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弢
【摘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把握好“宽严”“收放”“赏罚”“虚实”之度,掌握好“火候”,不失度,体现教育管理的艺术,使班级管理变得更有效。
【关键词】班级管理 度 宽严 收放 赏罚 虚实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6A-0080-02
古人云:“木可雕,而病于越度;金可铸,而病于越冶。”意思是:木头可以雕刻成工艺品,而雕刻的失败一般都是因为用力过度;金属可以铸造成各种物体,而铸造的失败一般都是由于冶炼时的火候掌握不好。教育孩子、管理班级与此理相通,只有掌握分寸,把握好“度”,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一、“文武”相济,宽严有度
《孙子兵法·行军篇》指出:“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胜。”此句意为:要靠宽仁相待来使士卒亲附合心,要靠军纪军法来统一步调,这样才能得到士卒的敬畏和拥戴。恩威并施、宽严相济是孙子治军的基本思想,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也应宽严有度,科学施爱。严,要以爱为目的;爱,要以严为基础。做到“文武”相济,宽严有度。
(一)先严后宽。一个班级必须要有严明的纪律,步调一致才能成为优秀班集体。如果班主任没有威信,学校的规章制度便难以落实,良好的班级风气也难以形成。“先严后宽者,人感其恩;先宽后严者,人怨其酷”。因此,最初接触学生时,班主任一定要树立威望,使每名学生明确班规班纪,事事严格要求,以尽快形成良好班风。当班级工作进入正轨,班主任可针对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宽严的尺度,宽容对待学生出现的一些非原则性问题。先严后宽,会让学生心存感激,积极奋进。
(二)面严点宽。班主任应面对班级整体明确宣布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各项要求。针对班级出现的不良事件,处理态度要“严”,以对全班学生起到警示作用;针对犯错的学生,个别交流方式宜“宽”——脸色、语气都应缓和,站在学生角度分析违纪的危害,讲明为了维护集体利益而批评他的原因,并充分挖掘学生平时的闪光点,鼓励他改正错误,使他真切体会到教师对他的良苦用心。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错误,无论宽与严都应以教育好学生为根本目的。讲严,不是针锋相对,寸步不让,而是严之有理、有情;讲宽,不是不予追究,而是当学生因犯错而惴惴不安甚至内心感到苦闷时,适当容忍,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学会在错误中成长。总之,严是责任,宽是智慧,严而不酷,宽而不纵,宽严有度,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择人任势,收放有度
《孙子兵法·兵势篇》:“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择人而任势”,即挑选适当人才,充分利用已形成的“势”。这是孙子对领导艺术所作的一个高度精辟的概括和论述。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魏书生认为“管是为了不管”。聪明的班主任“善假于物”,懂得形成有利的“势”,提纲挈领、抓大放小;善于培养、使用人才,重视发挥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做到择人任势,收放有度。
(一)慧眼“择人”。组建、培养一支得力的班干部队伍,是班级管理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开学初,班主任要组织学生竞选班干,经过自荐、互评、民主选举、班主任考查等环节,组建一支有威信、有能力、负责任的班干部队伍。班主任要给予他们大胆管理的权力,把一些具体事务派下去,建立层次分明的立体型管理体系,如保管公物、管理秩序、组织活动等。可以充分利用晨会、班会等阵地,将班干部推至台前,让他们尝试管理、评价、总结,体验管理者的责任与光荣。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实行“小班主任”负责制、重大事件班委会集体讨论制。这样多层次管理,既锻炼了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也能保证各项常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营造良“势”。开学初,班主任应该让每名学生都明确: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于每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每个人都要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为集体出力、分忧。组织学生共同制订《班级公约》,建立班级日常行为规范的考核、评比措施,有规范化管理的依据,全班学生互相监督、鼓励,形成“遵守公约光荣,我要为班级争光”的共识,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势”。
