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庆 郜红合
【摘要】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应用型转变,不断增强服务能力的要求,建设非艺术类高校特设动画专业为引领,在以因材施教为导向下改革动画专业课教学方法和内容为目标,进一步完善改革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积极探索符合我校(主要是艺术类专业背景)学生的精准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具有现代意识和时代精神的创新型、创造型、创业型人才。
【关键词】动画 教学改革 分层教学
【基金项目】2016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65230070038
【中图分类号】Q93-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8-0043-02
一、非艺术类高校以因材施教为导向的《动画技法与运动规律》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的具体改革内容
《动画技法与运动规律》教学中分组分层教学方法的实施措施按照学生对动画专业认知水平及学习能力精心分层,设组分层和分组是实施分层教学的第一步,在《动画技法与运动规律》教学中教师按照学生的基础、兴趣、认知能力、性格和协调性等众多因素,动态地把学生按动画生产制作过程分为A、B、C等多个层次(每个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以后发展情况随时调整)。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小组设导演一人,负责做好分层合作学习的组织工作。这样分层、设组的优点是各类型的学生都能顾及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潜力得到了发挥,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矛盾,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A层次按照导演型(精英型)人才培养,主要是有一定的绘画基本功或协调性和综合能力都较强的学生。对于这类学生主要是加强引导、加强培养。
二、非艺术类高校以因材施教为导向的《动画技法与运动规律》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的实施方案、研究方法、具体实施计划及可行性分析
1.实施方案
(1)夯实研究者的现代教育因材施教理论基础,反思现存教学现实问题,明确研究的主要目标做好项目研究的基础工作。
(2)在实际教学中在以因材施教为导向下的《动画技法与运动规律》的课程应用,探讨非艺术类动画专业教学方式和方法,促进地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地方高校教学质量。
(3)在项目实例中认真总结,反复求证,撰写项目论文,为非艺术类高校的设计专业教学方式提供参考资料。
2.实施方法
(1)文献分析与理论研究。主要研究的文献包括: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分层分组教学、教学改革、研究性学习、主体教育、发展性教学的文献;近几年以因材施教为研究方法的相关论文。理论研究包括系统地钻研动画专业的特色,以动画生产过程为分层教学的依据也是进行关键能力体系构建与团队合作学习研究的理论基础。
(2)调查研究与课堂观察。通过调查分析非艺术类生源的基本情况,深入发掘生生的专业潜质,目的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动画专业应该怎样学习,这有助于增强研究成果的针对性。调查的形式主要有对教师与学生的访谈,对实验班与非实验班教师、学生的问卷调查等。課堂观察主要在听课中观察教师与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中实际的参与状况,主体参与的行为特征,以及师生在教学中的互动特征,小组内部的合作与沟通状况等。
(3)案例学习与实践检验。通过研究提出因材施教团队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与学习策略以后,研究差异学生在在团队学习中的效果,观察教学效果的变化。
(4)理论研究与行动研究相结合,滚动式推进。理论研究领先,在提出理论假设和教学改革框架设计后,开展行动研究,在行动研究中检验、丰富、发展、推进和完善理论与教学改革实践,最终把理论假设转化为新的教学改革模式。
(5)追踪学生动态。以动画系14级2班、60个学生作为项目班进行群体研究,选择A、B、C各层学生每层选择不少于6人进行动态追踪研究。
3.可行性分析
该项目设计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所需物质条件容易得到满足。项目组成员精干得力,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项目负责人长期从事动画教学工作,作为主持或主研曾参与过数十二门课程的讲解,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经验。其他成员也在教学一线长期从事教学研究工作,王余烈教授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领域特约研究员,辽宁省创意产业协会副秘书长,理事对本项目有更大的指导性作用,也是课题能实现的有力保障。再加艺术学院和学校的大力支持,经过项目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该项研究应该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三、总结
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
1.本项目的特色:
本项目是非艺术类院校以因材施教为导向下的《动画技法与运动规律》的课程教学方法与内容改革与实践的研究。本项目以因材施教为着眼点,探讨非艺术类院校未来发展之路,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项目将理论研究与实训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将改革思路和最新的研究成果付之于艺术设计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当中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非艺术类院校动画专业的未来发展中走出一条新的培养之路,已促进我院校得以具有长效发展机制。
2.本项目的创新
(1)本项目以因材施教结合动画生产流程以及专业特色,打开了非艺术类院校发展的瓶颈。在研究生源条件下因才施教、精准培养团队动画人才,突出教学特色。
(2)非艺术类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本项目将对非艺术类院校所培养的团队应用型人才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提出非艺术类院校所培养动画应用型人才的内涵、模式和素质要求。
(3)根据因材施教的分层教学法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输出团队应用型人才目标,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构建适合于非艺术类院校人才特点的课程体系和结构。
参考文献:
[1]《因材施教的艺术》.查尔斯.博伊德著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2]《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洛林安得森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如何成为质的研究者—质的研究方法的教育学》.陈向明林小英编著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