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多文本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8-08-10 09:33金世婴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0期
关键词:议题读书文本

金世婴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7年周口市基础教育教学专项课题《探索多文本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zkzx170100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0-0202-0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和今后很长一个时期教育界的中心工作。作为一名奋战在讲台一线的语文老师,课标要求我们应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是单一、单向的传输方式,多文本阅读教学要完全打破这种方式,建构一种新型的、多元的、多向的、发散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交流,帮助他们每一个人澄清自己的想法,建立自己的观点,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并逐步转化为他们自己的学习能力,对语文及其他学科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阅读与发展奠定基础。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在多文本阅读教学实验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尝试、不断反思,努力把握多文本阅读操作的规范,寻求最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我们年级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确定议题策略

研究中我们发现,多文本阅读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议题的选择,根据议题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文本组合。当议题越明确,议题选择就会更具方向性,效果就会越明显。我们进行了以下尝试。

1.把“观点”作为议题。例如,一篇文章说孩子要注重过生日,因为生活需要仪式感;另一篇文章说孩子不要注重过生日……把这样几篇文章放在一起,读完之后,疑惑自然来了。于是,学生就会自我发问、重读、辨析……学生会在很多信息中努力辨别信息的真假,并做出自己的判断。

2.把“表达方式”作为议题。例如,把一些相似的童话放在一起,我们就会发现原来很多童话都是反复结构的,主人公遇到三次困難,发生三次变化,交换三次物品。厉害的读者就是这样连续读一类文章,去发现写作的技巧,发现故事的“密码”,发现文学的秘密。

3.把“人文主题”作为议题。例如,把关于怎样读书的文章放在一起《窃读记》《我的“长生果”》《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走遍天下书为侣》,我们就会通过这组文章,进一步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读书有什么好处”“我们都要读什么书”“怎样读书”。就是在这样的多文本阅读中思考各种问题,让学生爱上读书、学会读书。

当然,我们还尝试把“作家”作为议题,集结有代表性的文本,了解其写作风格。把“体裁”作为议题,了解同一题材的特点等等,让学生通过求同或者是取异,进行分析判断,提高其阅读能力。

二、选择文本策略

现实中,我们每天身处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碎片化知识越来越多,新闻越来越杂,话题越来越爆,什么都是来得快去得快。而我们的教材文章往往都是经过修饰、去情境化、有知识呈现的文章。多文本阅读,就是要强调对真实的阅读材料的模拟,多创造机会让孩子们接触真实、多元的文本,练习真实、实用的阅读策略。

经过实验研究我们发现,虽然多文本的文本选择相对宽泛自由,但也不能随便拿来几篇任意组合就可以用,更不能根据教师自己的好恶来取舍文本。要有基本的准则:1.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2.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3.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4.选择有代表性的文本。

三、组合文本策略

1.注重阅读所选取的多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虽然是多文本,但不能随机选取多个文本凑在一起,而是注意其一定的内在联系。或者是主题相同,或者是体裁相同,或者是风格类似,又或者是写法相似或迥异,这些都为阅读者掌握阅读方法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学生可以通过一组文章的比较阅读,掌握某种或多种阅读方法,提高某种或多种阅读能力。

2.在组合时,要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文本组合要么形成明显的异同点;要么形成强烈的认知冲突,要么形成独特的排列,这样才能在单位时间内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启动思考,引发探究。

四、设计问题策略

多文本阅读教学中,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读多篇文章,若无问题或问题过多、过碎则意义不大。一个很重要的教学取向就是提升学生的思考力,引领学生发展深度思考能力。那么多文本阅读怎么才能提升思考力呢?我们研究发现,最关键的因素是问题的设计。

1.提解答域宽的问题。多文本阅读更倾向于发现至上的探索性教学。因此,在问题的设计中,要提那些解答域宽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鼓励孩子们有依据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神话一组里的两篇课文和希腊神话里的三篇阅读材料,首先让学生阅读《女娲补天》而后引出什么是神话故事?然后让学生阅读《普罗米修斯》《大力神海格力斯》通过中外神话的学习,了解不同时期里童话中的英雄,对中外神话有不同的认识,然后畅所欲言,谈自己的发现和阅读所得。

2.要对多篇文章共同发问。可以针对异同点提问,让他们透过表象发现多文本之间的共同之处。比如在《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中,都采用物我相融的写法,写出了奇异的经历,宣泄了不一般的喜爱和赞美。

3.尝试通过阅读单来呈现问题。这样可以大容量、大板块的进行讨论梳理,避免提问过多、过杂,也可以形成比较式的阅读。比如《蛇与庄稼》《鹿和狼的故事》都可以用简单的思维导图清晰概括。

以上是我对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一些探索。仅有热情是不够的。面对种种新生的思想和极具冲击力的种种声音,我们要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冷静地思考,理性地对待,绝不能一味盲从,误人子弟。

总之,不管什么样的问题设计,都要找准学生的思维碰撞点,以期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这样才能紧扣议题达成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议题读书文本
我爱读书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我们一起读书吧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API China & PHARMPACK & SINOPHEX关注制药企业环保议题
读书为了什么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例谈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