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数学多元表征学习初探

2018-08-07 09:06邱彩芬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数学

邱彩芬

【摘要】本文结合低年段解决问题的教学实践,提出数学教学要注重动作表征、语义表征和符号表征等多元表征学习,帮助学生多渠道输入数学信息,实现数学知识的深度挖掘,凸显数学本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 动作表征 符号表征 语义表征 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6A-0031-02

所谓数学多元表征,是指将数学学习对象进行心理多元认知编码并与之建立对应、建构意义联系的过程。数学表征分为内在表征和外在表征,前者指文字、图形、符号等,与视觉的关联性较强;后者指的是存在于个体头脑中而无法直接观察的心理表征。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当前,欧美一些国家正大力研究数学多元表征学习模式,将系统内的信息相互转换,帮助学生构建“内化—联系—外化”的生态循环系统,实现深度学习,给我们在实践过程中研究学生的认知心理提供了范例。

数学问题具有复杂性和抽象性,正确的问题表征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在解决问题时,只用一种方式对问题进行表征是不行的,因为只用一种方式进行表征往往只是对问题的表面进行解释,或者只是表征了某一个方面,而不能发现解决问题的命脉。通过多元化的表征方式,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解释问题,易于挖掘问题的核心,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凸显数学知识的本质属性。在小学数学低年段解决问题教学中,根据已有的研究可知,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三种表征方式,即动作表征、语义表征和符号表征。如何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多元表征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是笔者一直思考的课题。现根据自己在低年段解决问题教学中的实践,谈谈思考和体会。

一、动作表征——经历操作的过程,深入数学的本质

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多感官的参与,有利于数学知识的习得。在多元表征中,所谓动作表征,就是指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挖掘数学知识的本质,构建数学模型。因此,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操作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深入数学知识的本质,真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积累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9加几》这部分内容时,教材呈现了一幅主题图:三个小朋友分牛奶,其中一箱牛奶里边有9盒牛奶,外边还有4盒牛奶,一共有几盒?根据这个主题图,学生立足自己的学习经历,能够理解“箱子中的牛奶数”和“箱子外边的牛奶数”相加就得到牛奶的总数。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凑十法”的过程,并且能够运用“凑十法”来解决“9加几”的数学问题。如何才能突破这个教学重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呢?笔者设计了一个动手操作的活动环节:让学生利用乐高玩具进行操作,先从外面的4个中拿出1个,放进9个中,由此将9凑成了10,再加上外面剩下的3个,就得到了13个。整个“凑十”的过程通过动作表征得到了直观地呈现(如图1)。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动手操作移动小方块来形象地呈现“凑十”的过程,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了“凑十”这个抽象的数学方法,一个小小的操作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了这一加法运算的本质,通过动作表征,为学生接下来学习“几加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语义表征——经历概括的过程,培养数感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将抽象的数学概念显现出来,有时用动作表征并不一定就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此时就需要借助具有高度概括的语言系统来进行表征,也就是语义表征。通过语义表征,将数学中的规律和逻辑关系直观地呈现出来。

如在教学《9加几》时,当学生已经明白了用“凑十法”进行计算之后,笔者设计了如下几道练习题:9+3,9+6,9+5,9+8,9+7,9+2和9+9,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算式,用“凑十法”进行计算,再将这些算式按照從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整理,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有学生认为,可以按得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也有学生认为,可以按加数2、3、5、6、7、8、9的大小顺序排列。

在学生排好这些算式,并得出计算结果之后,笔者再次让学生认真观察,看看还有什么发现。学生仔细观察后得出结论:得数中的个位上的数比9加几的几少1。教师提问:为什么会这样呢?学生认为,因为有一个1要拿出来补给9,让9变成10,所以得数中的个位数就少了1。

紧接着,笔者出示习题:一位顾客从货架上买走了5个面包,还剩下8个根据这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在做练习过程中,学生有的用图示表示,有的用语言表述出来,表述方式呈现出多样化。

学生已经有了语义表征的经验,这时就可以很快与抽象的数学算式建立关联,找到正确的答案。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由浅入深,由基础到数学的本质,一步一步深入,引导学生通过语义表征解析,让学生充分经历了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不但掌握了“凑十法”的算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三、符号表征——经历抽象的过程,揭示规律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理解并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能力,帮助学生运用数学符号进行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符号表征具有准确性、抽象性和规律性,能够充分体现数学学习的特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符号,经历简约抽象的数学表征过程,揭示数学规律。

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搭配问题》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先给学生出示三件上衣、两条裤子的图片,然后让学生大胆猜测有几种搭配方法,并要求学生将搭配方法在纸上表示出来。学生经过讨论之后,得出了三种不同的方法。第一种方式是文字法(如图2):

上衣1——短裤 上衣1——裙子

上衣2——短裤 上衣2——裙子

上衣3——短裤 上衣3——裙子

笔者让学生根据以上几种方法展开讨论、评价,看看哪种方法更简便、更适合自己。在交流讨论、比较之后,大部分学生认为第三种符号法更简洁、更方便,能够一目了然地发现其中的规律。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利用符号表征把摆实物的动态过程通过静态的形式呈现出来,反映了思维的有序性。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之后,根据图形符号,直接提炼出乘法算式,让数学算式的推理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借助多元表征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充分经历将生活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由此突破数学学习的难点,实现从生活情境—数学信息—数学表征的转化过程,不仅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还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让深度学习自然而然地发生。

【参考文献】

[1]吕程,周莹,唐剑岚.多元表征:探寻数学智慧课堂的一把密钥[ 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6)

[2]曹新.“分数的初步认识”中的多元表征学习问题[ J ].教育学术月刊,2013(12)

[3]吕程,朱秀梅.基于问题链视域下数学多元表征新探[ 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小学数学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电子商务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虚假交易识别研究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