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秋霞
卫生材料作为医院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必需消耗品,已占据医疗成本相当大的比例。尤其是一次性卫生材料的普遍使用,既增加了医院的运行成本,无形中也增加患者的负担,因此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把百元医疗收入消耗的卫生材料作为一项评价核心指标。推行卫生材料精细化管理,既是降低成本的需要,也是实现改革目标减轻老百姓医药费负担的需要。
医院对于卫生材料信息化管理大都停留在操作层面,由于卫生材料信息化管理功能的缺失或者对信息化管理软件功能的认识不到位,致使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控制方面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业务科室填报卫生材料需求计划时,大多是根据经验编制,有一定的随意性。2)物资管理部门对科室需求计划的审核只停留在对科室卫生材料需求计划汇总层面,使需求计划审核成为一种形式。3)由于卫生材料品种繁多,需求计划不能和库存进行比对,往往以需求计划代替采购计划。4)医院卫生材料管理仍停留在一级库管理模式,科室消耗成本沿用以领代耗模式,造成收支不配比。5)业务科室对领用的卫生材料缺少专人管理,导致材料的丢失、积压到期的现象出现,造成了卫生材料的浪费。6)财务人员只对实物管理部门的数据账单进行处理,这些帐单的合理性、及时性财务人员并不能真正的进行审核,难以发挥财务监督的职能。若票据积压在承办部门人手中未及时进行传递,则财务部门也不能及时的对账务进行处理,导致会计信息丧失准确性与及时性。
医院卫生材料成本精细化管理是从需求申请、采购计划、采购实施、验收入库、出库使用的全过程管理,并通过细化目标、量化标准、优化流程等一系列方法来实现财产物资安全完整和成本效益最大化。对物资管理全过程中各个环节运行进行真实、准确、完整的反映,是卫生材料精细化管理的安全目标。通过建立专项分析、定期追溯、责任挂钩机制,实现物资消耗成本效益最大化。通过信息化手段将内控管理嵌入到信息化建设平台,整合人、财、物相关的运营业务活动,实现资金流、业务流、数据流的同步和信息共享的精细化管理。
业务流程是实现材料精细化管理的关键点,各个层级的流程都应环环相扣。每个流程都要能清除回答五个问题,即谁、什么时间、做什么、怎么做、是什么?以此明确流程中各项工作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每个部门和岗位在每个节点的工作依据、工作标准、工作权限等。流程运行要通过完整、明确的表单填报将每个环节的工作内容体现出来,实现“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责任化”,同时要反映模块之间、流程之间、表单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制衡。
基于信息化的材料物资管理系统由医院物资管理系统、耗材采购信息平台、供应商物资管理系统、医院HIS系统4部分组成。包括物流和信息流2种功能,实现卫生材料采购和实物管理的目标。
信息化管理系统操作流程图
(1)围绕采购环节管理模式构建
细化管理采购阶段的功能包括临床内网需求计划的填报,管理部门内网收集临床需求计划、审核、汇总、系统自动比对库存生成采购订单,并通过信息平台发送给供应商整个过程监督管理。供应商资质的审核、采购材料的准入、供应商及采购价格的招标、科室需求计划的合理性、采购数量的多少都是管理的重要内容。涉及采购部门、物资管理部门、物价收费管理部门、审计纪检部门等多部门协同工作。生成需求计划、采购计划、采购订单等多种形式的表单。供应商的资质未经审核不能添加供应商字典、采购材料未经准入审核不能添加材料字典、未经招标的供应商和材料价格不能进入物资管理系统,未经审核的科室需求计划不能进入医院需求计划生成环节、已审核的医院需求计划未经和存货比对审核不能生成采购计划,每个环节都要设定相应的审核审批部门和人员,形成制衡。
(2)围绕实物管理和成本核算阶段管理模式的构建
实物管理包括出、入库管理、库存管理、产品追溯管理等内容。涉及采购人员、库管人员、验收人员、材料领用人员、二级库管理人员、材料消耗使用人员等多岗位协同。生成材料入库单、出库单、移库单、核销申报单等多种单据。送货单和采购订单不相符的不能入库,未经采购人员、经验收人员、库管员共同签字确认的入库单不能办理入账手续,未经科室领用人员、库管人员共同签字的不得办理出库手续,未经一级库加价后入库的材料不得移入二级库,未经HIS医嘱和收费系统反馈的申请单不得作为二级库的出库确认单,系统信息传递未经上一环节签字不得进入下一环节,形成自动制衡。
实行二级库管理,实现成本核算精确化。一级库管理卫生材料消耗是以领代耗,医院对科室的实际消耗情况、各种物资的实际库存多少掌握不准确,容易造成成本多计或少计。实行二级库管理,以实际消耗的物资为消耗,使库存量计算更加精确,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库存管理。同时清晰、准确的库存量账目、实际消耗量为财务预算提供详实数据、为院级物资管理部门,较合理的编制卫生材料采购供应计划、制定合理可行的消耗定额,提供详实数据,为审计纪检评价部门多方位监控和分析,提供详实数据。可以使医院卫生材料核算和管控上一个新台阶。
(3)围绕卫生材料成本控制和评价的管理模式构建
百元医疗收入材料消耗作为医院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指标对医院进行考核,要求医院要在材料使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上给与控制和评价,着重在卫生材料的准入上下功夫,如:护理过程中使用的护理类、注射类、输液类材料,国家没有硬性规定的,原则上不引进;引进替代临床科室已有的传统治疗项目,其耗材成本超过项目收费的50%的不引进,防止替代传统的收费材料和高价格材料使用。同时明确规定引进时科室需写可行性报告,对成本和患者人均费用控制承诺并报分管院长审批;成本管理办公室审核对成本可能造成的影响;采购科调研材料的价格、其他医院使用情况以及收费成本比;专家委员会论证票决等手段,严把准入关,以保证控制指标的实现。对于可收费材料要借助HIS系统和物流管理系统,评价其收回和消耗的一致性,对于不能收费卫生材料则要考核其和医疗服务项目收入占比的变化情况,并将评价结果引入绩效考核,强化科室的材料成本控制意识。
通过对医用卫生材料精细化管理模式构建,实现材料管理从制度流程开始,通过信息化手段整合业务流、数据流实现信息共享,对材料成本进行过程控制和绩效评价,降低医院的投入成本和管控风险,提高医院的服务品质,促进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