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露溢
(四川省犍为县罗城初级中学,四川 犍为)
2004年12月25日,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它的实施使中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有了第一个标准。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中对教学设计的定义为:教学设计又称为教学系统设计,是指主要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作出具体安排的过程。对教师的能力有很多要求,而且每个要求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可分割,但我想着重谈谈教学过程设计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每个班同学的理解程度、知识基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控制好层次,把握好节奏,可以让沉闷的教学更有活力,让学生更想参与,更容易参与。
案例一: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已经让学生开始接触整体代入法,但是如何让学生容易理解整体的思想,并转化成运用,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自己学生的情况都有一套自己的套路。以下是我给七年级学生讲整体代入法的步骤。
步骤一:练习:若 A=4,B=3,则 A2-2B=_________。
步骤二:探索:例 1:若 m+n=4,mn=3,求(m+n)2-2mn的值。模仿例1自己编写一道相似的题。
步骤三:练习 2:已知 a、b 互为相反数,c、d 互为倒数,求 2(a+b+cd)的值。
步骤四:例2:若a-3b=-3,则代数式5-a+3b的值为___。
步骤五:例3:若x+5y=4,求代数式2x+10y+7的值。
步骤七:我想和___做对手。我为他出的题是___。
学生通过层层抽丝剥茧的学习,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体现自己的价值。
学生的认知都是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但是不同的学生认知也有不同,所以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也会不同。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制定符合自己学生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上喜欢参与。
案例二: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4章勾股定理中,为了引入勾股定理先研究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试一试:观察图,如果每一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那么可以得到:正方形P的面积=___平方厘米,正方形Q的面积=___平方厘米,正方形R的面积=___平方厘米,我们发现,正方形P、Q、R的面积之间的关系是___。由此,我们得出Rt△ABC的三边长度之间的关系是____。概括出勾股定理以后再根据弦图用面积进行证明。
学生千差万别,层次不一,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学生,在教学中建立适合他们的教学要求和目标,让他们跳一跳就能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内心充满成就感,让刻板的数学吸引他们参与其中。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小学时期对于算数思想根深蒂固,在学习代数时不容易转变,针对这部分学生,如果先用数字再用字母,会让他们在学习中更容易接受,更有兴趣,能主动参与,完成教学目标。
案例三:探索百分率问题:
探索:1.某产品去年的产值为100件,今年的增长率为20%,则今年的产值为100(1+20%),如果明年的增长率也为20%,明年的产值为 100(1+20%)(1+20%)=100(1+20%)2
2.某产品去年的产值为a件,今年的增长率为x,则今年的产值为 a(1+x),如果明年的增长率也为 x,明年的产值为 a(1+x)(1+x)=a(1+x)2
归纳:如果某个量原来的值为a,每次增长率为x,则增长(降低)1 次后的值为 b1,a(1±x)=b1,增长(降低)2 次后的值为 b2,a(1±x)2=b2,增长(降低)3 次后的值为 b3,a(1±x)3=b3,增长(降低)n次后的值为 b,a(1±x)n=b,如果某个量原来的值为 a,每次增长率为 x,增长 n 次后的值为 b,则 a(1±x)n=b,其中 a代表基数,x代表百分率,n代表变化次数,b代表连续变化结果。
快速发展的现代信息化技术,为我们的数学教学提供了很多方便,也有很多应用软件为我们的数学教学提供了方便的平台。但是每一种技术都有它的优缺点,如何更好地利用它的优点,扬长避短,我们必须对它有很深入的了解,能在PPT、白板、微课等软件之间运用自如来回切换,选择适合学生的、适合教学内容的,让它们为我所用,更大地发挥时间、空间的作用,提高学生对整堂课的关注度,并能把这种关注持续到课堂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