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编写教学教案、设计教学内容时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导致数学课堂效率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文章对如何构建小学数学快乐课堂进行简要的研究,旨在帮助教师轻松地“教”和学生快乐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快乐数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1-04
作者简介:李昌保(1968—),男,广西博白人,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一、将数学课堂趣味化,让学生快乐地走进数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意识倾向,它是推动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的必要条件,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知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数学教学也是如此,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是6到12岁,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主动探索、活泼生动、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而且和其他教材相比,数学课本趣味性、灵活性强。但是在当前小学教学中,大部分学生觉得数学枯燥难学,随着这些负面情绪的扩展,学生们越来越抵触数学课堂,导致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低。为了解决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快乐数学课堂,使数学不再枯燥,让学生走进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本节所学内容和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将数学课堂趣味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富有童趣的游戏或童话导入课题,如在学习“角的认识”这一知识点时,设计小星星和学生们一起玩,再切入主题“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这种充满童趣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学习“物体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利用当前最受小学生欢迎的动画片导入课题,让学生对正方形、长方形、圆柱、球这些物体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可以自制教具,用纸去折叠相关的图形,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也可以教学生动手折叠,让学生在制作图形的过程中感知图形的本质特征,从而进一步深入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知识。凡是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故事和儿歌,教师都可以引用到课堂当中,将课堂最大限度地趣味化,利用幽默的语言、诙谐的故事等形式传授教材内容,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二、将数学课堂生活化,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深切地体会数学就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数学源于生活且应用于生活,新课程改革后这一理论得到进一步证实,教学目标也更加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数学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实际生活引入课堂当中,将数学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二年级“元、角、分的认识”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不同的人物。课堂上,教师先板书“我的小超市”,利用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模拟一段购物的场景。教师首先请一个小组的学生充当顾客和售货员,然后在课前准备好的教具(小毛巾、洗发水、牙膏、跳绳、笔记本、铅笔、尺子、橡皮)上标明其价格。“小顾客”们要有顺序地付钱,而“营业员”要负责算好账和应找的零钱。在一组学生分角色扮演的时候,教师要求其他小组的学生注意整个过程,把“购物”过程中出现的元、角、分记录到练习本上,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一组学生表演完后,换其他小组,教师要合理把握时间,尽量让每个学生都上台表演,体验这个“购物”过程。再如,在学习“计算小数”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实际生活引入课堂,例如:爷爷的降压药上写着0.1mg*90,如果每次吃0.2mg,每次吃三片,一瓶药能吃几天?这样将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更有兴趣理解数学知识,并且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三、将数学课堂实践化,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给学生传授基本的数学知识,还要多组织实践课堂,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用动手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讲解环节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对所学的例题进行拓展分析,让小组之间探讨多种解题方法。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组织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整理并分享,对学生的讲解做出补充和点评,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及时纠正。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应课堂上对所学重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分析,理解知识的本质属性。如在学习“乘法的运算”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在课堂导入时先问学生:“学习乘法必须掌握的一个知识点是什么?”学生肯定都知道是乘法口诀。这时教师让学生自己主动举手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背乘法口诀,并在学生背诵完之后及时鼓励表扬,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锻炼学生的公共表达能力。讲课时教师用简单的口算乘法一步步带入,如10×8=80 ,8×10=80,100×8=800,8×100=800,10×18=180,18×10=180。教师先引导学生口算,然后让学生观察左右两边的算式并找出规律,最后教学生用整10算乘法得数,被乘数或乘数有几个零,积的末尾就有几个零。等学生通过观察掌握了基本知识点后,教师再给学生讲解较难的知识点,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探索。另外,课堂上的内容都是立足于教材的,教师在备课时要反复研究教材,只有深层次地把握教材内容,才能用精彩的演讲将学生带入数学世界。
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从数学教学的本质上看,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不应该伴随任何心理负担的。课堂作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只有营造舒适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数学教学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营造一个和谐、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对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多重整合教学行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思考问题的前提就是提出问题,“设疑、解疑的过程”就是教学的过程。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知识创设贴近于现实生活的疑问。例如,教师在学习《积的变化规律》这一知识点时得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几倍,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然后引导学生探索积随着因数缩小而缩小的规律。这个时候学生可能不是很理解,教师可以适当地举例子,如30×5=150,20×5=100,10×5=50,从这三道题入手,让学生不断猜想,寻找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利用演示、操作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简洁、直观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文就如何构建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快乐数学进行简要的分析,让我们了解到为构建快乐数学课堂。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生的差异性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课堂上教师尽量以學生为主体,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探索,给学生一片天空,让他们自己去发挥,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奥妙与神奇。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相关工作者带来一些参考性建议。
参考文献:
[1]赵金翠.如何构建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快乐数学[J/OL].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3(3):178.
[2]嵇荔扬.构建快乐的数学课堂[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版),2013(6):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