班主任选择合适的人才,管大放小,管主放次,分层管理,收放有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有利于班级的建设与发展,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完善、能力提高。
三、有据可循,赏罚有度
《孙子兵法·行军篇》:“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孙子重视赏罚对军队的激励和约束作用,认为这是影响战争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并指出赏罚要有度,赏罚过滥则没有功效。治班亦是如此,必须赏罚分明、有据有度,方能发挥其最大效力。
(一)赏罚有据,奖惩有度。赏罚必须有事实和规章的依据。“赏”有功之人;“罚”有过之人,不能随心所欲。“赏”要讲明原因,并大力表扬受赏学生,促使大家分清好坏,明辨是非;“罚”要明确表明对此事件的态度,并强调若今后重犯将从重处罚。“赏”的面不能太狭窄,以免被少数“冒尖”的学生所“壟断”;也不宜太厚,应以精神奖励为主。赏过了度,则成了纵容;罚过了度,则容易造成逆反心理。因此,教师在使用赏罚手段时,务必有理有据,把握尺度,因时而异、因人而异。
(二)慎罚重赏,扬善隐恶。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受到他人重视,被认为有特殊的重大意义时,人的主观能动性便能被充分地激发,潜在的能量才能够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和运用。学生之间的习惯、性格、素质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正确的做法是以正面引导、表扬先进为导向,使学生意识到:只有表现良好、知错就改才能获得教师和同学的关注、肯定。而对于一些问题的出现,尽量不当众批评,而要私下处理、惩罚,给犯错学生留有悔改的余地。
总之,“扬善公堂,规过私室”是“传道”的真理。班主任应慎用“罚”,重用“赏”,缩小罚的面,扩大赏的面。当部分学生同时犯错误时,找出重点处理,毕竟法不责众,面不可过广。平时要特别注意发现学生的优点,将实事求是的表扬与适当夸大的表扬相结合,强化学生的向上意识,促使学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赏”的方式有很多,一句表扬的话,个人加分,一颗光荣榜上的红五星,一条表扬短信等,都可令学生内心鼓起希望的风帆。
四、能而不用,虚实有度
《孙子兵法》指出,国家的军队要“能而不用”,要保持强大的武力,而保持这种强大的武力的目的是对敌国起到威慑作用,切不可轻易用兵,一旦用兵,双方皆有损耗。老子说:“有无相生,虚实相应,恒也。”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适当地能而不用,借助“虚力”,也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例如,对于在校犯错的学生,我们首先应尽力靠自己来解决问题: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成长规律,了解其家庭背景,从而找出应对办法,更重要的是应坚持不懈地用爱心去感化学生,用人格去影响学生。合适的时候,我们可借助家长的“虚力”来教育学生。比如学生犯了错,会本能地害怕教师告诉家长,可见家长在学生心目中具有一定威慑力。而要长期保持这种威慑力,我们就必须让学生持有对这种“虚力”的敏感度,要在他头上始终高悬一把剑,时时警示他不得犯错。
如当发现学生出现作业未完成等不良行为时,班主任不要立即与家长沟通,可以和学生诚恳交流,了解他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和学生商量这一情况何时与家长联系合适。一般学生会选择不让家长知道情况,此时班主任便可因势利导,告诉学生:“老师也不想让你的父母伤心、烦恼,如果你能下决心改正,让老师看到你的努力与进步,便可暂不告知家长。”如此,学生会对老师的“不告之恩”心存感激,既使师生之情变得融洽,又有利于纠正其偏差行为。
当然,家长的“虚力”也不能无限制地利用,必要之时也需“实”用,从而对症下药,家校形成合力,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木越度,金越冶,虽有良工巧匠安施?”如果不能控制雕刻的力度和冶炼的火候,再好的工匠也雕刻、铸造不出精美的工艺品。掌握好“火候”,不失度,这是教育管理的艺术。当我们面对学生出现的种种问题,合理借鉴《孙子兵法》策略,把握好“宽严”“收放”“赏罚”“虚实”之度,定能使班级管理变得更有效!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