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08-06 12:52贾艳坤
魅力中国 2018年18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教学问题新课改

贾艳坤

摘要:现今各地都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而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存在的时间本身就不长,信息技术在课程建设及教学都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应用中发现了诸多问题,因此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显得愈加重要。教师应将新课改自身的内涵理解透彻,并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帮助学生改善陈旧的学习方式,以此消除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新课改;教学问题

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重视,不但成为了各个学校必须开设的课程,其内容和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提高,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也在被强化,目的是让中小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信息技术常识以及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在各个中小学纷纷开设信息技术课的过程中,一些教学方法与教学思路的探讨也在进行着,毕竟信息技术是一门更新速度快、实践性强的课程,有着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规律。如果我们对当前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进行研究和分析,还是会发现一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我们应该对这些问题进行客观、具体的调研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策略,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进行改进与革新,使信息技术课真正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的实用性课程。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重理论,轻实践

信息技术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科,既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又包含有很多实践操作要求。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硬性灌输,过多地对学生进行教条式的讲解,而很少让学生上机操作。还有很多信息技术教师缺少教学经验,不懂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的实时创新,难以把握教学内容,这样的课堂,抓不住重点和难点。而且,小学生本身就活泼好动,过于死板的理论灌输根本满足不了学生内心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只会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学生会变得不再喜欢上信息技术课。

(二)思维原因造成的无法投入

小学生的思维往往是发散性的,他們好奇心强,对事物的理解多种多样,他们的思维重心由兴趣决定,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大多数在多媒体教室展开,面对眼前的新鲜事物,他们的目光自然会被吸引。对他们来说,教师讲解的理论远没有眼前真实的电脑有趣,这使得他们在进行这门学科的学习时,并不能全身心投入。

(三)课程不受重视

受经济教育发展水平的限制,以各种形式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小学只有6万所左右,虽然绝对数量不小,但在全国70多万所中小学中所占的比例实属较低。而且,由于信息技术课程不是中、高考科目,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从小学开始,部分校领导对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就认识不够,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课时很难得到保证,甚至有些学校还把信息技术课作为了一种“摆样子”课,随时可能受到其他“大”课(如数学、语文等)的排挤。

二、应对新课改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措施

(一)对学生自身知识能力和实际情况进行仔细的了解

学生自身的差异性是落实教学任务过程中最根本的要求,教师应该在教学前对学生自身的情况进行仔细的了解,将学生自身的技能水平和教材中信息技术的基本特点相结合,以此来对学生自身的差异性进行补偿,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针对不同技能水平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以此保证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例如,在学习PPT制作和应用的过程中,因为学生自身知识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性,教师若沿用统一内容进行教学的方法,学生因为知识水平存在差异,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适应这种教学方法,但是成绩较差、知识水平较低的学生获得的知识以及掌握的技术都微乎其微,使学生的差异性逐渐被拉得更大。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所掌握的计算机操作基础,以及信息技术基本知识进行仔细的了解,对于计算机操作基础知识掌握不太牢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巩固计算机操作和计算机技术的基础知识,对于计算机操作和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可以为他们拟定一个制作任务,让他们带着任务去学习和制作PPT,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和掌握不牢的学生进行分组,让学习优秀的学生带动他们一起制作。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之后能够吸取更多的知识,以此减小差异性的存在。

(二)课程设置要合理

由于我国各地经济、教育发展不平衡,在软硬件配备、师资水平、课时安排、学生素质等方面也差别较大,各级教育机关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不同。因此,这就要求我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设置要有一定的层次和弹性。在近期内,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形态和模式将仍然是多种多样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信息技术课程设置的衔接仍未解决,必修课、必选课、选修课、劳技课、活动小组等多种课程形态并存,其教学内容的选取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课程设置的年龄阶段和课时安排也不尽一致,反映在大纲和教材上,必然存在“一纲多本”甚至是“多纲多本”的状态。面对这些情况,我们一定要遵循国家教委制定的“中小学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原则要求,不断优化教学。

(三)积极拓展教学内容,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重点在于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传统的讲解式教学,以及在教师的规定范围内进行上机练习的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该积极拓展教学内容,突出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特点,给学生介绍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动向,培养学生的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探索精神。教师还要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给学生布置各种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探索新方法,寻求新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都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细致的分析和探究,力求让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得到延伸和拓展,从而大幅度提升小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与计算机操作能力。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教学教学问题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革新的探索与研究
硬笔书法教学问题及解决对策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运用“分层教学”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浅析给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