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会群,陈园园,郭 倩,吴海斌,李 鹤
((广东省深圳市中医院 推拿科,广东 深圳 518033)
脊柱疾患为全球多发病、常见病,我国中老年人群中97 %患有脊柱疾患[1~2]。近年来,又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在40岁以下的人群中,40 %以上的人脊柱有各种疾病,儿童脊柱侧弯症的发病率高达25 %以上[3~4]。该类疾病严重侵害上班族及中老年人的健康,治疗不及时则会导致中风、大小便失禁,甚至终身瘫痪。“脊柱核心肌群”指位于腹部前后环绕着身躯,负责保护脊椎稳定的重要肌肉群。“功法锻炼”又称“功能锻炼”,古称导引。“脊柱核心肌群功法锻炼”为中医整脊的第三个步骤,是指通过相关功法锻炼,增强、巩固中医整脊前两个步骤(理筋、调曲)功效,激活“休眠”或失活的肌肉,实现核心稳定的重建[5]。我院推拿科针对“住院患者脊柱核心肌群功法锻炼达标率低”的问题,2015年12月成立了品管圈小组,2016年1月~12月应用品管圈活动提高核心肌群功法锻炼的达标率取得了初步成效,现报道如下。
按照品管圈活动开展时间分组,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462例患者在品管圈活动开展前纳入对照组, 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71例患者纳入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种类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一般资料比较
基于临床护理问题,圈员们通过头脑风暴及查阅文献的方式进行主题选定,在备选的主题中,通过权重评分的方式,依据上级重视程度、重要性、可行性及圈能力四个维度进行评价打分,选定主题为“提高患者脊柱核心肌群功法锻炼的达标率”。
依据圈能力及临床现有情况,制订为期12个月的活动计划。参考相关文献、结合临床专家意见,对患者功法锻炼进行评价,评价项目包括“动作方向、幅度、节律性、定位、频次及呼吸调节”6个,采用5、3、1(依次表示优秀、合格、不合格)评价打分方式,依据中值理论原则,所有项目总分≥18分(3分×6)为“脊柱核心肌群功法锻炼达标”。依据品管圈活动要求,进行为期3周现况调查,确定现况值,通过绘制改善前柏拉图,依据二八原则,确定改善重点为“动作方向”“呼吸调节”两个方面。
经过我院品管圈办公室统一考核(结合理论考核成绩、圈员职务、职称、学历等),确定本圈圈组的圈能力为70.91 %。依据圈能力、现况值及改善重点进行目标设定,确定目标值为71.03 %。
圈员运用头脑风暴法,查阅相关文献[6~8],针对动作方向及呼吸调节两个改善重点,通过人、环、物、法四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分别绘制相应鱼骨图。根据原因分析结果,制定要因评价表。圈员们采用“5、3、1”评价打分的方式进行要因选定,依据80/20法则,分别选定针对动作方向的七个要因及针对呼吸调节的六个要因。严格遵循品管圈实施办法,制定真因查检表,依据三现原则(现场、现物、现实)针对选定的要因进行真因验证。根据查检结果,绘制柏拉图,依据二八法则,确定活动改善重点针对的真因为“无功法指导资料、未对患者气息调节强化训练、缺少追踪与评估、教授呼吸调节方法不统一、患者不良认知”五个方面。
根据选定的真因,通过查阅相关文献[9~10],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及临床中医整脊医学专家的意见,初步进行对策拟定。10个圈成员采用评价打分的方式,在可行性、效益性及圈能力三个方面,对拟定的对策分别进行“5、3、1”打分,每个对策满分150分,依据80/20法则,得分为120分及以上的对策为选定对策,共选定9个不同的对策。依据上述选定对策的实施难易程度、共性及其可操作性,对其进行整合与排序,最终整合为以下四个对策:①印发相关手册、视频资料,公示微信网络平台;②教授患者呼吸功法锻炼六字诀,改善患者认知,并与医生配合,将呼吸调节宣教贯穿于中医整脊过程;③持续评价带操者及患者脊柱核心肌群功法锻炼掌握情况;④完善“住院患者脊柱核心肌群功法锻炼工作流程”,建立随访机制。
2.6.1 制定手册及视频,建立微信平台,提升患者认知及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本科室住院患者住院期间仅在护理人员教授功法锻炼时进行学习,锻炼前、后无相关指导资料辅导巩固,自主学习患者人数少,导致其达标率低。在对策实施过程中,由科主任、护士长指导,以掌握动作最佳护理人员为标杆,将功法锻炼拍摄、印制成册及影音资料;并在患者入院当天由责任护士发放“脊柱核心肌群功法锻炼”手册,进行相关宣教与指导,在病房循环播放影音资料,将功法锻炼渗入患者治疗的各个阶段。在科室功法锻炼区域张贴“脊柱核心肌群功法锻炼”图例,供患者在治疗、休息及锻炼时学习;同时开展新媒体微信网络平台,建立“手护脊柱”公众号,发布锻炼相关信息。
2.6.2 “六字诀呼吸法”锻炼,加强宣教,改善患者认知
