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器械检测中心 广西 南宁 530022)(2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药品审评查验中心 广西 南宁 530029)(3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器械检测中心 广西 南宁 530022)
方珍文1 熊钊2 李旻(通讯作者)3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需求不断提升,药品的安全问题也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可吸收防粘连液是临床常用的抗肿瘤、抑菌和增强免疫功能的制剂,其中含有的褐藻在应用后能够被生物酶解反应提取出海藻酸钠和褐藻寡糖等有效成分,进而发挥多种生物学作用。但是可吸收防粘连液的生物安全性仍需要进一步探讨,以期能够为临床推广和应用奠定基础。鉴于此,本研究参照《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汇编》[1]展开实验,评价其生物安全性,详情报道如下。
取50只昆明小鼠,雌雄各半,购自广东省医学动物实验中心,动物合格证号:No44007200047175,生产许可证号:SCXK(粤)2013-0002,SPF级喂养。可吸收防粘连液购自中英阿诺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201712045。
热原试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遗传毒性试验:将待检测样品与生理盐水按照1∶2比例稀释并混合均匀,配置终浓度设定为0.1g/ml,在36~38℃条件下浸提72h,将无菌无热原的生理盐水作为浸提介质,参照文献[1]进行热原试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遗传毒性试验,观察结果。
细胞毒性试验:参照上述操作制作试验溶液,取稀释溶液采用完全培养基在36~38℃条件下浸提24h,参照MTT方法进行细胞毒性实验。
溶血试验、植入试验:参照文献[1]进行溶血试验,将溶血率<5%者记为无溶血反应;植入试验需要将PE软管作为载体,表面附着待检测样品,观察是否有局部生物学反应。
亚慢性毒性试验:将实验小鼠分为两组(每组15只小鼠),试验组腹腔注射液药品稀释液(浓度为0.1g/ml),剂量为0.1ml/kg,连续90d,对照组腹腔注射等剂量的无菌生理盐水。检测注射后两组小鼠体质量、血常规、血清碱性磷酸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钾和肝脏质量指数等指标。
观察各种生物安全性实验结果;
对比试验组和对照组上述指标间差异。
本研究统计学分析工具为SPSS19.0,利用其中的t检验计量(±s)资料,P<0.05可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该材料无致热性,细胞毒性1级,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无迟发型超敏反应,无遗传毒性,样品溶血率为3.2%,皮下植入后局部无异常生物学反应。
试验组碱性磷酸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钾和均低于对照组,肝脏质量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常规检查和体质量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试验组和对照组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对比(±s)
表1 试验组和对照组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对比(±s)
组别 n 碱性磷酸酶(U/L)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U/L) 血钾(mmol/L) 肝脏质量指数试验组 15 81.2±7.4 31.0±3.0 5.2±0.4 2.6±0.4对照组 15 113.8±8.2 45.2±3.2 5.8±0.4 2.3±0.3 t 11.431 12.538 4.108 2.324 P 0.000 0.000 0.000 0.028续表:组别 n 血红蛋白(g/L) 红细胞计数(×1012/L)红细胞比容(L/L)平均红细胞容积(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g/L)网织红细胞计数(×1010/L)白细胞计数(×109/L) 体质量(g)试验组 15 142.3±10.1 8.4±0.4 40.8±2.6 48.2±3.2 36.3±3.0 26.2±2.8 7.7±1.5 23.2±2.6对照组 15 142.0±10.4 8.5±0.4 40.7±2.3 48.0±3.3 36.4±3.1 26.4±2.7 7.5±1.4 23.0±2.5 t 0.080 0.685 33.360 0.169 0.036 0.199 0.378 0.215 P 0.937 0.499 0.000 0.867 0.972 0.844 0.709 0.832
可吸收防粘连液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经过机体吸收和分解后可出现海藻酸钠和褐藻寡糖,其中前者属于一种天然的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毒性较低,来源广泛,常被用作辅料在生物制药行业应用;后者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不仅能够发挥抗肿瘤的效应,并且还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2-3]。但是关于该药物的生物安全性的认识和研究仍尚浅,需要进一步探讨才能为生物制药和临床用药提高良好的保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结果发现,该材料无致热性,细胞毒性1级,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无迟发型超敏反应,无遗传毒性,样品溶血率为3.2%,皮下植入后局部无异常生物学反应,可知可吸收防粘连液生物安全性理想;此外,试验组碱性磷酸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钾和均低于对照组,肝脏质量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常规检查和体质量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知可吸收防粘连液可能会损伤肝脏功能,造成肝脏异常增生或者肿大,但是对血常规和体质量均无明显的不良影响。在生物制药的过程中需要考虑采用其他辅料中和可吸收防粘连液的肝脏毒性,在临床中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加强肝脏功能监测,定期检测肝功能指标,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观察肝脏的形态和结构是否出现严重改变,必要时给予保肝护肝治疗[4-5]。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提示,对于存在肝脏损害或者肝功能障碍的患者建议尽量避免使用可吸收防粘连液,以免导致肝脏出现不可逆损伤。由此可知,可吸收防粘连液虽然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但是有可能会损害肝脏的结构和功能,对生物制药和临床应用均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可吸收防粘连液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但是可能会造成肝功能损害,并且导致肝脏的结构和功能出现异常,因此在生物制药和临床治疗过程中均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才能保证药品的安全性。
[1]中国标准出版社第一编辑室.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汇编[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107-109.
[2]张岩,郑紫燕,张晓敏.可吸收防粘连液的生物安全性评价[J].宁夏医学杂志,2017,39(11):1025-1027.
[3]李安雪.褐藻胶裂解酶基因工程菌的高密度培养与褐藻水解产物的应用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3.
[4]吴奥丽,郑利强.羧甲基纤维素钠凝胶载体的制备及其控制释放作用的研究[J].中国洗涤用品工业,2016,16(2):66-70.
[5]付凌云,刘小红,文波,等.可吸收防粘连液对大鼠实验性腹壁粘连的抑制作用[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15,40(3):237-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