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大巍 张随江 孙晓轩 何名格
【摘要】本文立足于十八大“立德树人”高校教育根本任务,将大学生自立自强理念养成作为“立德树人”任务的具体实践,帮助大学生培养自立自强品质,形成理论指导自身实践。这就要求对立德树人理念养成的内涵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在此基础上利用好“课程教育”主渠道,走好“实践育人”必经路,用好“文化育人”长久方。
【关键词】自立自强 理念养成 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7-0031-02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旨在把大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才。而培养大学生自立自强品质,促进大学生自立自强理念养成,是落实立德树人工作内容和响应习总书记号召的重要举措。
一、大学生自立自强理念养成的内涵
自立自强分为自立与自强两个部分,两者相辅相成紧密不可分割。自立强调独立、自主、自由,即独立自主的生活和参与社会的各项活动,自由的支配自己的行为与思想而不受外界主导,包括了行为上和精神上的自立。自立着重点在于自身的控制权和独立自由的生活能力,我们强调的是一种能力,而不是一种对立的关系,是立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人与他人和谐相处的基础上的[1]。相较于自立这种行为或思想,自强就是一种精神或品质,表现在一个人的奋发向上,奋发图强,不断进取的状态。自强是在从事自己事业或者在自身学习过程中突破困境,解决难题,实现最终目标时所表现出的能力,融信心、勇气、能力于一体,源于自立自强理念和养成,体现在对自己从事地事业的信任和坚持,取于自我取向和社会取向。
自立自强理念中的“理念”一词在《辞海》中解释为:看法、思想,思维活动的结果,或者是观念,通常指思想[2]。大学生自立自强理念养成中“养成”分为“养”和“成”,前者是量变的过程,重在社会、学校、家庭等教育主体的教育、熏陶和影响;而后者质变的结果,重在经过各个教育主体的教育、熏陶和影响到一定程度后,主体自我形成稳定的思想观念体系的结果。
二、大学生自立自强理念养成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自立自强理念养成是对“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具体实践。200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习总书记提出“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首先在于“立德”,而后“立人”,回答了里什么样的“德”,树什么样的“人”,给高校的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出了培养方向和要求[3]。高校的职能有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而人才培养作为高校最重要、最核心的职能便是培养人才。按照“立德树人”的培养要求,做好大学生自立自强理念养成从基础上保证了大学生具有克服困难的精神,从能力上是大学生能够适应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环境,从素质上迎合了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要求。高等学校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通过具体的课堂教育,第二课堂的再教育,以及社会实践的考验,对大学生的自立自强品质进行培养,促使大学生能够养成自立自强的理念,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方面,培养出直面困难、勇于挑战的内在品质,另一方面,培养出在逆境中前行,在竞争中上升的能力。以此实现了“立德”方面的自强,和“树人”方面的自强,是对“立德树人”的具体实践。
大学生自立自强理念养成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备思想。自立自强理念养成核心是理念,重点在养成。这就要求大学生在观念中能够有自立自强的观念和意识,这种观念和意识不是在大学生实践中刻意的去体现或表达,而是由内而外的潜意识指引,成为大学生一种固有的品质,不为外界所影响,却能够以此品质去改变外界。
三、实现大学生自立自强理念养成的主要路径
自立自强理念养成首先要求大学生能够知其然,更要能够知其所以然,需要大学生深入的学习和理解自立自强的内涵和意义,简单的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是不能满足学生对自立自强认识需要的。为此学校要扮演好主人公角色,构建出良好的课程教育体系,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扮演好执行者角色,在课堂中积极将自立自强的理念灌输给学生,包括思政教育课程和专业技术教育课程,要做到知识教学不丢,理念教育不忘。
“实践育人”是自立自强理念养成的必经路。课程教育的确能够确保自立自强理念教育能够充分为学生所知,但这只能是外界环境的刺激和影响,能否做到内化于心关键还是要看实践。以第二课堂开展、素质拓展和社会实践为依托,引导大学生主动独立自主的迎接挑战。其中学校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搭建出良好的自立自强理念实践平台,开展丰富多样的自立自强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实践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学生作为参与者和实践者要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课程教育的自立自强理念知识,认真践行,在实际活动中更深层次的去理解自立自强理念,锻炼自己的自立意识和自强本领,从而能够保证将外界的刺激和影响内化于心,在形成理念之后用理念指导实践,从而外化于行。
“文化育人”是自立自强理念养成的长久方。校园建设不仅要有漂亮的教学建筑、先进的仪器设备、完善的基础设施,更要有以文化育人,以文化养人的校园文化。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自立自强理念融入其中,形成积极向上、你追我赶的学风、教风。为此校園建筑建设不能只停留在规模、气势、外观方面更要融入人文的涵养和德智元素;学校更不能一味注重科研设施投入,也要加大校园文化的支出;学校不能局限于基础设施建设,也要放眼于校园地标和精神标的建设。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改革不断深入的阶段,各种消极腐败思想正在侵蚀当代大学生的心智,加之如今高校不断扩招,高等教育群体数量剧增,大学生在自身发展和就业方面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这就需要大学生发扬自立自强的民族精神,培养自身自立自强理念及养成,快速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争取成人成才,做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姜荣,罗定华.试析高职生自强精神和自立能力的培养[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2]韩延明.大学理念论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58期.
[3]谭秀森.论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机制[J]。思想教育研究,2013年第2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