患者锻炼过程中,不能正确掌握并应用呼吸调节要点,对呼吸调节在功法锻炼中的作用认知不良,正确认识呼吸调节重要性人数较少。因此,自患者入院后,即由责任护士负责宣教中医呼吸功法锻炼六字诀,病房间断播放相关影音资料,使患者自发认识呼吸调节在中医功法锻炼的重要性及其意义。此外,护士与医生配合,在患者中医整脊三大步骤(理筋、调曲及练功)过程中,将呼吸调节在其中的重要性及其运用、呼吸调节要点相关宣教贯穿始终。
2.6.3 规范统一评价标准,持续评价,及时跟踪反馈
规范、统一的评估标准有利于教授者对患者进行持续跟踪与评价,因此,明确并制定“住院患者脊柱核心肌群功法锻炼”的评估标准,制作“脊柱核心肌群功法锻炼”标准动作要点及流程及注意事项。首先对带操者进行定期考核与评价,促使带操者正确掌握其评价方法及要点。然后对参与功法锻炼的所有住院患者进行首日(观察患者接受能力)、第4日(整套动作要点掌握程度)及出院前跟踪评估。
2.6.4 完善工作流程,建立随访机制
原有带操方式为一名护士,每天早晨一次锻炼,患者住院周期短(6 d~8 d),导致患者无法熟练掌握,且每周带操人员不固定,患者接受不同教授方法,影响患者功法锻炼的准确率。且本科室住院患者多为项痹、腰痛患者,患者再次入院率高。因此,通过增加住院患者功法锻炼次数,两个护士配合带操,互相督查,一人带操,一人指导纠正;对护士进行统一培训,护士间交流学习,规范教授方法。由医生为首次住院患者即建立健康档案,科主任领导,医生与护士自愿共同组建社区随访小组,定期到社区对出院患者病情发展及功法锻炼情况进行持续追踪、随访与指导,同时宣传推广“脊柱核心肌群功法锻炼”,促进全民健康生活。
通过上述对策实施,改善后住院患者脊柱核心肌群功法锻炼的达标率提升为74.08 %。将改善前、后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改善前后患者脊柱核心肌群功法锻炼达标率比较统计分析
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 %=(74.08 %-34.20 %)/(71.03 %-34.20V%)×100 %=108.28 %。进步率=(改善后-改善前)/改善前×100 %=(74.08 %-34.20 %)/34.20 %×100 %=116.61 %。
随着现代生活模式的转变,脊柱疾患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而推拿、针灸及手术等治疗方法仍不能完全解决其难治易复发的问题。 “理筋、调曲、练功”为中医整脊的三大法则,通过中医整脊的治疗方法,大大提高了脊柱疾患的治愈率、降低了复发率与致残率、减少了手术率[11]。功法锻炼(练功)为中医整脊治疗必不可少的三大步骤之一,功法锻炼的达标率关系治疗效果。因此,针对住院患者脊柱核心肌群功法锻炼达标率低的问题开展本次品管圈活动。活动中,本科室针对“脊柱核心肌群功法锻炼标准工作流程”“颈操标准流程”“卧式腰操标准流程”及“站式腰操标准流程”进行了标准化,通过科室、护理部及质控办审核,在院内进行了推广与应用,跟踪评估其应用效果较好。通过品管圈活动,不仅统一、规范了工作制度、流程及评价标准,目标达成率及进步率均超越目标设定值,还切实有效地提升了患者脊柱核心肌群功法锻炼的达标率(74.08 %)。活动结果显示:改善后患者功法锻炼的达标率与改善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通过运用品管圈方法,提升患者脊柱核心肌群功法锻炼的达标率,提升患者满意度,更进一步增强、巩固患者的治疗效果。
《中国整脊学》已被列入“十三五”创新教材。《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征求意见》明确提出要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提供全面、全程、个性化中医护理服务。充分发挥中医护理在养生保健、康复促进等方面作用,逐步向基层、家庭及健康服务等领域拓展。在本次品管圈活动中,由医生为首次住院患者建立健康档案,科主任领导,医生与护士自愿共同组建社区随访小组,持续跟踪随访出院患者情况,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因此,根据文件精神,延续跟踪使用本次品管圈活动成果,持续进行社区随访活动,加强延续性护理,做到保障出院患者掌握脊柱核心肌群功法锻炼达标,并回归社会后的正确运用,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结合治未病理念,针对脊柱疾患高危人群,做到将脊柱核心肌群功法锻炼不断普及,将脊柱疾患在发病之初或者将要发病的“未病”状态及时通过整脊治疗相关方法把相关疾病控制在未发病而治愈的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想状态之中。
作者简介:
于会群(1977-),女,2006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大学学历,副主任护师。现在广东省深圳市中医院推拿科工作。研究方向:中医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