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柔性教学管理机制建设

2018-08-07 06:35罗家莉姚雪迎张迎迎
纺织服装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毕业教学管理学校

罗家莉,姚雪迎,张迎迎,张 颖,张 力

(北京服装学院 a.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b.教务处,北京 100029)

教学管理机制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稳定、有序开展的基本保障。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之前,教学管理系统被认为是一个“理性”组织,管理者以严密的组织结构,依靠硬性的规章制度进行教学管理,较多地强调学校组织的权威性、服从性以及各种行为的规范性。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生源质量、求学目的、社会需求、培养方式和教学模式等均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因此需要办学体制、教学管理以及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等作出相应调整,“以人为本”的柔性教学运行管理理念应运而生。然而,教学运行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单一或局部环节的调整只有纳入到整体的教学工作中考虑,并与其他环节有效衔接,才能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作用[1-2]。

一、 构建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的必要性

1. 构建柔性教学运行管理机制

教学制度作为学校教学管理得以进行的法律依据和制度文本,具有整合教学资源、规范教学行为、保障教学正常有序运行的作用。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新的问题不断产生,教学运行管理制度与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矛盾日益凸显。如国际化办学需要的学分互认,学籍异动学生的课程及学分认定,实践教学的管理层级问题等,都亟需制定新的教学管理制度。这些变化不仅要求学校大力推进学分互认工作,与国内外其他高校建立广泛的联盟、共建关系,同时要求尽快构建确保培养方案顺利实施的柔性教学运行管理机制。在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给予学生更多自主选课的机会,加强学籍异动学生所修课程与学分的认定与管理,合理配置教室和实验室资源,丰富实践教学的分类管理等。在管理制度上,强化一体化设计,即在制度上确保教学运行环节与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完美匹配。

2. 构建合理的教学资源管理和分配制度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学科交叉与融合的逐步深入,各学科专业对教学资源的需求日益提高。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分配和共享现有教学资源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有效运行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公共教室、实验室的分配与使用方面,要强调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权利,严肃教学纪律,严格调、停课管理制度,尽量避免教学资源的闲置与浪费。在专业教学资源的建设与使用方面,加强校级协调,争取资源共享,积极完善实验室分级管理制度。在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方面,结合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学科特点,分层次、有重点地逐级推进,同时强化网络资源的人机交互功能,完善网络教学资源的监控与管理。

二、 借助准确、科学、有效的数据实现教学运行的柔性管理

一流的教学管理是人才培养工作的保障。近年来,我校(北京服装学院)不断完善制度建设,仅2014年就修订完善教学管理制度12项,新出台5项。本轮制度梳理以规范工作流程为主线,推进学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使学校本科教学信息化管理工作得以快速发展,实现了全方位的教务教学管理信息化和网络化,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制度保障与管理支持。

1. 以准确的数据诠释教学运行状态

学校的教学工作需要多部门的协调、组织和配合,当某一环节出现异常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有些问题可以依据经验和工作流程与职责及时澄清,而有些模糊的概念却难以直观表述,给教学工作带来被动。然而,利用教务管理系统中的准确数据,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教学运行的真实状态,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毕业生的考试及格率、毕业设计通过率与就业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因此,学籍管理及考试管理的相关规定必须考虑到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我们借助教务管理系统,对近年来我校未正常毕业的学生进行分析,如图1所示。翔实、准确的统计数据清晰地反映出我校2012年制定的政策并未像人们担忧的那样对就业工作造成影响。图2为近年来我校正常毕业学生人数与参加毕业前补考人(次)数的对照统计图,进一步反映出2012年对学籍管理制度的修订减少了毕业前的补考人(次)数,有效地将毕业生寻找就业单位与补修课程学习的矛盾前移,这对就业工作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图1 学校近年来未正常毕业学生统计

图2 正常毕业学生人数与参加毕业前补考人(次)数对比

2. 以科学的数据强化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功能

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有赖于各教学单位的通力合作,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发挥积极的指导和协调作用。利用教务管理系统中的数据,使各教学部门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及指导协调功能。下面以我校2014届毕业生的补考和重修工作为例,阐述科学使用数据的意义。毕业班学生在第八学期主要的考试有2次,分别是开学前的补考和期末的重修考试。如果开学前的补考仍未通过,即使后续毕业环节全部完成,该学生依然无法正常毕业。为使各院系准确了解本部门的状况并清楚其在全校整体工作中的位置,在开学前的补考结束后,我们及时统计有毕业隐患的学生情况(如图3所示)。图3清楚地显示全校有多少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以外,还有课程的学习问题,其中多少人已无弥补机会,多少人尚有补考机会,这样各院系可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图3 2014届有毕业隐患的学生分布图

3. 以有效的数据调动各教学部门的主观能动性

为加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各院系教学部门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运行科与各教学部门反复核对有毕业隐患的学生所涉及的课程名称和门次数,建立学生与课程、院系与任课单位之间的直观联系,如图4、图5所示。通过对有毕业隐患的学生其课程在各教学部门的分布情况,以及有机会毕业的学生所涉及的课程分布情况进行有效统计,加强对各教学单位内部工作的指导和教学单位之间的协调,强化教务处在学校整体教学工作中的指导和协调作用。

