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丽平,沙洪丽,崔娟
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中心医院儿科,黑龙江双鸭山 155811
在临床疾病中,心肌炎十分常见,常发生于小儿患者中,该疾病主要是由于细菌、真菌、杆菌、寄生虫所致,以病毒感染最为常见,包括水痘病毒、埃可病毒以及柯萨奇病毒等[1]。由于小儿生长发育尚未完全,且免疫系统低下,进而导致其心肌炎发生率较高,且相比成人危险性更高。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疾病常采取常规治疗,但治疗效果往往不佳,因此逐渐被淘汰[2-3]。该院对磷酸肌酸治疗小儿心肌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并总结分析结果(在2016年4月—2017年11月期间收取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情况见下文描述。
该院收取对象为小儿心肌炎患者,对收取100例小儿心肌炎患者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家属均同意该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心肌炎的诊断标准。③经心电图检查发现伴有明显异常者。④所有患者均伴有明显的临床症状。⑤所有患者均经该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排除标准:①伴有先天性心脏病、心功能严重异常者。②伴有严重心律失调者。③不愿意参与该次研究者。
观察组各项基本资料——性别: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年龄上下限值分别为14/1,平均年龄(7.52±1.03)岁;病程:6~28 d 之间,平均病程(17.13±1.22)d。病理类型:房性早搏15例、窦性心动过缓10例、室性早搏8例、窦性心动过速17例。
对照组各项基本资料——性别: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年龄上下限值分别为13/1,平均年龄(7.10±1.20)岁;病程:6~29 d 之间,平均病程(17.59±1.30)d。上述病理类型:房性早搏16例、窦性心动过缓11例、室性早搏7例、窦性心动过速16例。
2组小儿心肌炎患者在各项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进行对比。
观察组(小儿心肌炎患者)-采取磷酸肌酸治疗,具体措施:用法用量为 1次/d,每次 20~50 mg/kg,共治疗 4周为1个疗程[4]。
对照组(小儿心肌炎患者)-实施常规治疗,主要内容包括能量合剂、维生素C以及强的松等对症治疗。
对比且分析两组小儿心肌炎患者的指标,即治疗效果——临床判断标准:①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且经心电图检查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被认定为显效;②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发生明显改善,经心电图检查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被认定为有效;③患者经治疗后,上述情况均未发生改变或病情加重,被认定为无效。
对比且分析两组小儿心肌炎患者的指标,即心肌功能指标——CK-MB:外周血肌酸同工酶;AST:谷草转氨酶;LDH-1:乳酸脱氢酶-I;cTnT:心肌钙蛋白。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后,其中计数资料采用[n(%)]来表示,行 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值来表示行 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小儿心肌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00%(显效28例,占比56.00%;有效21例,占比42.00%;无效1例,占比2.00%),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1.96,P=0.01)。如表1。
表1 对比2组小儿心肌炎患者治疗效果
观察组小儿心肌炎患者心肌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2组小儿心肌炎患者心肌功能指标[(±s),U/L]
表2 2组小儿心肌炎患者心肌功能指标[(±s),U/L]
组别CK-MB AST LDH-1 cTnT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20.21±10.03 21.16±1.98 3.01 0.01 35.26±1.55 42.59±1.65 22.90 0.01 157.32±1.05 186.93±1.32 124.13 0.01 0.41±0.44 1.79±0.68 12.05 0.01
小儿心肌炎在临床上十分常见,该疾病的发病症状不一,对于病情较轻者则可出现气短、心慌等症状,对于病情较严重者可出现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心动过速以及血压下降等现象,因此,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5-6]。
磷酸肌酸在临床上又被称为护心通,能够有效保护缺血的心肌,为一种高效的功能物质,通过对患者心肌细胞的ATP含量进行维持,进而达到恢复心肌的效果,同时还能促进心肌细胞膜的稳定,降低再灌注损伤的发生率[7-9]。
磷酸肌酸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该药物能够对心肌细胞膜的完整进行保护,进而使细胞膜磷脂被降解的产物大大减少。②该药物能够使患者的心肌细胞膜内保持高能磷酸水平得以维持[10]。③磷酸肌酸有利于患者心肌收缩能力尽快恢复。④磷酸肌酸具有较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⑤磷酸肌酸能够使其缺血部位的微循环得到改善,同时还能起到抗血栓的作用。⑥磷酸肌酸能够使患者的再灌注损伤大大减轻。由此可见,将磷酸肌酸应用于小儿心肌炎患者中,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同时能够使其心肌缺血症状得到改善,提高临床疗效。该文选取的4种心肌损伤标志物中(CK-MB:外周血肌酸同工酶;AST:谷草转氨酶;LDH-1:乳酸脱氢酶-I;cTnT:心肌钙蛋白),其中cTnT为心肌特有的一种标志物,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为目前检测心肌损伤最为有效的标志物之一。LDH-1则为同工酶中心肌活性最高的一种,在心探究与推广。肌病所致的心肌损伤中活性提高较为明显,主要作用于乳酸和催化丙酮酸之间氧化和还原反应中;CK-MB为特异性较高的心肌酶之一,其与三磷酸腺苷的再生密切相关,能够将心肌功能情况较好的反映出来;AST则广泛存在于各个组织器官中,对心肌损伤的特异性不高,但由于其在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不含AST,当机体出现心肌损伤或部分细胞结构遭到破坏后则可释放AST,进而导致其敏感性较高,从该文研究可见,观察组各项心肌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由此说明,磷酸肌能够起到显著的心肌保护作,且效果显著。蹇友志.学者在磷酸肌酸与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小儿心肌炎疗效对比[11]一文中,研究显示,其中观察组 CK-MB(20.24±12.18)U/L、AST(34.17±11.52)U/L、LDH-1(158.71±70.54)U/L、cTnT(0.42±0.31)U/L 均优于对照组,而该院研究中观察组小儿心肌炎患者CK-MB(20.21±10.03)U/L、AST(35.26±11.55)U/L、LDH-1(157.32±71.05)U/L、cTnT(0.41±0.44)U/L 优于对照组,其研究结果和该院较为相似,由此提示磷酸肌酸效果较为显著。
该次研究数据,观察组小儿心肌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小儿心肌炎患者 CK-MB (20.21±10.03)U/L、AST (35.26±11.55)U/L、LDH-1(157.32±71.05)U/L、cTnT(0.41±0.44)U/L 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采用磷酸肌酸治疗小儿心肌炎患者效果十分显著,同时还能改善患者各项心肌功能,值得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