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玉亚
【摘要】个人文明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一旦个人行为失之约束,就会发生个人失信不文明行为,进而出现集体失信。个人文明不仅是一个国家伦理和道德文化建设的基础,更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文明发展的巨大资源。市场经济越发展,个人文明所发挥的功能越重要。
【关键词】个人文明 常态化 管理 重要性
新时代己经步入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迈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必须加强个人文明常态化管理,创新社会文明管理新机制,注重以人为本,提高全社会公民文明诚信意识,才能为建设社会文明程度高的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软实力支持。特别是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必须调动全市人民积极参与、共同奋斗。为此,必须加强个人文明体系建设,创新常态长效文明管理新机制,让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引导争当文明公民,对于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建成文明城市意义重大。
一、加强个人文明常态化管理是创建文明城市重要保证
在我国,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性选择,是随着精神文明建设实践的深入而逐渐明晰、逐渐完善的。创建文明城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是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党中央提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中国共产党又少‘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重大战略问题的科学回答,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五位一体”不但反映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为我国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明确的目标,和谐社会建设将成为文明城市创建的一个重要主题。文明城市己成为引导我国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理想范式;建设和谐社会要从建设文明和谐社区、文明和谐城区、文明和谐城市做起,文明城市是和谐社会的现实根基,城市越“文明”,社会和谐的根基越牢靠。以弘揚实践“城市精神”为主线,努力打造文明城市环境,努力打造“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生活环境、政务环境、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城市精神是支配市民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心理导向的精神力量,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城市的品位与魅力不仅仅表现在摩天大厦和繁华的街面,更在于它的文化、历史和亲和力的精神内涵。弘扬和实践城市精神要有营造城市空间的人文氛围,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城市建设理念。用人文精神塑造社区,使之成为体现人文关怀的精神家园。既保护个人利益的合法性,又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至上性。既尊重个人的自由空间,又培育人际关系的亲和氛围。在弘扬实践城市精神的过程中,营造“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人文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加强个人文明常态化管理能够促进广大市民由“旁观者”变成主动‘参与者”。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人是决定性的因素,广大市民是文明城市创建的主力军。只有广大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文明城市创建才有巨大的文明力量。加强个人文明常态化管理,将个人文明行为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标准有关指标紧密相关,广大市民个个争当文明公民,由“旁观者”变成主动“参与者”,为文明城市创建提供合力攻坚的磅礴力量,形成人人关心创建、人人支持创建、人人参与创建工作的新局面,打赢创建的“人民战争”。加强个人文明常态化管理促进创建“管理者”提升素养成为发挥表率作用的“文明管理者”。文明城市创建,提高文明管理水平和效能至关重要。文明城市创建管理职能部门较多,管理人员众多。以往文明创建工作中,有些管理职能部门之间统一督查、协调性不够,存在“一阵风”、“走过场”、交叉重复管理、效率不高等问题;有些管理者自身文明素质不高,难以服众,不能起到团结、引领、带头的表率作用;有些管理者以高高在上、凌驾于群众之上的姿态,态度生硬、方法简单粗暴地管理,把文明创建工作管成了与市民对立情绪,“管理者”变成了激化矛盾的“不文明管理者”。加强个人文明常态化管理,就是为了提高全体公民的文明素质,因广大管理者也是公民一员,能够促进管理者更加自觉提升文明素养,躬下身子当个好公民,提高文明境界和文明管理水平,当好人民公仆,真创实干,以上率下,发挥管理者的文明表率作用,影响、团结、带动广大市民共同完成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任务。加强个人文明常态化管理促进“不文明者”自我修行成为积极向上的“文明者”。加强个人文明常态化管理,实施“文明者畅行天下,不文明者寸步难行”的奖惩机制,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自己文明表现,唯恐落后,激发积极向上的文明正能量。加强个人文明常态化管理,有利于管理职能部门掌握不文明者的行为状态,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不文明者的监管和文明素质教育,帮助修正不文明行为,提高文明的自觉性,督促成为文明之人。
二、加强个人文明常态化管理才能落实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培育市民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风格,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品质,诚实守信、博采众长的风范,培养市民顽强拼搏的奉献精神,知难而进的敬业精神,扶贫帮困的关爱精神,崇尚节俭的奋斗精神,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在落卖‘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面规划城市市民素质建设中,必须明确市民素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构建切实有效的市民素质教育体系,逐步推进市民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把市民素质教育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制定详尽合理的实施步骤。市民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构建一个既有政府部门引导,又有民间组织、社会组织参与的网状结构。根据不同行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特点,以不同的载体,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开展市民素质教育活动要与为市民办实事、办好事相结合,增强对群众的吸引力。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体要开设市民素质教育专题、专栏,刊播有关市民素质教育的文章和评论,做好对活动的动态报道。通过大力宣传,充分发挥活动中的先进典型的示范和引导作用,推动市民文明素质教育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加强个人文明常态化管理是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文明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曾指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企业无信,则难求发展;社会无信,则人人自危;政府无信,则权威不立”,深刻阐明了诚信缺失、公德失范的危害性和构建全社会诚信体系这道“防护网”和“安全盾”的重要性。作为城市管理者,应该紧跟中央步伐,充分认清新形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开创城市文明信用建设新模式,打造守信受益、失信受惩的信用城市,以义不容辞的精神,以责无旁贷的担当,以前所未有的作为,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向深入。城市是文明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阵地,城市管理者应当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商品经济是城市诞生的主要原因,而商品交换的重要基础是诚信。诚信既是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基因,也是城市文明的底蕴和标志。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城市无疑是先行先试的重要阵地,地方政府无疑是引领城市文明信用建设的最佳实践者。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根基在诚信文化,重点在于提高广大公民诚实守信的社会信用意识。加强个人文明体系建设,对个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综合方面进行客观记录,科学评判,是对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境界的科学考评,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优化人际关系,提升精神境界,增强社会的凝聚力,推进社会文明进步。信用不仅是“道德气平判,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要求。城市管理者应当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传承和弘扬诚信文化,将诚信品格融入城市精神文明的重要内核,将诚信理念植入百姓的内心深处,坚持诚信立市,使诚实守信内化为市民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市民的自觉行动。加强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引领社会成员诚信自律、提升社会成员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文明让城市更富足。富足其实是两个词,富有和满足。文明信用是一个城市非常重要的软实力的一部分,同时通过这个软实力,它也可以促进和带动这个城市的硬实力的增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创建信用城市不只是一个向文明致敬的过程,更是一个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过程,它所带来的那种大气磅礴又细致入微的文明力量,正越来越多地被我们所感知,要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浓厚氛围,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
三、加强个人文明常态化管理才能促进社会和谐文明进步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必须建立健全城市利益分配的公正公平机制,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城市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文明、社会和谐。从市场经济和依法治国的理念出发,建立有助于社会公正公平的法律制度体系,以“公正公平”作为我国城市各级党政部门和社会团体的重要旗帜,为促进城市文明,构建和谐社会营造公正公平的法治环境。加强个人文明常态化管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个人文明行为上量化成指标体系作为日常管理实实在在的有形抓手,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综合科学考评,常态长效监管,有利于提高个人精神文明境界,形成文明城市创建强大精神力量。加强个人文明常态化管理,将个人文明行为与经济社会活动等方面紧密相关,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品德行为、个人信用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并实施文明激励、不文明惩戒的有效机制,在全社会形成文明从我做起、点滴做起、细节做起、精致做起、优秀做起的社会文明风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