图4 2014届有毕业隐患的学生其课程在各教学部门的分布情况

图5 2014届有机会正常毕业的学生其课程的分布情况

三、 加强校内外联动,实现联合培养教学一体化设计

1. 加强校内外联动,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遴选机制

为了提高优势专业的建设水平,同时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对参与联合培养的学生进行严格遴选,建立了科学合理的遴选机制。一是控制学生人数。学校本着“重质量不重数量”的原则,严格保证选送学生的质量,在与部属高校学生同班级、同课堂、同要求的教学环境中保证联合培养人才的质量。二是制订遴选方案。各相关院系根据理工类、文史类和艺术类等不同专业特点制订合理的遴选方案,保证选拔的公平性。三是成立答辩委员会。各相关院系在学生专业排名或综合测评排序后,组织符合条件并自愿报名的学生参加答辩,并各自成立答辩委员会,保证选拔的公正性。四是选拔过程各环节公开。在报名、排序、初选、答辩、最后结果公示等各环节,遴选通知及结果均张榜公示,保证选拔的公开性。

2. 加强校内外联动,建立培养方案对接机制

为保证人才培养过程的系统、科学、合理,学校组织各相关院系成立了包括联合培养高校教师在内的“虚拟教研室”,认真研究合作高校的培养方案,实现顺利对接[3]。一是量身打造培养方案。“虚拟教研室”教师要进行两校培养方案的对比,双方研讨后为联合培养学生制订可行方案。二是确定指导教师。双方相关专业为学生确定专业教师,进行选课指导,以便培养方案得到贯彻落实。三是确保人才培养特色。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尽量将双方的优质特色课程囊括其中,确保人才联合培养的优势。四是明确实施方案。对教学模式、授课内容、实践环节和实施方式等各方面进行深入探讨,确保方案顺利实施。

3. 加强校内外联动,建立匹配的教学运行管理机制

人才培养效果需要教学运行各环节的有序运行来保障,为确保联合培养的教学质量,学校建立了与之匹配的教学运行管理机制。一是建立教学运行三级管理制度。教务处指定专人负责选送学生的教学运行、学生成绩、学籍管理等工作的沟通协调,选送学生所在二级院系指定专人负责教学管理各环节工作的沟通协调,并指定专人负责协调专业、教学团队、课程教学工作的实施。二是明确学籍管理方式。我校为选送学生学籍管理主体单位,合作高校为之建立临时学籍,为教育、教学、教务、临时学籍管理实施单位,选送学生每学期按照合作高校要求报到注册。三是建立所修课程的成绩、学分认定制度。合作高校每学期(学年)向我校提供学生按规定所修课程的成绩单及对应的学分,为成绩合格学生颁发修业证明,我校对成绩及学分进行认定并纳入成绩管理。四是完成毕业资格审核。我校依据培养方案,对选送学生进行毕业生资格审核,为成绩合格学生颁发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

4. 加强校内外联动,建立选送学生的学情管理及反馈机制

建立学生日常管理机制,以便学校及时掌握选送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一是建立学生三级管理制度。学生处指定专人负责选送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选送学生所在院系学生工作负责人定期沟通协调选送学生情况,指定辅导员和班主任负责选送学生思想、学习、身心状况的沟通与管理。二是建立学生权益保障制度。涉及勤工助学、奖学金、荣誉称号评选和违纪处理等事关学生权益的问题,明确评选或处理原则、流程和方式,双方协商解决。三是建立选送学生的融入机制。协调好选送学生在合作高校的学习与生活,使之顺利参与合作高校的党团活动、社团活动、英语水平等考试、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活动、“第二课堂”活动等。

四、 建立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柔性教学运行机制

1. 建立与实验班教学要求匹配的教学运行模式

2015年,我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大胆创新,在艺术设计学院设立“整合设计”实验班,在商学院设立“广告”实验班,在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设立“纤维与时尚设计”实验班,深入探索艺工融合型人才培养规律。由于各专业班级交叉培养的现象十分普遍,为确保人才培养方案顺利实施,学校在教学运行方式上积极变革,采取自然班拆班编号、灵活组班的方式,实现艺、工不同专业依据培养要求或合或分的灵活授课模式。

2. 建立与交流生培养需求相匹配的教学运行模式

我校依托北京市教委的“双培”和“外培”计划,选送优秀学生前往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部属高校,以及英国利兹大学、伦敦艺术大学、曼彻斯特城市大学,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等国际顶级纺织服装高校联合培养,双方达成了课程互认、交换培养、短期项目研究、毕业环节联合培养和学术考察等多种国内外联合培养意向,并按照优质对口、专业对接的原则签署校级合作协议,使学生充分利用合作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拓宽我校学生的视野,扩大发展空间[4]。

3. 建立与校企联合培养相匹配的教学运行模式

我校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工程教育理念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深入开展研究和配套改革,重视发挥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构建具有学校办学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不仅积极推进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修订,教材建设及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参与学校现有各类课程的阶段性授课和举办专业讲座,而且把定位培养和招聘工作前置,实现产业认知实习、研修实习、专业实习以及毕业实习对口实施,校企导师共同担任学生实习指导[5]。2016年校企联合培养深入发展,我校与上海晨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北服(晨风)实践学院。通过上述努力,学校依托教学科研优势,整合产业资源,打造了优秀的产业创新发展平台,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优质实践条件,推动了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将课堂直接搬到企业,利用双导师制和企业资源,实现了产业化对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五、 结语

近年来,随着各类实验班和大类招生试点、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以及取消毕业前补考等各项改革方案的实施,出现了公选课资源严重短缺等矛盾。我校通过积极探索和实践柔性教学管理机制,确保学校教学运行平稳有序,各项改革举措顺利实施,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达到了既定的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毕业教学管理学校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我们今天毕业了
毕业季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学校推介
毕业歌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