于教给学生知识,而是着重在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素养,为学生提供基本的数学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寻求结果,以数学的思维方式分析解决问题。
【关键词】课堂培养 数学素养 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6-0130-02
数学是小学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学好数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以及计算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加强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力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技能和数学知识,还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品质和观念。
一、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的素养
要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的得到发展,就必须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为他们创造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是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和研究的。例如我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我没有给学生直接出示圆周长=圆周率×直径,让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把公式记下来,而是在课前为学生提供了圆形物品、圆形橡筋、直径为2、3、5厘米的圆形纸片、直尺、三角板、棉线、软皮尺、剪刀、实验报告单、计算器等学具,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利用滚动法、绕圈法、用软尺测量等方法在实践中探究,小组合作填写实验报告单,整个过程中,让学生从各自不同的操作实践中感悟“化曲为直”的数学思考方法,感悟“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关系”。并汇报交流得出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最后再用多媒体实验演示的方法,把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用动态的过程逐步演示出来,让学生直观的理解,那么学生对圆周长的公式的印象就更加深刻了。
二、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数学思想的素养
数学素养的形成与语言是紧密联系的,正确的数学语言能更准确、清晰地反映一个人的思维过程,正确的语言是进行正确的数学思维的基本前提,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就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例如:我在教学学习15-7退位减法时,让学生在桌子上摆15根小棒,然后让学生摆动小棒,设法得出计算结果,由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用了不同的方法,均得出结果8。他们各自讲自己的思考过程。学生在亲身感受下,能有条理地讲述计算方法与过程,发展了语言的表达能力。又如我在教学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换算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因为他们的的进率都是10、100、1000…所以学生们整理出了一套话,从高到底要添0,进率是几,添几个零,从底到高要去0,进率是几就去几个0的小窍门。
三、培养学生合理地提出数学猜想的素养
猜想,最常运用于对新知识的探索起步阶段,因为这个阶段的猜想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利于架起已知与未知的桥梁,这样做,更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中,我首先出示一个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花坛,在已知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基础上,猜一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求?有的同学会说:边×边。还有的同学说:底×高。一组感性学习材料的提供,学生的思维有了一定的指向和集中。学生凭着对学习材料的直接反应,很有预见性地作出了大胆的设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跟它的的底和高有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高。“数学猜想”推动着数学科学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需要我们长期的坚持不懈,寓猜想能力的培养于平时的教学之中。
四、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素养
数学情境的开发与创设是学生有效建立数学模型,完成数学学习的重要载体。唤起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经验,沿着现实生活到情境问题,由情境中蕴含的数学问题到抽象的认识转化过程,实现通过生活向抽象数学模型的有效过渡,这是我们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例如我在教学“平行与垂直”这一课时。平行的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这是学生已有的学习背景,也是本课的新知生长点。
五、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素养
在现在的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教育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很多师生都误认为数学只是一门与数字打交道的课程,其实不然,数学中还有许多充满美的内容。可以说,数学不仅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还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数学中有许多充满美的地方,如对称美、奇异美、统一美等,教师在教学时要将数学的艺术美融入到数学知识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提升数学素养。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一节内容时,我就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美丽的轴对称的图片,让学生在视觉的享受中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增加学生的审美体验。有世界著名的建筑,如埃及的金字塔、北京故宫、天坛、埃菲尔铁塔、泰姬陵等;有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如蝴蝶、风筝、湖边的倒影、脸谱、奥运五环等。这些充满对称美的事物使得学生的心灵得到了满足。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生都十分积极地投入数学知识的学习探索中,从而使得数学课堂不再沉闷乏味,使学生在研究对称图形的性质时还提高审美素养,从而真正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总之,数学素养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素养,数学教育也就是一种文化素质的教育,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鼓励学生广泛开展各种小组探究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探索活动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让学生满怀乐趣和憧憬地去学习它,从而达到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李锡梅.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7(02):131-132.
[2]劉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6(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