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丹 ,孙勇
1.内江市市中区口腔医院种植科,四川内江 641000;2.西南医科大学,四川泸州 646000
目前人类物质生活水平提升,人们对美学追求逐渐升高。口腔种植是目前修复口腔牙齿缺失的重要治疗方式,可有效促进患者牙齿功能恢复,改善患者日常生活及口腔美观状况。但当前临床实践结果显示,实施口腔种植患者,牙体种植后将随时间延长出现牙槽骨吸收、骨量丢失、骨密度降低降低状况,而牙槽骨宽度及高度是牙种植体的支撑结构,出现牙槽骨吸收后将直接影响种植体稳定性,影响口腔修复效果及美观度[1]。如何预防骨密度降低、牙槽骨吸收状况是提升患者口腔种植效果的关键,也是口腔种植中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拔牙位点保存技术是当前拔牙新技术,是针对牙槽骨吸收形成的新手段。为了解拔牙位点保存技术的运用效果,该科室对2015年1月—2017年6月间30例口腔种植患者实施了拔牙后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及口腔种植,现报道如下。
择该科室收治的60例口腔种植患者实施观察研究,实施随机数表分组:传统组(n=30)、保存组(n=30)。传统组中含有男性18例,女12例;患者年龄跨度 23~53岁,平均年龄 34.4岁(s=9.7);口腔种植原因:根折7例,牙周炎15例,根尖周炎8例;保存组中含有男性19例,女11例;患者年龄跨度23~54岁,平均年龄34.5岁(s=9.9);口腔种植原因:根折6例,牙周炎16例,根尖周炎8例。传统组与保存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独立样本检测结果符合对比研究标准 (P>0.05)。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内容。纳入标准:实施临床检查符合口腔种植指标患者;单牙拔除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完成该次随访过程患者。排除标准:存在拔牙禁忌患者;拔牙位点存在急性炎症患者;存在其他严重口腔疾病患者;存在严重合并症及并发症患者;妊娠、哺乳患者;治疗配合度不高患者[2]。
传统组实施常规拔牙及口腔种植,患者均采取局部麻醉,随后实施患牙拔除,拔牙过程尽可能保持唇侧牙槽骨壁完整,拔牙过程中避免向唇腭方向摇动。患牙拔除后,采取挖匙辅助,将患者牙槽窝内相关感染组织、脓肿、跟进肉芽肿清除,随后采取生理盐水对创口进行清洗,待拔牙窝内出现鲜红色血液时,实施常规压迫止血及缝合处理。
保存组实施拔牙后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及口腔种植,麻醉、拔牙过程及牙槽窝处理过程与传统组相同。另使用商希伯伦贸易有限公司瑞士盖氏BIO-OSS骨粉对患者拔牙窝进行填充,实施不翻瓣技术完全填充,填充后保证骨粉高度突出牙槽嵴0.5 mm,填充完毕后使用吸收胶原膜对填充部位进行复及缝合固定,最后对创面采取明胶海绵缝合处理,对双侧牙龈实施减张拉拢缝合。所有患者术后均采取常规抗炎治疗3~5 d,根据实际恢复状况拆线,并定期实施复查,当患者牙窝愈合后,实施种植体植入,完成口腔修复过程。
①分析总结不同处理方式下患者牙体种植成功状况。以患者牙体种植后种植体周边骨质稳定,X线检查无放射性透射区,无疼痛状况表示牙体种植成功。②随访6个月,分析总结不同处理方式下患者种植效果。使用锥形束CT实施检查,测定患者牙槽骨宽度、高度及骨密度状况。③随访6个月,分析总结不同处理方式下患者牙槽骨美学状况,根据患者牙龈状况、软组织色泽、种植体色泽、牙槽骨状况评价,每项0~25分。以总分90~100分表示美观,以70~89分表示基本美观,评分<70分表示不美观[3]。美观度=美观率+基本美观率。④随访6个月,分析总结不同处理方式下患者种植后满意度状况。使用满意度问卷进行调查,内容涉及口腔美学及口腔舒适度,总分0~10分,评分高低与满意度高低正相关。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牙槽骨宽度、高度、骨密度及患者种植后满意度评分,用t检验。用率表示种植成功率、牙槽骨美学,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保存组患者牙体种植成功30例,传统组患者牙体种植成功25例。保存组患者牙体种植成功率100.0%较传统组 83.3%明显升高 (χ2=5.455,P=0.020)。
保存组、传统组患者治疗前牙槽骨宽度、高度及骨密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存组、传统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牙槽骨宽度、高度及骨密度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保存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牙槽骨宽度、高度及骨密度较传统组均明显升高(P<0.05)。 见表 1。
表1 不同处理方式下患者种植效果分析(±s)
表1 不同处理方式下患者种植效果分析(±s)
组别牙槽骨宽度(mm)治疗前 治疗6个月牙槽骨高度(mm)治疗前 治疗6个月牙槽骨密度(g/cm2)治疗前 治疗6个月传统组(n=30)保存组(n=30)t值P值7.4±0.8 7.4±0.7 0.000 1.000 5.7±0.8 6.6±0.7 4.637 0.000 15.3±2.3 15.4±2.1 0.176 0.861 12.5±1.3 14.4±1.5 5.243 0.000 1.8±0.3 1.8±0.2 0.000 1.000 1.4±0.1 1.6±0.2 4.899 0.000
