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其内在因素、外部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无论何种因素都受环境的直接影响和制约。通过对心理环境的优化、活动环境的深化以及社会环境的美化,改善作文教学活动中的环境,可有效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作文 教学环境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8-0177-02
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其内在因素、外部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无论何种因素都受环境的直接影响和制约。因此,改善作文教学活动中的环境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环节之一。
一、心理环境的优化
影响作文教学的的心理条件是多方面的,而最主要的则是学生的认识规律。只有当教学内容与形式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时候,他们的心理素质才能得以相应的发展,才能促进作文能力的提高。所以,培养良好的写作心境,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
1.炽热的态度。作文的教学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强烈的写作欲望和纯正的写作动机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动力。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从喜怒哀乐中体验好恶爱憎,使学生的性情受到感染和熏陶,引起情感共鸣,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激发饱满的情绪,进而培养顽强的毅力,坚定的意志。这样,学生才会把写作活动看成是学习中的乐趣而不是负担。如教《春天来了》这篇看图学文时,我先指导学生了解写作意图,读懂课文内容,想象出课文中描绘的春天的景象,然后放一些春天景象的视频,再利用课余时间带学生到野外去走一走、看一看,并在野外做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记住我们家乡的春天有哪些景物和特征,然后把它写下来,这样学生就觉得非常有趣,一篇看图作文就在乐趣中自然而生了。可见要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是单靠命令或布置任务就能达到的,而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感到写作也是一种乐趣。
2.正确的价值观。“内容”是作文教学的“粮食”,但内容的取舍取决于学生的好恶,小学生认识事物一般凭直觉感知,缺乏判斷能力,对事物的理解和追求大多停留在“好玩”上,有时甚至是非混淆、好歹不辨。反映在作文上往往是“贪血”或“畸形”,枯涩而无味。所以,作文教学不仅要拓展学生的接触面,猎取丰富的“粮食”,还要注意作文素材的思想性,从中培养高尚的道德素质,良好的思维品质,逐步树立正确衡量事物的价值观,发挥作文教学的德育作用。比如在课堂上结合教科书适当穿插一些爱国为题材的教育是完全必要的。《小英雄雨来》、《英雄邱少云》中的雨来,邱少云等他们都是民族的精英,爱国的典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即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爱国热情,又有利于学生对写作题材的积累。这样,对他们思想素质的提高和写作水平的提高都是有利的。
3.愉快的体验。每个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是不均衡的,这与他们个人的智力、经历和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尽管他们的作文水平参差不一,但每个人都付出了一定的劳动代价。教师要珍惜学生的劳动,以增强他们写作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唤起他们的写作欲望。对学生来说,作文的最大乐趣莫过于在经过自己的一番努力而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体验能激励学生勤奋乐学、上进。因此,不管是哪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要为使他们能有成功的体验创造机会,提供条件。老师在学生身上寻找、挖掘闪光点,加以激励和引导,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因此成为积极向上的原动力,成为学生成功的起点。
二、活动环境的深化
情操的陶冶,思维的发展,个性的发挥是促进写作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但有效地调动这一系列内在因素则需要一个良好的外在活动环境。
1.内容选择。组织活动目的在于扩大学生对社会对生活的接触面,但并不是有了接触就有了好的素材。指导学生筛选和提炼才是活动的意义。这样,改善活动环境就必须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地有目标地寻找事物、挖掘事物的习惯。在加深认识的基础上发挥“灵感”,因此真正解决作为与活动的供求矛盾,排除“伪”、“粗”因素的困扰。因此,教师要创设习作机会,鼓励学生广泛地进行写作活动。如:一个夏天的课余,我把学生带到荷花池边,特意指着荷叶问:“荷叶为什么长得又大又圆”学生们各抒己见:“这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它的特点,它的精神。”我进而问:“这是什么精神?”同学们又活跃地议论开了。有的说:“夏天,它用绿叶遮挡烈日,保护莲藕。”有的说:“它为把荷花装扮得美丽,宁愿做陪衬品。”有的说:“它象征人们的无私奉献精神。”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明白天天在生活、天天在“作文”,留心周围的事物,并善于捕捉、积累,写作兴趣之“火”就会燃烧起来。
2.个性发挥。作文最忌千篇一律,千人一画。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大同小异,人云亦云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显然是没有注重诱导学生的个性发挥所致。改善的创设作文教学的活动环境,就在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爱好不同而分门别类,使各种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的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满足,有所感受、有所发挥,以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例如,我布置《我心中的榜样》这篇习作。开始许多学生都只选一些勤奋的学,成绩优秀的人作为自己的榜样。
三、社会环境的美化
作文教学是一种社会现象,与社会实践和人际交往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在他们的社会接触和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可能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社会和人际环境的复杂性,“负效应”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这样“负效应”反映在作文就是褒贬模糊,好坏难辨,为作文而作文,失去“道”的追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体验社会上丰富多彩的美:美的景物、美的环境、美的心灵、美的举动、美的人物,以减少社会环境的“负效应”。语文教材的诸多作品塑造了许许多多的美的人物,如语文课文《小英雄雨来》中的雨来、《英雄邱少云》中的邱少云,以及在我党艰苦卓艳的斗争中涌现的无数英雄。他们崇高的思想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肺腑、动人心魄的正气歌。这些美的形象,展示出美的灵魂和美的精神境界,给人以生活美的启迪。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美的例子,以美的形象塑造学生美的灵魂。通过这些爱国的思想主义教育,不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而且有利于学生写作题材的积累,有利于写作的提高。
总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巧设教学环境,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实施愉悦作文,变“苦写”为“乐写”,就会让学生找到写作的突破口,写出“美好”的文章,从而提高班级的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龚琦,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几点体会,茂名市优秀教育文集.
[2]周日光,激发兴趣,愉快作文,茂名市优秀教育文集.
[3]李孝泓、卢青方等浅谈小学语文中的美育教学中华教育论旱(3).
[4]谭学良,培养作文能力、提高语文素质,茂名市优秀教育文集.
作者简介:
朱晓萍(1968—),女,信宜市东镇街道塘面小学语文一级教师,教导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