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玲 徐文彬
本文提出基于“单元知识结构”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旨在按传统听说、阅读、语法等课型划分基础上对课型和课时内容做适当的调整与整合,强调用“单元知识结构”来引领阅读教学,促进学生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发展。我们以译林版英语教材七年级上册Unit 3 Welcome to Our School为例来进行具体分析。
首先,明确本单元话题的内容。Welcome to our school,这是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话题,话题语境为school open day,对话中的主人公Millie邀请妈妈参加学校开放日活动,带领妈妈参观并介绍学校,内容涉及开放日活动、学校课程、设施、人员、上学方式等,话题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其次,明确本单元话题的意义。本单元主要从学生的视角以“对话和写信”的形式介绍学校,教师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兴趣和语言水平,考察本单元话题与小学已学相关话题间的前后关联(见表1),鼓励他们参与到对本单元话题意义的探究中来,建构本单元话题与学生实际生活间的内外关联。
最后,概括或抽象出本单元的语篇特征。本单元语篇类型,一是口头对话形式,二是书面形式——写信介绍学校。本单元内容有明暗两条线。对话是明线,通过对语篇内容的整体分析,本单元内容没有明显的时间或空间线索,细节信息比较分散,只有通过分层梳理整合时间、路线、所见等相关信息,在零散的信息之间建立起关联,构建本单元的信息结构图(见图1);暗线是介绍学校概况,如课程、活动、设施等,这就需要在信息结构图基础上进一步重组、提炼和整合学校信息,构建有关学校概况的结构化知识(见图2)。
表1 Unit 3与其他单元之间的前后关联
图1 学校开放日、参观学校的信息结构图
图2 关于学校概况的知识结构图
基于上述分析,“单元知识结构”的确立必须建立在教师深入研读单元内容的基础上。只有如此,才能把握单元话题,梳理出学生本单元必须要学的内容,帮助学生建构对校园环境与校园生活的整体认知,从而能运用所学知识介绍校园概况和文化特征,为“比较中西方校园生活”奠定语言、思维和文化的基础。
单元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基于“单元知识结构”所确定的内容范围,同时又指向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在实践中,既要参考义务教育英语《课标》的分级标准,又要结合学情分析,突出本单元学习重点和难点,准确把握单元教学目标。这里我们重点做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不是对学生语言能力水平“好或差”的一般性描述,而是具体的、有针对性的。一方面,要分析本班学生的具体语言知识、能力水平,例如通过教材分析我们发现,在小学阶段,学生就已经学过与本单元相关的话题内容和语言知识,这样本单元教学目标就不可能是这些知识的孤立学习,而是综合运用已学知识更好地表达本单元话题及意义;另一方面,要诊断和分析学生具体的学习困难,例如针对本单元的学习,学生缺乏哪些必要词汇,到底是听说能力差,还是读写能力差,原因在哪里;怎样改进学生的学习策略。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试将本单元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能听懂有关邀请家长参加学校开放日或介绍学校基本信息的对话;(2)能读懂有关学校基本概况介绍的语篇,理解并概括学校基本信息;(3)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用本单元所学单词或句型,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学校;(4)能比较和分析中小学校园生活的异同,认识并热爱自己的学校。
基于单元目标,我们需要对课型和课时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整合,既要考虑单元的整体性,又要兼顾不同课型、课时之间的延续性和递进性。课时目标为单元目标服务,当我们实现每一课时目标时,我们也就实现了单元目标。
译林版英语教材以单元话题为线索,每单元由 Welcome to the unit,Reading,Grammar,Integratedskills,Studyskill,Task,Self-assessment七个部分组成,需要注意的是,教材内容组织的先后逻辑并非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时间顺序,从单元目标指向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来看,我们以为对课型与课时内容的调整和整合更应遵循“语言输入—语言内化—语言输出”的一般语言学习心理过程,设计以“听说读写”技能多维整合的学习活动(课型、课时内容的调整和整合见表2),在活动中理解、运用和内化本单元知识结构,同时也在单元教学进程中不断建构和完善本单元知识结构。
单元教学进程是这5个课时周期的持续不断的重复,它们应该构成一个漩涡周期,每个周期都需要有明确的收获,以期形成新单元学习循环的起点。在学生单元学习的阶段性求知欲望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适当的检测,对他们的成功进行鼓励,让学生及时体验单元阶段性学习的成就感,帮助他们更自信地开始新单元的学习。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获取、理解、组织、概括本单元主要信息,并建构本单元知识结构,这个过程不仅为学生的语言表达提供足够多的话题知识和信息输入,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内容的丰富性,还为学生提供结构化知识图,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表2 Unit 3课型与课时内容的调整与整合
以上述第二课时Reading部分为例,学生应该达到的课时目标为:(1)正确朗读对话,理解对话主要信息,梳理并概括出学校主要信息,并画出信息结构图(如图3);(2)根据信息结构图,运用对话中所学单词(building,hall,reading room...)、句型(there be...,has/have 等)与同伴就学校这个话题进行口头信息交换;(3)结合自己实际生活和学校情况,将对话信息结构图与第一课时的信息结构图建立联结,拓展并建构有关学校概况的知识结构图(subjects,activities,facilities,people,...),依据结构图,以口头形式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学校。
图3 根据对话梳理的学校信息结构图
第二课时的阅读学习活动步骤具体如下:
(1)激活已有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根据第一课时所创设的情境school open day,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教师可以通过what subjects did you learn in the primary school?What subjects do you learn in the middle school?等问题,引导学生对小学、初中的课程和活动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小学和初中校园生活的异同。在“已知和未知”之间建立信息关联,做好必要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的铺垫。
(2)获取新知识,构建对话信息结构图。作为一个介绍性的对话,在介绍学校时,既要呈现学校具体信息及相应的表达方式,又要抓住具体对象的特征,还要准确描述具体对象的位置,分析、概括语篇内容、结构及写作特征,可以为学生阅读、理解相似体裁的介绍性文章做好语言知识铺垫。
(3)迁移关联,构建单元知识结构图。在建构信息结构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对话内容进行深入解读,确定关键概念“school”,使用联想,建构有关学校的语义网络,引导学生在个人经验中寻找与对话信息相似或部分相似的内容,拓展对话结构与意义,建构新的有关学校概况的知识结构图,将单元知识结构化、视觉化,有利于突出关键信息和困难信息,有助于学生记忆、理解已学内容,在“已知和新知”间建立强联结,便于学生运用单元知识结构并在运用中加深理解。
(4)拓展应用,内化单元知识结构。上述三个步骤的活动属于学习理解类活动,侧重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本步骤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本单元话题,运用已建构单元知识结构图,开展对话、描述、阐释、分析等交流活动,逐步实现对单元知识结构的内化,促进语言运用的自动化,帮助学生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
教师可以创设新的语境,请学生根据自己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依据所梳理和提炼的结构化知识,运用所学习的固定搭配或语言表达方式,采用两人问答或对话的形式,询问自己所在学校的基本信息,也可以请学生根据结构图口头介绍自己的学校,为第三课时以写信的方式向朋友介绍学校做好知识结构准备。
需要注意的是,“单元知识结构”不是教师给予学生的一个静态的、被动的存在,而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积极参与并建构的一个动态的、主动的过程,它贯穿整个单元教学过程始终。对教师来说,既要鼓励并引导学生建构、理解、运用、内化“本单元知识结构”,又要在下一单元或相关话题的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已有单元知识结构”进行不断的重组、优化和完善,以此来提高英语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