保存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牙槽骨美观度较传统组明显升高(P<0.05),见表 2。
表2 不同处理方式下患者牙槽骨美学状况分析[n(%)]
保存组患者种植6个月后种植后满意度评分(9.2±0.3)分较传统组(8.5±0.5)分明显升高(t=6.575,P=0.000)。
口腔种植是当前临床治疗口腔牙列缺损的重要方式,是指采取外科手术方式将牙种植体植入牙体缺损部位上下颌骨内,待手术伤口愈合后在其上部安装修复假牙的治疗过程。采取口腔种植技术可有效改善患者口腔咀嚼功能及咬合功能,促进患者恢复日常饮食生活,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实施口腔种植前需实施拔牙处理,但拔牙过程极易损伤牙槽骨,并导致牙槽骨功能性刺激损伤甚至丧失,引起患者拔牙后种植部位牙槽骨吸收,牙槽骨高度、宽度及骨密度均呈现明显降低状况[4]。而牙槽骨状况是影响种植效果的重要因素,牙槽骨高度、宽度及骨密度下降均会引起后期假体植入过程难度加大,不仅影响种植成功率,还会导致牙槽骨美观度下降,进一步影响口腔种植体整体美观度。如何控制牙槽骨吸收状况,改善牙槽骨整体美观度是当前口腔种植中的研究重点。目前口腔种植技术明显进步,临床对于控制牙槽骨吸收的处理方式研究逐渐深入,拔牙位点保存技术是当前临床研究新型口腔处理技术。该研究中保存组患者牙体种植成功率100.0%较传统组83.3%明显升高,冷春涛等人[5]的研究中研究组(拔牙位点保存技术)患者种植成功率100.0%也明显高于对照组82.22%,李雨轩[6]的研究中32颗患牙实施拔牙位点保留技术方式处理后再实施种植体植入时,均成功种植,说明实施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处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口腔种植效果,提升种植成功率。
口腔种植过程中,拔牙窝在自然愈合过程中内部血流凝集成块,且骨组织逐渐形成,牙槽骨将呈现不可逆性持续吸收状况,导致患者种植区牙槽骨骨量下降,牙槽骨宽度、高度、骨密度明显下降,最终影响患者周边软组织稳定性,并导致种植部位骨量不足,导致种植失败发生[7]。拔牙位点保存技术是指在患者拔牙后即刻对拔牙窝进行处理,通过一定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牙槽嵴吸收、保存拔牙位点骨量,保存良好骨质的处理方式。该次研究中,对患者随访6个月,保存组、传统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牙槽骨宽度、高度及骨密度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但保存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牙槽骨宽度、高度及骨密度较传统组均明显升高,李洪波等人[8]的研究中,观察组(拔牙位点保存技术)患者术后6个月牙槽骨高度及牙槽骨宽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实施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处理后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牙槽骨吸收状况,减少牙槽骨量丢失,为牙体种植提供良好基础。分析优势为:①该次研究中使用的拔牙位点保存技术融合了骨引导再生和微创拔牙技术的优势,在拔牙过程中可尽可能减轻患者拔牙位点创伤,可尽可能保存患者牙槽骨完整性,减轻患者拔牙窝内部血管损伤,保证牙槽窝血液循环正常;②用BIO-OSS骨粉进行牙槽窝填充时,该骨粉主要成分为提纯的牛骨基质和胶原基质,其中提纯的牛骨基质可诱导及引导骨再生,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抑制破骨细胞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牙槽骨吸收及丢失状况;③BIO-OSS骨粉可与其他生长因子共同促进牙槽窝内内环境稳定及平衡,促进牙槽窝新骨形成,通过引导支架促进新骨组织长入;④填充后使用可吸收胶原膜覆盖处理可为患者牙槽窝提供人工屏障,为新骨的形成过程提供良好的环境,便于骨细胞在屏障内有效空间生长,进一步改善牙槽骨骨量,为种植过程提供基础[9-10]。
当前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升,人们对美的追求层次逐渐升高,在口腔种植中,人们不仅关注口腔种植效果,人们对口腔种植美观度要求也越来越高。该研究中保存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牙槽骨美观度及患者种植满意度平均分均较传统组明显升高,说明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可有效满足患者需求,改善种植美观度。
综上所述,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可有效改善牙槽骨吸收状况,改善口腔种植患者牙槽美学效果以及植后美学效果,提升口腔种植效果,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