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长义
摘要:住校生人数不断增加,聚焦住校生群体,心理健康亟待关注。整合家校资源,预防引导刻不容缓。反思家校共育,心理教育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家校互动;住校生;心理健康
我校从南迁搬校到现在,住校生人数不断增加。通过与学生的交往和观察,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与走读生有很大的区别,也给了我深深的感触。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家校互动是促进住校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一、聚焦住校生群体,心理健康亟待关注
2017年11月12日,湖南省益阳沅江市第三中学16岁的高三住校生罗某杰,在办公室将自己的班主任刺死。原因在于罗某杰对于班主任通知家长做法感到愤怒,认为班主任将自己不端正的学习态度和起伏较大的学习成绩想告诉给家长。这个血淋淋的案例给住校生心理健康教育敲响了警钟!
住校生的心灵是敏感而脆弱的。在平时生活、学习中,我对住校生的心理情况进行了观察分析,发现他们有以下特点:独立的心理。住校生远离父母来到异地求学,一切都要靠自己,如生活费的合理开支、时间的科学分配等都要靠自己把握。经调查,我校学生在入校后的两个月,绝大部分学生能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基本上能够学会了自理,充分显示出了独立性。自觉的心理。因为父母不在身边,什么都要自己去想,去安排,去做,特别是生活上的事情。一切得靠自己,加上学校纪律的约束,所以住校生的自觉性还是比较强的。孤独的心理。因为对新的环境不熟,又远离亲人,他们比较容易产生孤独的心理。躲避新同学,远离人群,完全封闭自己,既不让别人了解自己,也不去了解别人,产生了这种孤僻的心理。自卑的心理。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人,反正父母不在身旁,管不了自己,自信心严重不足,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有这样心理的同学,既不关心集体,也不关心自己的成绩,得过且过。
二、整合家校资源,预防引导刻不容缓
住校生就像一只放飞的风筝,线的一端总是牵着家长的心,一端牵着老师的心。我校立足预防和引导,从校情出发,整合学校、家庭等资源,全方位、立体式地开展“心灵呵护行动”。
1.创设“家”的氛围,补偿“爱的缺失”。首先是加大资金投入,改善硬件。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人性化的管理出发,尽力改善办学条件,为住校生创设一个舒心、称心的生活环境,缩小“学校”与“家”的差距。其次是想方设法进行爱的“替代性”补偿。为缓解住校生离开父母后的焦躁心情,可发挥女教师的优势,组建“巾帼师爱后援团”,让母爱在寝室延伸。每天值周行政领导带班与教师、生活指导教师共同下寝室,做到“六问”(问人数、问冷暖、问纪律、问清洁、问有无生病、问有无请假)。对生病的学生做到小病有人管,有药吃,有针打,大病有人及时送到医院,并随时保持与家长的联系。此外,学校在考虑编班时,将住校生分散到各班。尽量安排住校生与走读生坐一位,并鼓励他们担任班干部、科代表,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所有这些,都是为着营造一种良好宽松的班级心理氛围。
2.铺设交友阳光道,让青春更美丽。每学年及时调整寝室成员,以扩大住校生交友圈;安排寝室、床位时,性格好动、活跃的与内向的尽量交错分开,以避免产生矛盾。男女生管理有别,对男生严爱相济,严格的时候要不容商量,但一旦生病情绪低落时,要倍加关心,让他们因感激而更懂事起来。对女生(女生事多)则要多一点体贴式的谈心,尽量多的给予帮助。对男女住校生中的过密交往,无声关注,及时引导。
3.增强自知意识,与快乐同行。一是以团体辅导活动课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游戏、讨论交流、情景模拟、行为训练等方式,促进住校生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调控,并针对学校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系统开发校本教材。每学期开设有关人际关系及合作精神的心理学讲座,每周推出学生电视台“心海拾贝”栏目或欣赏心理美文,或聆听心理故事,或进行心理趣味测试……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无声引导。如星级寝室、文明室长、优秀室员的定期评比,既促进住校生的团结合作,和谐相处,又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自我管理,不断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水平;又如生活自理能力竞赛,通过比赛,让学生树立竞争意识,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竞争中的成功和失败。实践证明,把教育、干预的意图隐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是加强对住校生心理引导的有效办法。
4.畅通求助渠道,助人自助。一是让班主任兼任班級学生的心理辅导员,开展教育心理学在班级管理案例中的研究;二是设立寝室“心理互助员”(心理委员),开展同龄人互助活动。中学生正值青春期,这一时期的学生不信任父母,有事不愿和父母及师长交流,心理处于一种半封闭状态,但同学、朋友之间往往能够相互敞开心扉,讲内心的、真实的话。这样,除了平时的渗透、指导,能更好地发挥心理危机预防作用。三是加强个案追踪,有针对性地促进心理调适。学校心理咨询室每天中午由心理辅导教师轮流值班,接待学生面询;心理咨询热线向家长开放。
5.密切家校联系,凝聚合力。学校教师定期走访住校生家庭,或通过电话、邀请家长到校面谈等方式,摸清住校生家庭的特点,结合其家庭实际分析学生心理障碍与行为偏异的成因,制订咨询、矫治的计划。及时与住校生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帮助和支持。
三、反思家校共育,心理教育更上一层
呵护心理健康,促进住校生健康成长是学校和家庭的共同责任。需要采用多种途径与方式,各方共同努力,方能收到较好效果。
1.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关键。建构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对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有着积极和深远的意义。要进一步加强班主任的心理知识培训,培育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加大投入心理研究,尽可能减少师源性心理障碍。
2.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是重中之重。全员参与的运作方式可以早发现,早治疗,大大降低心理危机的产生。目前特别要加强家长角色的岗位培训。
3.加大心理咨询知识的宣传与普及任重而道远。我们的目标是要让更多的学生自觉认识,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发生危害自己或他人的过激行为,若遇心理危机,能主动及时寻求心理咨询与治疗。
每个住校生都是一个世界。我们只有成为每个学生的朋友,得到每个学生的信任,他们才能健康快乐成长。只有真正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对症下药,才能使工作收到实效!
基金项目:重庆市普通高中促进计划课题2016cqjwgz3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