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有效质疑的方法

2018-08-06 12:45史艳
魅力中国 2018年17期
关键词:氛围培养能力

史艳

摘要: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实际上是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在终身学习中受益。语文课堂上播下质疑的种子,收获的就是情感的升华,思想的启迪,价值观的引领。也只有这样,学生的质疑能力才能得到提高,思维想象空间才能越来越深广,我们最终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创新性人才。

关键词:小学语文;氛围;能力;培养

孔子说过:“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朱熹也曾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上进。”圣人古训中蕴含着哲理,为历代文人志士指引了求学之路。同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质疑能力也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语文学习素养,对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启发智力、提高学习兴趣具有重要作用。无论是学习语文基础知识,还是进行阅读习作教学,或是学习古诗词、探究文学殿堂的奥秘,都离不开学生的质疑能力的培养。在语文学习中具备良好的质疑习惯,是小学生学好语文的敲门砖与铺路石,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质疑的情境,营造课堂氛围。

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内容与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营造质疑的课堂氛围。针对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在备课时设计好提出什么问题?如何调动学生质疑思考?最终如何在质疑中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与途径,获得了什么启发和收获。通过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营造质疑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解决问题,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学习中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同时,教师还要贴近学生,放下教育者的身段,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探讨。在一个和谐、宽松的心理环境中,让学生推心置腹、无拘无束的表达自己的意见与观点,不论对与错,好与坏,教师都要避免嘲笑、挖苦、讽刺学生,打击他们的自信心与质疑的积极性,及时并且适当的给与鼓励和表扬,用赞许、肯定的语气激励他们,从而活跃整个课堂氛围,用一少部分“爱提问、爱发言”的学生去感染、带动全班学生,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发言习惯,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勇气,提高他们的表达与思考能力,让学生乐于质疑、敢于质疑。

二、寻求质疑的方法,培养质疑的能力。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提前设计好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束缚了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限制了他们发挥质疑能力的机会。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解决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改变语文教师固有的惯性思维,就必须在教学中教会学生使用质疑的方法,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疑议、获取真知、解决疑难。如何指导学生的质疑方法,避免质疑的随意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以下方法可以用到:

首先,从分析文章主旨,从质疑课题入手。题目既是文章之眼,又是作者画龙点睛之笔,甚至寄托着作者思想或是交代了文章的主旨。引导学生从分析课题入手,思考作者为什么写这样的题目?题目交代了什么?试着另行更改一个题目?从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开始引发学生的思考,非常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大意,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其次,了解文章大意,从质疑关键词句入手。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大意的往往较难把握关键的切入点,正如使用关键词在互联网搜索引擎檢索一样,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招把握文章中精彩的词句与感受深刻的地方,让其成为打开理解文章的钥匙,从细微处入手,找出问题,加深理解。

第三,掌握文章中心,从质疑课文重难点入手。正确把握文章中心思想,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取决于教师对本课的重、难点的把握。在重难点部分恰当设疑,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主动性,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掌握作者思路,从质疑文章矛盾、写作方法上入手。在小学高年级学段,由于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更加全面,阅读认知水平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为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清文章脉络,了解作者写作思路,提高写作能力,可以采取从质疑文章矛盾、写作方法处入手,丰富学生语文学习手段。

三、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拓展学生想象力与创新思维能力。

如何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呢?

首先,老师要转变角色,更新观念,教师要恰当摆正自己的角色,从课堂的“领导者”变成“引导者”,在质疑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能力。把传统教学中的“老师问”变成“学生问”,不失时机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提问题,保护他们质疑的积极性,使学生享受到质疑的成就感。

其次,要让学生克服对老师、辅导资料的过分依赖,培养怀疑精神。小学生对老师有着一定的畏惧心理和权威认同,习惯于在学习中对老师的观念不假思索的接受,一味的盲从,只能限制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要鼓励学生针对教学内容提出质疑,培养小学生逐步具有“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界,让质疑的精神成为助推想象力的翅膀。

再次,抓住契机,激发想象。授课中,教师观察学生的动态,抓住教材特点,紧扣课堂脉搏,稳妥的抓住时机,用质疑来展开学生想象的翅膀。例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课,当学生认识到孟浩然乘舟远去,只剩下李白孤零零一个人时。适时引导学生想象:此时李白心里会想些什么?想到这些他的心情怎样?由此拓开学生思维,展开想象,体会诗人那依依惜别之情。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质疑习惯,形成一定的质疑能力,从使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找到并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语文实践中,让语文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培养创新人才的有益尝试,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氛围培养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浅探