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长彬
【摘要】看似简单的初升高,不仅仅是学习从低级上升到了高级阶段,就连所学习的内容,也随着等级的升高而加深了难度和深度。作为高中的数学教师来说,如何处理好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同时,为学生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同时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和探讨,对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问题和解决对策,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 初高中数学衔接 问题及措施
【基金项目】本文是福建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基于“校本数据”的教、学、测优化研究(FJJKXB-122)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0-0164-01一、数学核心素养是什么
数学核心素养顾名思义,是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到的数学相关知识以及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这些数学思维和能力,能够有效的满足社会当下对于数学人才的要求,能够满足学生个人在社会中的自身需求,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其中,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精准运算的能力,数字逻辑推理能力,数学科学思维,数学运用以及分析等等。
二、当下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现状
1.数学教材有所变化,内容难度加深
對于初中生而言,由于认知水平和智力背景有限,所以所学的数学知识在内容上来讲,要相对简单,相对具体,最为常见的便是相关题型的教学,整本数学教材在内容上没有过多的复杂变化,而且内容很具体,简单易懂。
但是,升入高中之后,数学教材在内容上有所加深,题型难度随着学生的认知水平的提高,也逐渐的加深,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其次,在教材的安排上多了一些探究模块,比初中的教材更为丰富一些。对于数学内容也相对抽象,需要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更需要的是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2.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习惯相对较差
在初中的数学课堂,学生习惯了跟随教师的讲课步伐,对于难以解答的问题,教师会耐心的帮助学生进行解答,这就造成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思维逻辑能力较差,对于数学学习的节奏,学生习惯于教师安排,自己没有学习计划,也没有合理的安排。
但是,在高中的数学课堂上,更需要的是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需要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情况会越来越多,只有学生自己动脑思考,才能在数学的课堂中,提升自己的数学思维。由于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养成的不良习惯,就会导致学生跟不上数学教学的步伐,掌握不了教学节奏,时间一长,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基于数学核心素养,提升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质量的措施
1.重视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将数学核心素养贯穿数学课堂的始终
不论是初中的数学教学,还是高中的数学课堂,最终的目的都是希望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得以全面发展。因此,要想学生顺利的度过初高中的数学衔接阶段,教师要在讲课的过程中,不断的练习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让学生掌握做题的技巧和方法,从各个方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题目为:A={ (x,y) | 7x-6y=9,x,y∈N} ,B= {(x,y )|3x+2y=13,x,y∈N },在做这道题目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运用初中所学的二元一次方程,利用相关的知识,将x、y的值算出来,然后让学生在运用高中所学的集合知识,将这道题求解。
初高中想要顺利的进行衔接,教师在进行数学题讲解的时候,既要运用到初中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熟悉,然后再融入高中的知识,逐渐的提升学生的知识难度,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提升数学的核心素养,提升数学思维。
2.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匹配和融合
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充分的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的习惯和思维进行大概的了解,然后在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初中生习惯性具体的解题方式和解题思路,对于抽象的概念和含义,对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讲,一时难以理解和想象。
因此,在数学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和事物具体化,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事物的存在,他们在理解的时候才会渐渐接受新的概念和知识点。于此同时,情景化教学不失为好的教学方法,将课本上的知识具体到现实中的物体上,会让学生瞬间理解数学概念。
例如,在学习《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一节的时候,教材上的图形都是相对来说比较抽象的,空间点与直线平面都是处于不同的维度,对于平面教材来讲,学生无法进行理解。
这时,教师就可以举一个最为简单,最为直观的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比如,学生所处的教室,便是一个立方体,对于墙角就可以看做是一个空间点。而天花板挨着墙的直线,刚好与空间点相交,至于学生触手可及的墙面,便是那条直线下构成的平面。
教师用自己的话语,生活化的语言,为学生去讲解,不仅案例就在学生身边,学生容易接受,与此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于空间点与直线,平面之间的关系,以便于学生日后做相关的空间点的题型,可以很好的具有空间思维和想象力。
如此以来,学生便可以将相关的数学知识点,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提升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3.教师辅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
高中的数学学习比初中学习,更加强调是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过程无非就将新学习到的内容,不断的进行自我整理,不断的构建和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让新内容和以往的知识体系相融合。
因此,在高中的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充分的理解数学,明白数学的框架结构和思维结构。然后,辅助学生进行构建自己的体系,提升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比如,在学习n^(n+1)和(n+1)^n 进行大小比较的时候,相信一大半的同学会倾向使用代数法,进行计算和验证,当n=1 时, 1^2<2^1;当n=2 时,2^3<3^2 ;当n=3 时,3^4>4^3;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进行等式的转换和运算,以此来推出能够适应,当n=所有情况的时候,依旧可以判断出两者的大小关系。
((1+(1/n))^n·1)^(1/(n+1))<(n·(1+(1/n))+1)/(n+1)
可推1+(1/(n+1))(1+(1/n))^n<(1+(1/(n+1)))^(n+1)
得{(1+(1/n))^n}是单调递增数列
且n→∞时,(1+(1/n))^n→e
得 n=1时,(1+(1/n))^n=2>1
((1+(1/n))^n)/n>1
n=2时,(1+(1/n))^n=9/4>2
((1+(1/n))^n)/n>1
n≥3时,(1+(1/n))^n ((1+(1/n))^n)/n<1 所以 n=1,2时,n^(n+1)<(n+1)^n 当学生在教师的辅助和帮助下,将题目完整的算出来,并验证了自己的结果是正确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类似的题型,找出经验和规律,找出题干中的逻辑思维,去更好的学习数归法等相关的数学知识,由此来建立学生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 四、结语 不论是在初高中数学衔接的过程,还是其他阶段的衔接,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核心素养始终要贯穿于整个课堂。数学课的目的,不仅仅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出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能力,在核心素养的教育下,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这才是教师进行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