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振国
摘要:数学知识来源于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实践,运用已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工作的最终日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意识
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就是发现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创设问题情境,鼓励自主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句话很明白的解释了问题时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在数学教学中,问题就是教学的心脏,所以设立问题情境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情境方式。这种方式的创立,就是要求教师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我们都知道,对于小学生来说,老师就是最有权威的人,所以老师提出的问题最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根据这一特点,老师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启发学生创新思维,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知识只有经过学生自主探究、验证、总结,才能深刻理解,牢固掌握;才能灵活地、创造性运用于实际,体现数学的价值。从表面上看,这个质疑情境是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实际上是由学生提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创设更好地调动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二、创设趣味问题,让学生乐于提问题
针对小学生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新课导入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问题情境,能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迫使学生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创设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想问与乐问。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本人通过故事情境导人: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小头爸爸与大头儿子的故事吧。今天林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个有关他们父子俩的故事:有一天,小头爸爸正在书房看书,忽然,大头儿子哭哭啼啼地跑进来,边泣边说:“爸爸,人家小东每年都过生日,可我今年都12岁了,你才给我过了3个生日,我也要年年过生日嘛。”小头爸爸听后哈哈大笑:“傻儿子,不是爸爸不给你过生日,而是因为你不是每年都有生日呀。”咦,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一回事吗?
问题情境的设置目的是要促进思维,而《年月日》这部分知识比较通俗易懂,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本人用讲故事的形式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推向一个高潮,在学生的大脑中就会产生很多问题:为什么大头儿子12年才有三个生日?是不是这几年日历上没有这一天?这时学生就会形成想学乐学,同时伴随着的是猜想结果的产生与继续探究的强列欲望。
三、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
學生不敢提问题,是传统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主要原因是自卑心理和惰性心理。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我们教师在课堂中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消除这两种不良的心理。受传统的“师道尊严”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在课堂上是“严肃有余”,而“亲切不足”。我们要摆正师生的角色关系,明确学生才是真正的学习主体,教师仅仅是课堂教学的组织引导者。因此,要让学生敢于提问,教师首先要努力营造自由、宽松、和谐、民主的探索问题的情景;对学生的每个问题都要认真对待,如果问题提得不好,不能“讽刺挖苦”“一顿臭骂”,要从内心消除学生自卑、畏惧的心理障碍。有时候他们的问题显得幼稚可笑,甚至荒谬,也不要随意批评或是流露出失望谴责的动作表情,教师先要肯定他们敢于提问的勇气,而后,再启发、诱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鼓励他们下次一定会问得更好。要杜绝在语言、神态、行为上挫伤孩子的积极陛。例如:教学《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教师鼓励学生可以在小组里议一议,大胆去猜、去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鼓励他们大胆提问,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有的想:长方体的每个面是否都是长方形呢?有的说:正方体的12条棱是否等相等呢?还有的说:长方体特殊情况下会不会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呢?学生会大胆质疑,教师再组织并引导学生逐一解答这些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心里想提的问题就多了。
四、要特别培养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实践,运用已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工作的最终目的。本人认为,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正确的解决数学问题,必须以牢固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作为根本。这就像修车一样,虽然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但工具箱里却空空无也,这样的问题怎样解决呢?二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是建立在能正确领悟相关信息并根据收到的信息准确选择相应的数学方法的基础上。还是以修车为例,就是你既要找到问题所在,还要能在工具箱中选择你所需要的工具进行修理。最后,在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应注重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很多时候,对于同一个问题,往往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在这方面,特别应加强开放题的训练。通过开放题的训练,既让学生学会抓住主要问题,舍弃那些无关的信息,又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同一个问题,提出不同的解题方案,并从中去粗取精。
发现问题是开展数学探究活动的前提,教师应主动转变自身角色,从学生的发展着眼,巧设情境,精心组织,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使他们敢于质疑,乐于提问,善于提问。
五、以“生活经验”相助,引出数学问题
儿童生活中的数学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高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又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充满好奇。教师在引出数学问题时时,,应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已有的经验和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解决来构建知识,创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让他们在情景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感受到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